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一碗饭的温度—昭通火锅店主与七旬老人的温暖相遇引发全城爱心共振

 2025-09-25 20:39  来源:昭通新闻网

9月22日晚8时56分,在昭阳区太平街道中汇商业中心一家名叫“牟大福贵州地摊火锅”店铺内,一位老人的身影触动了无数人的心,他带着女儿的身份证和自己的病历,小心翼翼地讨要一口剩菜,只因“看病没钱吃饭”。店主牟良宽的一句“只要你来看病,我每天免费供两顿饭”,不仅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更折射出民间温情的深沉力量。

当天晚上,牟良宽和妻子正在给孩子喂饭,门帘掀起,一位佝偻着背的老人走了进来,手里紧攥着检查报告和病历本。老人告诉牟良宽,他的女儿已经因癌症去世,如今自己因病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看病后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牟良宽听闻老人的遭遇,内心深受触动。他想起自己远在异乡打工的父母,顿时眼眶湿润。15年前,父亲去陕西打工,身无分文的情况下曾在一个陌生城市饿了几天,是好心人的帮助才让父亲渡过难关。那一刻,他当即决定为老人免费提供餐食。

“大爹,坐着等会儿,马上给你炒两个菜。”牟良宽让他放宽心饭菜马上就好。不一会,一份冒着热气的回锅肉和清炒时蔬被端到老人面前。令人动容的一幕随即发生,老人始终不愿在店内吃,老人局促地表示怕弄脏店铺,询问能否打包带出去吃。牟良宽理解老人的顾虑,体贴地将饭菜打包好。临走前,他再次告诉老人:“看病期间要是没钱吃饭,就来我这里,我每天免费给你准备两顿饭。”他这样承诺道。

当有人问牟良宽为什么没有犹豫做这件事,不担心被欺骗或有人效仿带来负担时,他淡然一笑:“谁还没有个难处?我的父母在外遇到困难时也有人愿意递上一碗热饭。这碗饭,我也该还了。我希望我父母在外面打工的时候也希望被陌生人善待。”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如暖流般在城市间悄然蔓延。

老人离开后,牟良宽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这段经历,短短几小时便收获上万条评论,播放量突破百万,评论区化作“爱心留言墙”,我们看到大量网友表达对店主善举的赞赏。也有人分享自己曾受助或行善的经历,形成一场温暖的接力。

网友“奥特曼打怪兽”说:“好人全家都平安健康,活该你发大财!最后说一句,希望这样的老人走到哪都能被善待!因为我们彼此都有父母!”

网友“袁莱不吃胖”留言,谢谢善良的老板!您一定会平安健康幸福永远!

“善良的人必定有所回报。”网友“心存善念”说。

这世间的温暖,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无数人的力所能及。一个承诺,点亮了一座城的善意。这顿饭不是施舍,而是尊重与共情的传递。

这个发生在秋日里的暖心故事,体现出人性中最朴素的情感连接。一位失去孩子的生病老人,和一位联想到父母的店主,在那一刻产生了超越血缘的共情。老人的遭遇令人唏嘘,而店主的善举则如同黑暗中的星火,让我们看到社会的温暖光芒就藏在一次次无声的关照与理解之中,藏在一碗热饭、一句承诺里。这份光虽微,却足以照亮他人最黯淡的时刻。它不张扬,却在城市角落悄然生根,唤醒更多人心底的柔软。这或许就是新时代昭通印象“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最生动的诠释。

【记者手记】

在这个秋风渐凉的夜晚,老人和牟良宽的相遇,让我们看见了城市机体内流动的温情血脉。当老人在灯光下慢慢咀嚼那盒回锅肉时,他咽下的不只是食物,还有一座城市最本真的善良基因。或许正如招牌上“地摊”二字所示:最接地气的温暖,永远生长在人间烟火处。

我们记录这个故事,不仅为赞美牟良宽的善举,更是为了唤醒每个人心中那份不愿言说却始终存在的柔软。真正的温暖从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由无数个“牟良宽”用具体而微小的行动构筑。当老人在街头握紧那盒饭菜时,他握住的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记者:莫娟 文/图/视频

一审:童博谣  一校:莫 娟  二审:聂学虎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童博谣  一校:莫 娟  二审:聂学虎
二校:杨 杰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好人好事 昭阳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