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昭阳区2025年“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艺术点亮民心

 2025-10-31 20:39  来源:昭通新闻网

10月30日,昭阳区2025年“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活动走进昭阳区北闸街道红路馨居安置,一场集歌舞、戏曲、小品、朗诵于一体的文艺盛宴,将文化温暖与艺术活力送到乡亲们身边,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文化动能。

演出在气势恢宏的开场舞《乌蒙之光》中拉开帷幕。灵动的舞姿展现出乌蒙山的磅礴气势,鲜活的韵律传递出昭通人的精神风貌,被现场观众的热情瞬间点燃了,也为整场演出奠定了充满生机与力量的基调。

随后,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歌曲《独上西楼》如春日微风,以细腻的歌声传递心声;葫芦丝独奏《梨花颂》《映山红》别具韵味,《梨花颂》的细腻音色让人仿佛置身春日梨花园,《映山红》的经典旋律唤起共同记忆。舞蹈《花满衣》以古典舞形式展现女性柔美,“花开满山、叶绿花红”的意境引人入胜;朗诵《青春中国》则串联起百年救亡图存与今日乡村振兴,让观众在激昂的语调中感受“青春”与“中国”的紧密联结,体会跨越时空的热血与担当。

“这个活动办得真是太好了!表演又有意思,我们看得心里特别高兴。在老家那边啊,根本没机会看到这样的演出。”家住昭阳区北闸街道红路馨居安置点1区1单元的卢会绣,激动地跟大家分享着感受。

此次演出不仅有艺术享受,更有实用的健康知识传递。音乐快板《昭阳健康三防曲》以朗朗上口的节奏,将防艾、防性病、防丙肝的“健康三防”知识融入表演,结合昭阳区在健康建设中的科普宣传、免费筛查等举措,让专业知识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小品《如果艾可以重来》通过母子间的故事,以“三十秒沉默换三十年相伴”的温情剧情,呼吁群众珍爱生命、远离艾滋,引发强烈情感共鸣。

作为昭通文化的重要符号,花灯艺术成为演出的亮点。花灯歌舞《印象昭通》踩着云南民俗节奏,让观众在熟悉的舞步与曲调中,感受昭通文化的根脉与魅力。演出最后,在充满云南特色的结束舞《打歌》中,演员与观众在“手拉手”的热闹氛围里,将喜悦与期盼融入其中,为整场惠民演出画上圆满句号。

每一场“戏曲进乡村”演出,都是一次文化的牵手。北闸街道宣传委员龙梅表示,此次昭阳区的演出,不仅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乡亲们身边,更以文化为纽带,凝聚乡村振兴的人心力量,让惠民的温暖底色在基层绽放光彩。


记者:聂孝美 莫娟  文/图/视频

一审:苏 燕  一校:聂孝美  二审:聂学虎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苏 燕  一校:聂孝美  二审:聂学虎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