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一老一小 | 温情编织“服务网” 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5-11-02 09: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

“一老一小”关乎民生福祉,是国家政策聚焦的重点。昭阳区凤凰街道画苑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辖5个居民住宅区16个居民网格小组,现有住户5321户16857人,其中60岁以上2760人,70岁以上503人,80岁以上238人,90岁以上41人,100岁及以上2人,是典型的“企业兴建、社企混居”型城市社区,人口密集,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的发展趋势。

面对老龄化与儿童成长的“双重考题”,画苑社区坚持智慧治理与人文关怀双轮驱动。于“老”,依托“昭阳智理”平台,将应急守护、健康服务与精神滋养精准送达,让“养老”变“享老”;于“小”,打造“儿童之家”,集日常托管、兴趣培养与困境帮扶于一体,为成长护航。画苑社区的实践,正是国家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在基层落地的真实写照与生动诠释。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位于昭阳城区的画苑社区,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服务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辖区2700多位老年人营造了一个温暖、充实、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空间,成为基层为老服务的生动样本。

“画苑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服务老年人的重点不仅在于照料他们的生活,更在于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画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彦军介绍道。

每逢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社区里总是格外热闹。写春联、包粽子、做香囊、品月饼……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笑语不断。“我们不只是过节,更是‘过心’。”李彦军感慨地说,“这些活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增进了邻里感情,让许多原本陌生的老人成了知心朋友。”

除了节庆活动,社区还推行常态化走访制度,组建了由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和楼栋长构成的“暖心小分队”,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实际需求。独居老人李清会就是这项制度的受益者之一。每逢李奶奶的生日,社区工作人员都会带上蛋糕和鲜花,陪她度过温馨的一天。更让李奶奶感动的是,社区工作人员还在她家中安装了紧急报警器,并与社区服务中心联动,一旦有突发情况,工作人员5分钟内就会赶到现场。“你们比亲人还亲。”李奶奶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眼眶泛红地说道。

健康是老年人最牵挂的事。画苑社区联合市中医医院、凤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每季度开展一次义诊活动,每月提供推拿、理疗等保健服务。76岁的李怀文告诉记者:“以前去医院排队得等大半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推拿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老年大学:点亮“银发”精神家园

如果说常态化服务是社区的“基础工程”,那么老年大学则是画苑社区精心打造的“亮点工程”。

每天清晨,社区活动室里总会传出悠扬的歌声和欢快的舞步声。声乐、舞蹈、书法、剪纸等8门课程轮番开课,这里不只是学习的课堂,还是老人们的精神乐园。

“我以前从没想过,退休后还能当老师。”76岁的张国明是声乐团的授课老师。退休前,他就是单位的文艺骨干,热心公益,组织能力强。在他的带动下,一群零基础的老伙伴从最简单的发声练习起步,如今已能熟练演唱《夕阳红》《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首歌曲,还组建了合唱团。“在这里,我找到了新的价值。”张老师欣慰地说。

67岁的何德芝是舞蹈班的“学霸”。她笑着告诉记者,自从参加了舞蹈班,不仅腰腿疼的毛病好了不少,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现在每周最期待的就是来社区上课,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了!”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大学不仅满足本辖区老人的需求,还积极“走出去”。社区与其他村(社区)联动,组织老年文艺演出团开展公益演出,把温暖与欢乐传递给更多人。

多元联动:拓宽为老服务半径

画苑社区深知,为老服务不能仅靠社区“单打独斗”,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多方力量。

社区与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昭通卷烟厂共同建立的“党建+为老服务”合作模式成效显著。在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中,烟厂的技术人员都会上门,帮老人检修、维修家电。“一把电风扇、一个电饭煲,修好了就能接着用。对我们来说,省下的不仅是钱,还有一份舍不得扔的感情。”李大爷感慨道。

与此同时,社区还联动辖区内的理发店,定期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一系列看似微小的举措,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老人们的生活难题。

更令人感动的是,这些爱心服务正在形成“反哺效应”。一些享受过服务的老人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馈社会。曾经接受过家电维修服务的赵师傅,现在成了社区“维修队”的编外成员;在老年大学学会用智能手机的周阿姨主动当起了“老师”,帮助其他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从节日活动到日常陪伴,从健康关怀到精神滋养……画苑社区里的为老服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润物无声的温暖。在这里,老年人不再是社会的“边缘群体”,而是社区的“宝贵财富”。他们有人教、有人陪,有戏唱、有梦追,在暮年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夜幕降临,社区活动室里的歌声依然嘹亮。老人们精神抖擞地排练着新学的歌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歌声,不仅唱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更唱出了一个温情社区对老年群体最诚挚的关爱。


记者:孔竣 文/图

一审:刘静涛  一校:孔 竣  二审:谭泽涛
二校:沈艳琼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刘静涛  一校:孔 竣  二审:谭泽涛
二校:沈艳琼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一老一小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