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薄雾罩高原 甘蓝绿生金——巧家干沟村蔬菜丰收见闻

 2025-11-03 09:3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深秋的巧家县崇溪镇干沟村海坝村民小组,村庄周边的高原被一层淡淡的薄雾笼罩,而不远处的牛心甘蓝种植基地却透着蓬勃生机,连片的翠绿在薄雾中格外亮眼。村民们早已忙碌起来,他们手握镰刀、背着背箩,弯腰穿梭在菜垄间,熟练地收割成熟的牛心甘蓝。割菜的“咔嚓”声清脆利落,伴着村民们爽朗的谈笑声,在这里奏响了最鲜活的丰收乐章。

“快把甘蓝背去装车,货车已经等在路边了。”随着一声吆喝,基地里的村民们立刻动了起来。每个人都背着满满一背篓牛心甘蓝,翠绿的菜叶从背篓边缘冒出来,还带着泥土的气息。大家脚步轻快地往货车方向赶,只盼着早点把新鲜蔬菜送上车。

“你看这菜,掰开能看见脆生生的纤维,咬一口还回甜。今年种了300多亩,收成十分可观。明年计划再扩种,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返乡创业人员陈昌发蹲在地边,拿起一个刚采收的牛心甘蓝,眼里满是藏不住的兴奋。正是这位“领头雁”,让高原土地育出了“优质菜”。

陈昌发与高原冷凉蔬菜的缘分,要从4年前的一趟跨省运输说起。2020年,他从崇溪镇搬到了新疆生活,并购买了一辆冷藏车跑货运。往返上海、重庆等地时,他发现这些大城市对高品质蔬菜需求旺盛,而崇溪镇干沟村海坝村民小组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恰好与优质蔬菜种植需求高度契合。

2024年,陈昌发专程回到崇溪镇干沟村海坝村民小组考察。当地的海拔接近3000米,昼夜温差达10多摄氏度,土壤疏松肥沃,正好是种优质蔬菜的“天然大棚”。他迅速行动,从农户手中流转300余亩闲置土地,开启了牛心甘蓝、萝卜等冷凉蔬菜种植之路。从开垦土地到育苗试种,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不断探索适合高原环境的种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的牛心甘蓝长势喜人,产量远超预期。截至目前,累计销售牛心甘蓝达400吨,最高单价达到每吨3800元,市场反响较好。

“这种高海拔地区种出来的冷凉蔬菜,品质相当好,脆甜可口,还不使用农药,特别受外省市场青睐。”一大早,收购商崔大旗就开车来到基地收菜,这已是他这段时间在这里收的第12车菜了。据他介绍,这些牛心甘蓝主要销往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凭借优良的品质,现在外省市场的大门已经全面打开,根本不愁卖。”崔大旗介绍道。

据了解,今年海坝村民小组种植的牛心甘蓝除了销往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还有不少发往重庆和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随着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高原冷凉蔬菜的名气也越传越远。

“今年虽然是第一次试种冷凉蔬菜,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干沟村党总支书记胡明华站在田埂上,看着满载蔬菜的运输车缓缓驶离,脸上满是欣慰。他表示,当初引进陈昌发这个致富带头人,就是希望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为村民多开辟一条增收渠道。“现在看来,这条路走对了。村里的300余亩闲置土地变成了‘宝地’,村民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不仅有稳定收入,工作时间还十分灵活。他们从土地整理、栽苗、管理、采收,全程参与蔬菜种植,既掌握了种植技术,又能兼顾自家农活。

自今年3月该蔬菜种植基地启动以来,就一直处于大量用工状态,一天最多有50余人在基地务工。截至目前,累计用工2000余人次,发放工资20余万元。

“按照镇党委、政府盘活全镇万亩低效土地的要求,我们计划采用‘村党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冷凉蔬菜种植,让产业更稳定、群众增收更持久。”对于下一步发展,胡明华有着清晰的规划。

如今的干沟村,一棵棵翠绿的高原冷凉蔬菜不仅承载着群众的增收希望,也绘就出产业兴旺、农民幸福的美好图景。随着冷凉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这条用绿色铺就的“致富路”也正越走越宽。


通讯员:姜连聪  文/图

一审:李丽娟  一校:姜连聪  二审:郭 倩
二校:马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李丽娟  一校:姜连聪  二审:郭 倩
二校:马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巧家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