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扎西”耀乌蒙 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

 2024-08-27 11:29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8月骄阳似火,临近中午,二月里来餐馆里坐满了顾客,厨师魏康远在后厨忙得不可开交。

“一周有5天都是忙的,人多的时候,一天有200多人就餐。”直到13点过后,魏康远才停歇下来。

二月里来餐馆,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石坎社区庄子上村民小组。这个深处乌蒙山腹地山村里的餐馆,食客缘何络绎不绝?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扎西会议(花房子)会址。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升级红色展馆 擦亮“红色招牌”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路过威信县,在当时的威信县扎西镇江西会馆等三个地方,连续召开重要会议,史称“扎西会议”。庄子上村,便是扎西会议的一个重要会议旧址所在地。

近年来,威信县依托境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借助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的契机,持续书写“扩红”答卷,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扎西”文化旅游品牌,带动威信县红色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整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至今,威信县还传唱着当年红军留下的《长征歌》。

红色印记,在威信县随处可见。如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威信县积极争取资金,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扎西会议会址周边文物保护提升项目建设,先后建成扎西会议纪念馆、红军长征标语馆、红军长征过云南(花房子)情景体验馆、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展陈馆、中共苏维埃国家银行扎西营业部等系列红色展馆,形成了集综合展馆、沉浸体验、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红色线型展馆体系,不断丰富和拓展红色文化内涵,提升游客体验感。

扎西会议(庄子上)会址。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瞻仰红色遗迹、接受红色教育、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今年暑期,威信县各地的红色展馆,经常能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其中既有团队规模的扎西干部学院学员,也有中小学生研学群体,更有众多自驾游的游客。

游客多了,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发展新机遇。魏康远,便是众多受益群众之一。

此前,魏康远一直在东部沿海城市的餐馆当厨师。在威信县大力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背景下,村里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红色遗址展出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前来庄子上村参观的游客不断增多,村里开了多家餐馆。看好家乡发展前景,魏康远毅然返乡,在家背后的“二月里来”这个红色主题餐馆当大厨。

“每天从家出发,走路两分钟就到餐馆。一个月工资8000元,既能挣钱也能照顾家里。”对这份家门口的大厨工作,魏康远很满意。

参加威信红色研学夏令营的中小学生在红军长征纪念碑前聆听红色故事。受访者供图

用活红色资源壮大红色产业

威信县的红色旅游热度持续高涨,其中,红色研学游发展尤为迅猛。

“吃‘红军餐’、聆听红色故事、走红军长征路,体验打火箭筒、单兵排雷、挖战壕等军事训练活动,特别有意义。”今年14岁的亮亮(化名),报名参加了威信县当地一家红色研学机构的夏令营活动,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中,他被红军长征精神感染,生活变得更加自律。

“明年暑期,我还要报名参加。”夏令营结束,亮亮迫不及待地向父母表达了再次参加红色研学夏令营的心愿。

“我们通过开展红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军事素质教育、感恩教育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上述红色研学机构负责人朱泽说,依托威信县的红色资源,机构开发出了周末营、7天营、30天营等多元化的红色研学活动,学员遍布全国各地。

“成立10年来,我们的研学机构培训了6万多人次。”朱泽说,在威信县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机构的红色研学业务不断发展壮大。

据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扎西会议红色研学游路线入选昭通市“十大文旅品牌”。

以扎西会议会址为主题的蜡染红色摆台。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游客纷至沓来,红色文创也随之涌现。

2019年,从外省返乡创业的张晓,将威信县本地的苗寨手艺人组织起来,开发蜡染产品。其中,以扎西会议为主题的红色摆台、红军娃娃、蜡染诗词等红色文创产品格外吸引人。

“以扎西会议会址为图样制作的摆台最受欢迎,每年销售上千个。”张晓认为,和平年代,传承红军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一笔一画、一针一线,认真地把文创产品做好,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赤水河畔的弯头村新貌。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打造精品“红军村” 赋能乡村振兴

红色文旅产业方兴未艾,也为威信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水田镇龙洞村弯头村民小组,位于赤水河畔的山腰上,村子前后都是高耸的山崖。红军长征路过威信时,曾在弯头村下的赤水河畔与地方武装发生过战斗。

因为山崖阻隔,弯头村对外交通不便。村里所有的民房,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头砌成,弯头村也因此被称为“石头寨”。

“曾经,村里的小孩要8岁才能外出上学,因为到这个年纪,才有力气翻山越岭走出村子。”对村子曾经的闭塞生活,今年47岁的弯头村村民余应雄记忆犹新。

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弯头村修通进出村子的公路,摘掉“穷帽子”。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东风下,威信县按照有一个鲜明主题、有一条红色步道、有一批红色故事、有一批红色遗址、有一个红色展馆等10个标准,统筹推进“红军村”建设,弯头村迎来发展新机遇。

县里先是投入政策资金,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又引入旅游公司,沿着赤水河畔的悬崖建立观光栈道,引导村民开民宿、餐馆和咖啡馆……弯头村华丽蝶变。

曾经土气的石头房,经过改造,变身特色民居,再搭配赤水河畔的悬崖风光,游客慕名前来,也吸引了村里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村里建设了悬崖栈道,又离扎西会议花房子遗址很近,我很看好村子的未来。”24岁的弯头村村民郑晓梅,在大学毕业后,回村开了咖啡馆。

这不,就在8月暑期,郑晓梅的咖啡馆才开业不久,便有来自省外的游客上门光顾。

“这里随手一拍都是风景。”坐在郑晓梅的咖啡馆里,两位来自成都的女教师望着窗外赤水河畔的风光,不时拿起手机拍照。拍到好照片,两人开心地笑出声来。

按照规划,威信县统筹规划布局了14个精品“红军村”。截至目前,包括弯头村在内,已完成7个精品“红军村”建设。

“红色”浪涌,革命老区威信文旅产业发展势能澎湃。

“讲好扎西会议故事,既是文化传承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威信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梅说,威信县将持续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建设,打造“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创新高地”,努力把威信建设成为面向滇、川、黔、渝并逐步辐射全国的集红色研学、康养度假、休闲运动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