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人文丨走近古城⑨文庙和武庙

 2024-09-23 08:42  来源:昭通日报

在《昭通城里的老学校》中,已经提到了文庙,这里还专门挑出来说一说,是因为文庙对古城的影响巨大。与其说是昭通书院影响了这座城,不如说是文庙影响了这座城。

在《恩安县志》“祀典”这一章节,关于文庙大成殿,用了6页来介绍,足以见文庙的地位和志书修纂者对文庙大成殿的重视。摆在大成殿里的人物,除了至圣先师孔子,还有与孔子一起游历四方的弟子。与孔子在一起的“四配”,东边是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西边是宗圣曾子、亚圣孟子。接下来是“十二哲”,东边6位、西边6位。东庑有39位先贤、23位先儒,西庑有37位先贤、23位先儒,各依位次排列。在陈设上,均制帛,白色。

文庙的具体位置,在府治南门内,坐北向南。雍正九年(1731年),昭通知府徐德裕建。设大成殿一所,五间,乾隆元年(1736年)御书“与天地参”匾。东庑三间,祀先贤、先儒。戟门三间。西庑三间,祀先贤、先儒。棂星门三间。大成门三间。德配天地门,道贯古今门。便门二道。照壁一堵。泮池一座。名宦祠三间,在泮池左。乡贤祠三间,在泮池右。文昌宫三间。崇圣祠三间,在大殿后。厢房五间。文明坊一座。尊王重道坊一座。新桂香楼三间。魁阁一座。明伦堂三间。学署正房三间。大门三道。

文庙的修建和修缮,还有后来知府的参与。在徐德裕建设的基础上,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侯荣春修浚泮池,嘉庆五年(1800年),知府俞廷抡重修。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棂星门。文明坊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因火灾又重建。尊王重道坊则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知县胡泉建。新桂坊就是文昌宫。

以上是志书对昭通文庙相关情况的一个摘录。我所见到的文庙与书本上的描述相差甚远。与建水文庙、昆明文庙相比,无论从规模、建设时间,昭通文庙都小得多、晚得多,在保存方面,昭通文庙也差很多。目前,能见到的属于文庙的建筑,只有棂星门、泮池、大成殿,魁星阁、东庑、西抚、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崇圣祠等,已经见不到了,是何时被毁,也没有明确的记载。留下的棂星门,以前是昭通地区第三中学的大门,门的两面是围墙,单檐悬山顶的格局还在,昭通市实验中学(原昭通地区第三中学)搬走后,做过一次维修,让人看得出这里曾经是文庙。泮池也还在,规模不小,从青石板镶砌的状元桥可以走向大成殿。在昭通市实验中学办学的时候,泮池后面是一幢教学楼,现已拆除。最后面的大成殿,从外观上看,还是保留原貌。但檐下已经不是原来的结构,曾经被改造成储存粮食的仓库,因此,外面又用砖砌成了墙壁,内部的至圣先师孔子等塑像自然是早就破坏了的。至于棂星门后面的汉碑、晋墓,本来就不属于文庙的一部分,我会在后面的内容里再作介绍。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曾到昭通地区第三中学的校园里走过,根据办学的需要,抑或原来凤池书院用了红砖建设,对校舍进行修缮,总体上还是很有气势和韵味的。学校迁走后,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其他建筑也相继被拆除,文庙的整体环境被破坏了。

有一段时间,曾引进凤池文汇项目,希望将文庙恢复起来,但收效甚微,除了在文庙右侧修建了两幢新建筑,计划中的文庙修复并没有完成。

2023年以来,在古城恢复的大背景下,昭通文庙的修复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对大成殿的抢救性修缮目前正在紧张进行中。在文庙的左侧,重点选择恢复魁星阁。在旧照片上,魁星阁比较高,翘角飞檐,呈六边形,如果能够恢复,自然会为文庙增色不少。

文庙能够恢复成什么样子?毕竟政府的财力有限,社会参与古城保护的力量有限,不好估量。只要能把现有的大成殿、泮池、棂星门加以修缮,再还给市民一个崭新的魁星阁,重新唤起大众对古城保护的认识,提高昭通古城的厚重度,也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

说了文庙,再来说一下武庙。武庙其实就是民间说的关帝庙,庙里主要供奉关羽的塑像。从昭通旧志地图里,可以看到武庙的位置,武庙位于趣马门右侧。从武庙往南,由于武庙的存在,从武庙至南辕这条街便起名为武庙街。武庙的保存状况更差,它的旧址在今昭阳区第一小学内,很多人知道武庙在这里,但除了文物管理部门外,很少有人到这里来。今年73岁的余国祥说,他读小学的时候还看得见关云长的塑像,关公的两侧是关平和扛着大刀的周仓。什么时候武庙被拆除,他已记不清楚了。从北面的校门走进昭阳区第一小学,现场已经看不到200多年前的武庙,只有一株400年前的古槐树、两株350年前的古柏、两株200年前的侧柏树见证过武庙的生存与消亡。

昭通旧志对武庙的介绍也很简略,称在府城北门内,雍正十三年(1735年)总兵徐成贞建,光绪六年(1880年)总兵麟志筹款重修。自光绪三十年(1904年)武营裁撤,庙内房产归同善局经管。旧志绘有一张关帝庙图,前门为武圣宫,双檐歇山顶,进去为大厅,再往后是关帝殿,应为供奉关帝塑像的主殿,最后面是三祠。

昭通一地,是有习武传统的,如耿二金刚、马汤元、龙云、彭勤、康戈武等,还有被传承下来的彭家拳(昭通清拳)。当然,也出过武进士和武举人。这些,或是受武庙的影响。

虽说是南文北武,但在武庙旁边,却建有文昌宫,文昌宫内,有一处古迹八角亭,为道光初年举人饶绶建,上祀奎星,顶为八角,屋脊以八龙为饰,高43.3米,气象雄伟,1952年被拆毁,1988年由昭通地区老年体育协会在原址重建,现保存基本完好,是古城内最为雄伟的一处古迹,站在八角亭顶,可尽览古城风光。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阜金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