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昭通:以三级书记“一把手工程” 驱动集体经济“换挡提速”

 2025-11-03 09:12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我们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10家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将3557户种植户纳入组织化发展范围。同时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的方式,成立苹果仓储冷链物流园区,2024年集体经济实现收入203万元。”昭阳区洒渔镇大桥村党委书记秦明周说。

近年来,昭通市将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县乡村三级书记“一把手工程”,以统筹资源要素加大帮扶力度、突出支部引领探索创收路径、党员带动拓宽增收渠道等为抓手,不断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达32.16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的村(社区)57个。

高位推动 凝聚壮大集体经济合力

“以前我们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5万元。”镇雄县盐源镇杉树坪村党总支书记马跃宽说,自村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后,县领导帮找项目,驻村书记跑技术,挂联单位拓销路,村里和返乡创业能人共同建起了800平方米的魔芋面条、魔芋素食加工厂,年销售额超100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52万元。

昭通市把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县乡村三级书记“一把手工程”,推动政策、资源、力量向基层集聚,助推一批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重点村做优做强,助力一批基础设施落后、资源优势不突出的薄弱村做大做实。市委组织部牵头具体研究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组织专家人员深入实地面对面剖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和风险,点对点指导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259名县处级领导、1279名驻村第一书记、1258家挂联单位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工作。2019年以来,统筹整合12.17亿元资金,实施中央及省级财政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841个。

支部引领 激活壮大集体经济动能

走进盐津县的青山绿水间,4700余个标准化鸡舍遍布山野,乌骨鸡形成了从种源、养殖、餐饮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30余万元。这得益于盐津县建立4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农民增收试点村,探索推行“党总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养殖模式,村党总支领办合作社,组织农户按企业标准进行生态养殖。

昭通市依托1047个村(社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鼓励各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引导农户入股,把党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党员群众等方面优势同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信息、市场渠道的优势有机结合,党支部把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农户串联起来,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紧密编织进现代化产业链的大网,在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也带动群众致富。目前,全市在农特产业成立产业链党支部和联合党委44个,以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覆盖各特色产业的种养、加工、销售全环节。

党员带动 点燃壮大集体经济引擎

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2023年,永善县永兴街道明子村党总支将打造“水果王国”示范产业园作为强村富民的“头号工程”,村级党组织充分发动党员致富带头人和乡贤能人共46人返乡参与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看着漫山遍野的果树郁郁葱葱,明子村党总支书记韩锋不由感慨:“如今产业路子走对了,2024年,全村农业产值达20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昭通市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让党员在政策宣传、项目推进、矛盾调解等一线岗位亮身份、践承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育致富“领头雁”,注重从镇村党员干部中选拔善思考、懂市场、会管理的骨干,从村民党员中发掘群众基础牢、带动能力强的“能人”,将其充实到合作社、集体经济公司等经营主体中,让他们在产业规划、技术引进、市场开拓中勇于挑大梁、当先锋。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技术培训指导、联农带农等方式,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产业,形成了培育一个、影响一片、带动一方的示范效应。


通讯员:钱旺 徐有定

一审:范 云  一校:钱 旺  二审:聂学虎
二校:崔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范 云  一校:钱 旺  二审:聂学虎
二校:崔 鹏  三审:陈允琪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