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08 09:53近年来,盐津县盐井镇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劳务输出作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和激发村(社区)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通过“组织带动、服务推动、保障联动”的工作模式,推动劳务输出工作实现“量质双提升”。
党组织引领
筑牢劳务输出“核心支撑”
永安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构建起“党总支+劳务专业合作社+网格员+群众”联动机制,为劳务输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精准施策,依托网格化管理,组织网格员及五户长成立摸排小队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查,建立劳动力信息台账,动态掌握群众的就业意向、技能水平及家庭情况,制定“一户一策”的个性化就业帮扶方案。与此同时,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与盐津县人社部门、职业院校以及用工企业紧密合作,不定期举办招聘会和岗位推介会,已累计发布岗位信息150余条,涵盖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有效拓宽了劳动力就业渠道。鼓励党员带头外出务工,成功培养了27名“劳务经纪人”。通过现身说法、交流行业经验、老乡带老乡等方式,带动1000余人外出就业,形成了“输出一人,带动一片”的倍增效应。2024年以来,永安社区累计输出劳动力3200人,人均月增收300元,劳务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服务保障
畅通就业增收“绿色通道”
团结社区党总支在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后续跟踪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电工、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累计培训50人次,其中70%以上学员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并成功就业。与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推行“点对点”输送模式,包车护送务工人员直达企业,降低务工人员就业成本。针对无法外出务工的留守群体,引进服装厂、珍珠打孔厂、电子数据线生产厂等“家门口就业”项目,为居民提供灵活的就业渠道。此外,建成“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结对帮扶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机制保障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花苞村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劳务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建立村级务工人员信息数据库,定期回访就业情况,为失业人员及时提供二次岗位推荐,确保劳动力市场稳定有序。另一方面,花苞村党总支将劳务输出与本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家乡,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盐井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组织化输出、精准化服务、品牌化发展”模式,帮助更多群众通过就业实现增收稳定、家庭和谐,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据统计,全镇30613名农村劳动力中,已就业26811人,就业率达8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