2025-11-05 08:50 来源:昭通新闻网


深秋时节,走进镇雄县赤水源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内的上海百年传奇食品有限公司,清新的笋香扑鼻而来。一根根鲜嫩的竹笋在这里经过焯水、盐渍、装袋等工序,从山间走向市场,在为消费者带来美味的同时,也为镇雄县的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竹笋从边远乡镇走进生产车间
“镇雄县本身就是竹笋主产区,赤水源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成熟的场地和厂房资源。”上海百年传奇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岗介绍,“我们在产地收购竹笋,就近在园区进行加工,大幅缩减了生产流程,节约了原料运输成本。”

穿戴好无尘工作服,笔者跟随刘岗进入生产车间。目前,厂房建设已基本完成,仅剩脱盐车间还在安装设备,眼下正在进行投产前的设备调试和人员培训。
该公司所用竹笋主要来自镇雄县杉树、碗厂等乡镇,而加工园区位于五德镇,竹笋产地到园区的直线距离仅20公里。这一地理优势,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度。凭借产品的优良品质和可观产量,竹笋产业已成为镇雄县“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该公司的厂房投产后,日产量可达50吨。截至2025年10月,公司已向农户和供货商订购原料1.5万吨,这仅是一年的用量。
农户从“出门务工”转向“门口就业”
尽管加工过程大量使用机械设备,但部分工序仍需人工操作。镇雄县作为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常住人口有120余万人,外出务工人员长期保持在49万人以上。

近年来,随着当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人才回乡创业就业渐成新趋势。“我们需要800余名工人,目前已招聘100余人,还有很大的用工缺口。”刘岗说,“相关部门积极协助我们招聘,既解决了我们的用工难题,又促进了本地劳动力就业。”
2025年10月,来自雨河、赤水源等乡镇的200余名求职者前来应聘。家住赤水源镇的申女士说:“以前在浙江务工,虽然收入不错,但照顾不了家人。现在在家门口工作,不仅月薪4000余元,还能兼顾家庭,我很满意。”
模式从“农业经济”迈向“产业经济”
近年来,镇雄县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引进企业,走出“公司+农户”的发展新路。上海百年传奇食品有限公司仅是赤水源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的代表企业之一,而该园区也只是镇雄县工业园区的组成部分。在乌峰镇、以勒镇,东西部协作留下了深刻印记。

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在园区投资2750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9758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开展辣椒、竹笋配套初加工项目。该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通过延伸产业链,显著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户收入,降低种植风险。
镇雄县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规划面积697.5亩,已投资10.9亿元,建成厂房和配套设施20.4万平方米。2023年,上海市投入3000万元建设9766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1家,吸纳就业3300余人,带动就业9000余人,年产值达4.21亿元。
以勒镇五金高新产业园规划用地1021.26亩,总建筑面积54.58万平方米。2024年,上海市投入3000万元建设97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园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已入驻企业16家(取地自建4家,租赁厂房12家),吸纳就业1300余人,带动就业3900余人,年产值可达10亿元。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产业,从外出务工到就近就业,镇雄县各大产业园区正聚力绘就东西部协作的同心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通讯员:杨韬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