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姑镇干冲村:蚕茧“织”就致富“网”

 2024-09-11 15:43  来源:昭通新闻网

“男耕女织、养蚕缫丝、劝课农桑……”蚕桑历来是农业大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蒙姑镇干冲村而言,蚕桑作为其支柱产业存续了20余年,为该村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来到干冲村,田垄上、山坡中一株株翠色的桑树在随风摇曳,桑农们踮起脚,扯着枝条一拉,再利索地一抹,桑叶就被摘落篓中。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村的支柱产业是甘蔗,那时家家户户从腊月到来年的正月都在砍甘蔗榨糖,空气都是甜丝丝的”,干冲村党总支书记周世林回忆,“后面因为水源逐渐干枯,甘蔗种得一年比一年少了,曾经风风火火的产业就这么衰败了。”大山里的人们从出生就被拴在土地上,“看天种地、靠天吃饭”是常态,失去甘蔗种植这一支柱产业以后的干冲人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迷茫中,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成了一口郁气堵在了大家的嗓子眼。

1991年,干冲村党总支书记杨秀美,偶然在外地发现种桑养蚕操作简单、利润可观,他琢磨了一下,怕不适应干冲的气候和环境,便自己先在家中开始试养,这一试便试出一条“新路子”来。“1994年我家也开始养蚕,当时都是摸索着干,同期也有几户人家跟着一起养,因为都没有经验,收成如何全靠运气。”周世林说,“这样不行,所以1999年我自己去四川考察了一个月,学习养蚕和管理。回来以后又给大家培训,一起找问题、做调整。”

功夫不负有心人,干冲的养蚕业逐渐步入正轨,之前处于观望的农户也一一加入,田间地头的桑树一垄垄冒出头来,一只只蚕宝宝从出生到吐丝结茧,为勤劳的人民织就致富之路。

“我家的蚕正在吐丝结茧,吐丝的蚕宝宝会停止进食,所以现在每天需要准备的‘口粮’也变少了”,汪玉明放下肩上的背篓,指着蚕房说,“这些是要吐丝结茧的蚕,身体已经开始变透明了,这两天要抓紧时间让它们上格子。”宽敞干净的蚕房里,一张张“格子房”整齐地排列,大部分都已经住上了胖滚滚的蚕宝宝,只见它们在上面顾涌着软乎乎的身子,不时探头探脑,在光亮中偶尔可见泛光的细丝耷拉在格子上,也有些还趴在翠绿的桑叶上贪吃,发出“沙沙”的进食声。

“春蚕到死丝方尽”,实际上,干冲养蚕是从每年4月持续到10月,一年可养四季,“蚕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时间也不过两个月左右,我家今年已经卖了三季了,平均一季蚕茧是三张多,每季收入在1万余元。现在主要是把蚕房打扫出来,准备第四季的蚕卵孵化。”养蚕“大户”杨仕伦笑着说。

“如今我们的产业正在面临转型,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养蚕如何提质增效。”周世林有些苦恼,“作为一个发展了20多年的老产业,我们有基础、有优势,但我们需要将这个优势延续下去,就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下一步,干冲村将以创新为引领,以提质、扩产为目标,以“小、精、特”为突破口,以传统蚕桑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破桎梏、“破茧化蝶”,进一步织牢“致富网”。

通讯员:张玉霞  文/图

校对:胡远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巧家 产业发展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