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新华社关注昭通 | 大关:中药材长成“致富宝”

 2025-08-04 17:4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近日,在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漂坝村,村民顾强辉望着郁郁葱葱的中药材,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种好、管好的话,一亩地至少有10万元的收入。”顾强辉说。

村民种的草药(2025年7月29日摄)。

漂坝村花石溪村民小组共有20多户村民,目前已有10多户投身中药材种植。他们主要种植重楼、竹节参和毛慈菇等品种。据介绍,村里种植的重楼和竹节参,由当地野生植株的种子培育而来,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又能保证药材品质。

在大关县木杆镇,不止漂坝村,许多村落都因中药材种植焕发生机。

甘顶村90后村民刘飞四年前返乡创业,投身于中药材种植,如今,他的种植基地已小有规模,黄柏有10多亩,竹节参和毛慈菇也有10来亩。刘飞说:“竹节参可卖种子、卖苗,还可卖根。根的生长周期较长,价格可观。”

中药材基地一角(2025年7月29日摄)。

而在木杆镇,中药材带来的改变不止于种植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同样为村民带来实惠,让大家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照顾家庭。

据大关县顾氏向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顾大卫介绍,从建厂以来,每年长期用工10余人,季节性用工70余人,2024发放工资70多万元。

据悉,木杆镇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的专业合作社有8家,每年用工300余人。

黄柏筛选、打包、装袋环节(2025年7月29日摄)。

近年来,大关县打造“云药之乡”品牌,以“100万亩筇竹+50万亩黄柏”生态混交林建设为引领,大力培育黄柏、天麻、当归、党参等中药材产业,构建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注入了强劲活力。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马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马丽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