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故事|50岁女工“破圈”记

 2024-04-27 13:13  来源:昭通新闻网

“有请红塔集团2023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获得者——办公室陈波上台领奖!”2月6日,昭通卷烟厂礼堂内座无虚席,2024年度职工代表表彰大会正在进行。当被主持人叫到名字时,陈波的内心激动万分。

试一试,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时间回溯到2021年……

“山水有缘,同船过渡共朝夕。今天我从服务岗位上退休了,很高兴与大家共事一场。”李姐微笑着和同事们告别。

“陈波,再过几年也轮到你退休了。”其他同事笑着附和道。

听到同事打趣的那一刻,50岁的陈波五味杂陈。“自己还年轻,还干得动,怎么就快到退休年龄了呢?”

恰逢工厂内部科室竞聘,办公室文书岗位映入了陈波眼帘。

“我可以吗?若是能竞聘到管理岗的文书岗位,我还能多干5年,但我这个年纪还能胜任吗?”陈波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若是去竞聘,从未接触过的文书工作让她发怵,若是就此放弃,实在是心有不甘。

“无论到哪里干都是工作,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

打破枷锁的第一步是勇敢尝试。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还是让陈波鼓足勇气主动提交了竞聘申请,踏出舒适圈,走上了办公室文书的历练之路。

“老”鸟先飞,也能后来者居上

都说隔行如隔山,文书工作复杂烦琐,熟练掌握各类办公软件只是基本要求,还需要兼具扎实的业务技能和出色的工作协调能力。50岁的陈波,能行吗?

正值昭通卷烟厂退休人员社会化工作进入档案移交环节,成百上千份用印盖章任务压在了才接手文书工作的陈波身上,因工作流程不熟悉、办事效率不高,她时常忙得焦头烂额。

常言说,越是忙的时候越是要出乱子。一次,因发文格式错误,陈波受到了办公室领导的严厉批评。“公文格式无小事。公文就是脸面,不仅体现你个人和部门的履职水平,更代表了工厂的形象。”陈波对自己粗心大意造成的工作失误深感懊悔,也因新岗位带来的挑战而压力倍增,她躲在角落里默默流眼泪,也对转岗的决定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好在她的努力和困境,领导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部门领导找到了陈波单独谈心交流、询问工作情况和困难,语重心长地说:“要当好文书,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不怕,我们一起学习!”语毕,领导拿出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送给陈波,同时拟定培训计划,一步步帮助她熟悉掌握公文格式的基础知识。

然而,对于只有全日制技校学历的陈波来说,压力很大、困难不少。工作间隙,她躲到一边如饥似渴捧起业务书籍认真研读;遇到疑惑,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一遍遍练习;回到家,整理一天的收获,又一次次温习。在她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密密麻麻写着每天办文办事的记录、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等。

这种“笨办法”,使她能快速掌握文书岗位的工作要点,公文收发基本信息“一口清”,时限要求“两不误”,用章用印流程顺,发文校对快又熟。工作一步步得心应手,陈波很快成长为领导的得力助手。

文书伴侣,就是“键盘+咖啡”

“陈姐,有份请示必须今天发到集团办公室,又要让你们加班了。”负责技改项目的同事挠挠头,抱歉地说道。

当夜幕降临,远远望去,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隐约还能听到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推门进去,原来是陈波还在加班,桌上放着一杯喝了一半的咖啡,眼中有点倦意,却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没有人知道她在文书岗位上熬了多少夜晚,加了多少班。每当有人提起,她总是微微一笑说:“职责所在!”

这些年,陈波除了担任随叫随到的“全天候文书”之外,还兼职办公室预算管理员,认真负责地做好归口预算的申报、登记和使用审核工作。

“老陈,你今天能按时下班吗?我已经好久没吃到你做的饭菜了。”陈波的丈夫有些委屈地在电话中说道。

都说一旦步入文书岗位,加班就是家常便饭。陈波几乎把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文书岗位,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默默感动着身边的同事。

风景,“圈”外的更好

“陈姐,今天领导出差,用印申请的单子又签不了,工作进度只能先搁置了。”日常盖章较多的小张叹气摇头。

的确,一次用印申请流程上不仅涉及部门领导审核,还要经过工厂领导审批。如果遇到领导开会、出差找不到人的时候,签字本身就成了难题。

“在确保规范的同时,我们能不能开发自己的用印线上审批流程呢?这样办事人员跑腿难的问题就解决了,领导签字的工作量也能减轻不少。”作为一个不喜欢待在舒适圈的人,她在意识到现有的工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后,再一次萌生了打破固有工作模式,挑战数字化办公的想法。

为此,她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多次找部门领导协商沟通,在领导确定实施用印线上审批流程工作时,主动承担起收集用印清单、系统测试等工作,完成了流程申请、用印培训等工作,成功实现了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审批,真正达到了简化审批流程、减少用印申请经办人的工作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023年,昭通卷烟厂合计线上用印1137次,线下审批596次。“50岁的老同志太要得啦,不但肯干还很有想法!”同事们纷纷给陈波竖起大拇指。

从容履新、成功破圈,陈波用一次次“零基础”的勇敢突破,成就了自己。

通讯员:张 瑞 文/图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