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深度 | 答卷·样本·路径——昭通市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十年纪实

 2024-04-17 11:45  来源:昭通日报

普惠金融,共建共享。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至202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昭通市普惠金融历经十年的长足发展,服务机制更加健全、金融产品更加丰富、服务成本稳步下降,覆盖率和可获得性持续提高。

金融服务助力乡村发展。 记者 毛利涛 摄

这十年中,昭通银行业保险业为昭通告别贫困历史提供了金融支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金融保障,为小微企业发展探索出了金融服务的“昭通路径”,为昭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融智慧。

交出助力脱贫攻坚的“昭通答卷”

累计投放农村公路贷款61.8亿元,7个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10亿元扶贫过桥贷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30.7亿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贷款51.2亿元……

这是一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昭通市分行(以下简称“昭通市分行”)在脱贫攻坚期间投放的贷款数据,也是昭通金融系统为昭通脱贫攻坚提供金融支持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市分行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交通改善,全力服务“四好农村路”建设、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发展路衍经济、支持强农惠农高速公路建设。获批农村公路贷款106.9亿元,累计投放61.8亿元。先后投放了水富港9.2亿元农村路网建设贷款、7个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10亿元扶贫过桥贷款、50亿元镇雄县城—果珠火车站—大湾公路建设项目贷款等,为一条条百姓增收“致富路”提供资金保障。

金融服务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

“十三五”期间,昭通市分行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30.7亿元,涉及36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35415户147692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该行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为支撑点,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贷款51.2亿元,目前已支持800人以上大中型集中安置区12个,其中9个为万人安置区,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后半篇文章”下足功夫。

2020年,昭通取得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历史性成就。昭通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贫困人口高达184.37万人,分别占全国、全省贫困人口数量的1.87%和24.5%,昭通银行业保险业积极作为,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金融支撑。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昭通辖区内已构建完善“物理网点+自助设备+普惠金融服务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末,昭通辖区内共有41家银行保险机构,527个金融服务营业网点、559个自助银行,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在县、乡、村的全覆盖。近年来,昭通市还成功引进交通银行、红塔银行、锦泰财险3家市级机构,新设县域分支机构16个,基本满足农村居民小额取现、转账汇款、缴费、消费、余额查询等金融服务需求。

加大脱贫人口信贷供给,铺筑脱贫人口增收“致富路”。锚定全市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昭通监管分局(以下简称“昭通监管分局”)下发《抓实小额信贷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方案》等文件,辖区内银行机构建立“5万元贴息贷+5万元低息贷+补充性商业贷款”的“5+5+N”贷款模式。截至2023年末,昭通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46.4亿元,占全省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21%。10年间,昭通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投放226.12亿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连续保持全省投放量第一、余额第一。

金融消费维权宣传

加大农村保险保障力度,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重点关注27.13万特殊群体(23.06万“三类”监测对象、4.07万救助对象),印发昭通市政策性防贫保险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防返贫险”落地,主动向市委、市政府争取为期3年的财政资助政策,使4.07万救助对象保费均由财政全额承担,年均撬动1667万元的地方财政资助资金投入,有效增强对无业可扶、无力致富的低收入群体兜底保障作用。自防返贫险实施以来,累计为3.86万户“三类对象”发放理赔金1.13亿元,理赔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成功上线“昭通惠民保”,将185.07万脱贫人口、22.29万易返贫对象、5.98万医疗救助对象全部纳入承保范围,并在全省率先争取财政资金资助参保,年均撬动1728万元财政资金投入,进一步筑牢了防返贫兜底保障网。加大农险扩面、提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昭通市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方案》,对县域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行以奖代补,截至2023年末,全市农业保险参保农户139.9万户,是十年前的4.7倍,承保标的数量达1502.62万、保障金额80.93亿元,分别较十年前增长1659%、1854%。

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昭通样本”

“农行是贷款支持我们企业发展的首家银行,也是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家银行,帮了我们企业大忙了”。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炳伟介绍,在公司10万亩“昭阳红”苹果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农行昭通分行曾投放贷款1亿元。

正是昭通市分行等银行机构的“雪中送炭”,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聘用务工人员、果园托管等形式,已形成集苹果种植、技术研发、冷链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公司通过提高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比重,拓展联农带农模式,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26岁的李明响在基地务工一年,通过学习,他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庄稼人成长为懂技术的产业工人。他目前负责管理一片果园,每年不仅能领取6万元工资,家里流转的10亩土地还可获得近万元的土地流转金。37岁的马真美和丈夫去年托管了100亩果园,挣了六七万元不说,靠着学来的管护技术,她还在家试种了2亩多苹果。

截至2023年末,全市苹果产业贷款余额8.63亿元,金融助力苹果产业综合产值达110亿元,带动52.7万余人增收,苹果产业已成为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送金融服务到乡村。

10年来,昭通大力发展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把握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各项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联动昭通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原金融办等部门制定工作方案,推动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升级,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编制指数”促进高原特色种植业升级。围绕全市打造“百亿元”天麻产业目标,主导编制彝良天麻产业指数并在国家发改委网站进行发布,以数据化、信息化形式呈现天麻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全面提高金融支持天麻产业的精准性、前瞻性,有效提升昭通天麻产业的综合价值。截至2023年末,全市天麻产业贷款余额4.89亿元。辖区内各保险公司根据天麻“产业指数”创新“价格指数保险”产品3个。持续引导各银行保险机构把“产业指数”“价格指数保险”经验运用推广到高原特色六大产业,全面推动全市高原特色种植业升级。

“生物识别”助力高原特色畜牧业破题。下发《关于推广“智慧活体抵押畜牧贷”促进全市高原特色养殖业发展的通知》,积极探索推动活体抵押贷款落地昭通,并在全市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广,借助生物活体识别技术解决活体抵押物难管理、难识别问题,有效解决养殖户融资困扰。截至2023年末,全市特色养殖业贷款余额71.76亿元。

“数据共享”推动生产流通融资对接转型。积极搭建平台,实现市农业农村局和市乡村振兴局的相关数据与各银行机构共享,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农户评级授信信息运用管理系统”,整合信息采集、授信管理、贷后管理等5大功能,精准对接粮食、畜牧业、特色农业市场主体金融需求,及时解决农户在生产流通环节的资金需求。截至2023年末,为1329个行政村提供“整村授信”额度657.39亿元,实现辖区内行政村全覆盖。

探索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昭通路径”

“在没有固定资产抵押的情况下,中国银行发放给我们公司的这50万元线上专利权质押贷款,解了我们公司的燃眉之急。”昭通市金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

“一县一主责行(司)”工作机制实施以来,中国银行昭通市分行作为永善县的主责银行,千方百计寻求业务突破口,为当地企业提供授信业务支持。2023年初,中国银行昭通市分行在永善县走访时,发现昭通市金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有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但苦于无有效固定资产抵押,难以在银行获得贷款。通过了解,中国银行昭通市分行发现这个公司拥有10多项实用型发明专利,且中国银行的线上专利权质押贷款也刚好推出,随即向该公司提出了利用专利权质押向中国银行申请线上贷款的授信方案,最终成功以专利权质押的方式为企业投放了一笔50万元的线上专利权质押贷款。该笔贷款为中国银行云南分行投放的第一笔专利权质押线上贷款。

普惠金融成果展示。

10年来,昭通小微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持续提升。昭通监管分局统筹资源、汇聚力量,努力推动帮扶市场主体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4.52亿元,较5年前增加115.11亿元,增长19.53%,全市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58%,较5年前下降0.92个百分点,利率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实现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完善首贷服务机制。在全省率先创建“市中心+10个县分中心、政务+金融”首贷服务新模式,推动昭通市成为全省首家首贷服务中心市县全覆盖的地级市,累计开展政策咨询4616人次,发放宣传册12333份,新发放首贷户18287户、金额39.72亿元。

完善县域服务机制。针对县域金融服务不足以及全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保险覆盖率不高的问题,创新实施“一县一主责行(司)”工作机制,以银保合作、行行联动形式整合金融资源、贡献金融智慧、强化金融保障,共同探寻城乡融合发展途径。自该机制建立以来,各主责行(司)累计到县域走访503次,累计面向各县(市、区)政府、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金融培训119余次。截至2023年末,昭通市存贷比为83.55%,较10年前提升27.18个百分点。

探索金融示范区机制。配合市政府办下发《昭通市“五位一体”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按照“信贷+产业+涉农主体+融资担保+保险”的“五位一体”模式,协调资源和资金、财政和金融推动全市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为更多的小微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同时积极协助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申报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示范区,引入更多金融资源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昭通市连续两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累计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2250万元。

探索数字普惠创新机制。拟定昭通数字普惠创新工作方案,建立数字普惠创新机制,组织开展“普惠金融产品数字化开发创新展示”活动,从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角度出发,从客户体验感、数字化程度、产品便捷度等方面选出作品通过网络投票评比,评选出大关农商行“竹叶贷”、国寿财险昭通中支“安心保”等8个优秀数字化产品,通过评比营造科技产品创新氛围。

普进千村万企,惠及千家万户。站在十年的历史节点,昭通监管分局始终秉持“金融为民”初心、践行“金融强国”使命、厚植“金融报国”情怀,持续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发展要求,围绕昭通“产、城、人”三篇文章和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积极引导辖内各机构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形成与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需求相匹配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把优质高效、普惠健康的金融服务送进千家万户、田间地头。

  通讯员:赵小鸥 赵庆瑶/文  昭通日报记者:毛利涛  通讯员 赵小鸥 赵庆瑶/图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