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珠源匾韵润乡愁

 2025-10-14 09: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云南日报记者 隋 鑫 通讯员 李佳虹 吴 瑶

走进沾益区龙华街道清河社区的红瓦房村,古树苍翠,老屋俨然,乡愁悠悠。在村落一隅,一排木质瓦房静静伫立,四梁八柱的结构透着传统建筑的韵味,这里就是沾益区档案馆匾额分馆。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瑰宝,主要指悬于门屏之上的牌匾。其中,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它集书法、文学、雕刻、装饰于一体,辞藻雅致、意蕴深远,是见证历史变迁、反映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

踏入匾额分馆,传统建筑与古朴匾额相映成趣。这里收藏了祝寿匾、功名匾、文房匾等100余块匾额,年代从清代延续至近现代,材质以椿木、松木、柏木居多。不少匾额的外框雕刻有龙纹、云纹、莲花纹等图案,雕工细腻,漆艺精湛。这些匾额以楷书为主,同时兼以篆、隶、草、行等书体,内容多围绕孝、节、勤、廉,以及诚信、睦邻、省身、谦逊等传统美德,汇集了周钟岳、孙光庭、岑毓英等历史名人的墨迹。

匾额分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匾额传递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韵味,也因其独有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等成为研究当地文化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匾额分馆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将传统文化与教育相结合,定期举办道德讲堂、书法沙龙、文艺小剧场等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编纂文史资料《珠源匾韵》,以“一匾一故事”的形式深入挖掘匾额背后的历史内涵。

如今,匾额分馆已成为红瓦房村的文化新地标。除了日常接待参观者,馆内还面向学生开展传拓技艺体验、书法学习等实践活动,成为青少年了解家乡历史、感悟传统文化的重要课堂,自2023年10月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已吸引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

曲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匾额分馆的建立是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为红瓦房村留住了乡愁、延续了文脉,更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生机。


一审:何田田  一校:隋 鑫  二审:聂学虎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何田田  一校:隋 鑫  二审:聂学虎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云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