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04 10:01走进巧家县药山镇大村村,村庄干净整洁,和谐文明的清风扑面而来。多年来,大村村以规范红白喜事操办为突破口,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亮剑”,开辟了一条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新路径。据统计,大村村连续10年未发生交通亡人事故、15年无命案及重大刑事案件、20年未发生森林火灾,这些亮眼的数据正是大村村治理成果的有力证明。
大村村“两委”夯实“一个基础”,让治理“有章可循”。秉持“法律已明确规定的不再单列、不刻意追求工整对仗、条数不超过10条、字数不超过500字”的“四不”原则,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森林防火等内容融入基层治理中。大村村党支部牵头组建红白理事会,制定《大村村红白喜事操办实施细则》,明确宴席标准、桌数、礼金数额、操办天数等硬性指标,推动村规民约落地见效。“以前村里办红白喜事,村民之间互相攀比,既破坏了邻里关系,又加重了人情负担。现在有了明确规定,大家都按规定来,省心多了。”村民宋德富感慨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村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结合“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深化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以身作则简办红白喜事、破除陈规陋习,积极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还通过顺口溜、打油诗等形式,大力倡导厚养薄葬、节俭治丧、文明祭祀。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大村村创新实施“积分超市”管理制度,将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行为纳入扣分项,对文明操办红白喜事、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群众给予积分奖励,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日用品。这一举措有效调动了村民主动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实现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为确保移风易俗落到实处,大村村抓实“三项流程”,实现“闭环管理”。据了解,药山镇建立红白喜事报备制度:事前,要求村民至少提前3天向村“两委”提交宴请规模、操办标准等信息;事中,由红白理事会成员全程驻点监督,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流程规范;事后,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问询等方式开展跟踪回访,督促承办者及时打扫现场和周边环境卫生,实现移风易俗工作闭环管理。
在大村村,“支客师”协管队、“一条龙”服务队、“政策通”宣讲队三支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支客师”凭借在村里威望高、善于沟通的优势,通过拉家常、讲政策的方式,在文明殡葬、宴席规模、礼金标准、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柔性引导,有效遏制了村民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行为。“政策通”宣讲队则利用红白喜事人员集中的时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森林防火等宣传教育,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以前操办一场红白喜事,全家老小都忙得不亦乐乎,还得操心各种细节。现在有了‘一条龙’服务队,只要一个电话,所有事情都能搞定,既省心又省钱!”据大村村党支部书记杨忠发介绍,最受村民欢迎的是“一条龙”服务队。这支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红白理事会牵头组建的队伍,推出家常菜系“节俭套餐”,并提供桌椅租赁、餐具配备、宴席菜品制作等“一站式”上门服务,极大地减轻了村民的负担。“我们推出的‘节俭套餐’很实惠,食材新鲜,味道也不错,大家都愿意选择。”“一条龙”服务队厨师李洪科说道。“我常年在外地务工,以前村里办宴席时,往返请假既耽误工作又增加开支。现在有了‘一条龙’服务队,再也不为这些事发愁了。”村民陈朝有赞不绝口地说。
如今的大村村,文明新风吹进了家家户户,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下一步,大村村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方法,将大村村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