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古韵新声逢“五一” 昭通古城焕发文旅“新颜”

 2025-05-02 09: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五月初夏,滇东北的暖阳温柔地洒在昭通古城青砖黛瓦的屋檐上。始建于清代的广东会馆内,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雅集正悄然上演。茶香氤氲间,鹤发童颜的老茶客与青春洋溢的游人共聚一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这座有着“会馆之都”美誉的古城,正以独特的东方美学向八方来客展开诗意的长卷。

晨光熹微时,茶艺师施娟已端坐于茶案前。她素手轻扬,将产自乌蒙山腹地的翠华红茶注入茶碗。茶汤在公道杯中流转,琥珀色的光泽映照着雕花窗棂,袅袅茶香与檐角铜铃的叮咚声相和。“条索紧实似松针,乌润油亮泛金毫。”这正是昭通大关红茶的独到之处。

日影西斜,会馆天井里的客席中,鹤舞高原艺术团的绸扇翩然起舞。水袖翻飞处,花灯歌舞的欢快节奏与古筝的婉转曲调交相辉映。当魔术师凭空变出白鸽时,孩子们的莞尔一笑让节日氛围显得愈加浓烈。来自四川泸州的游客不停按动快门:“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是古城最动人的表情。带上孩子体验到此情此景,真是不枉此行。”

修缮一新的会馆建筑群中,从事电信工作的刘师傅正带着女儿辨认“八仙过海”石雕。十年前这些雕花还蒙着厚厚的尘垢,如今在保护性修缮中重焕光彩。“让孩子触摸这些历史纹路,比书本更鲜活。”转角处的文创店里,成都游客王先生仔细挑选着大关竹编茶具:“原本是冲着昭通小肉串来的,没想到被这里的文化韵味留住了脚步。”

据了解,昭通古城将通过已建好的李氏家庙、陕西会馆、广东会馆、迟家大院第一批恢复文保项目、文庙片区等建筑群转化为文化体验空间,让游客深层次地触摸、感受、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同时让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在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中,焕发独有的文旅融合“新颜”。


记者:马娟  刘兴刚  唐龙泉飞



一审:苏 燕  一校:马 娟  二审:郭 倩
二校:马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苏 燕  一校:马 娟  二审:郭 倩
二校:马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昭阳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