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县历史地理沿革

 2024-04-01 12:00  来源:中共昭通市委党史研究室

夏商 今县境域属梁州、雍州。西周,属屈流大雄甸(今镇雄)地。

秦 属夜郎国地。

西汉 属朱提县(治今昭阳)地,隶益州犍为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置朱提郡(治今昭阳),辖朱提县。今彝良仍属朱提县地,直至西晋。东晋宋齐时,为宁州朱提郡置临利县(今彝良县境域),治所不详。沿至南北朝。

隋 开皇元年(581年),置恭州(治今昭阳)、协州(治今镇雄),境域属协州地。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恭州、协州后,境域属开边县(治今盐津与宜宾交界处的滩头镇)辖地,隶南宁州总管府。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恭州后分置曲州(治今昭阳)、协州(治今镇雄),隶剑南道戎州都督府。协州辖东安(今镇雄、威信)、西安(今彝良)、湖津(今大关、盐津、绥江)3县。西安县治所无考。唐南诏时,乌蒙后裔阿统与其子芒部同居协州,后芒部子孙繁衍强大,以祖名改称芒部部(今镇雄),隶拓东节度,境域属芒部地。

宋 大理国时期,称易娘部,实属叙州(今宜宾)羁縻之地。

元 至元十年(1273年),境域为芒部路军民总管府(治今镇雄)下辖的益良州(今彝良)、强州(今彝良东北及威信一带),隶云南行中书省。元至元二十四年,芒部路军民总管府改属乌撒乌蒙宣慰司,称易娘部。

明 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设芒部卫指挥使司,旋即改设芒部府,隶云南布政使司。明洪武十六年正月,乌撒、乌蒙和芒部3府改隶四川布政使司。明洪武十七年五月,升芒部府为芒部军民府,废益良州、强州,复称易娘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设白水江簸酬长官司,治今牛街果稠。明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改芒部军民府为镇雄军民府,设流官,置怀德(今镇雄牛场却佐)、威信(今镇雄母享)、归化(今彝良)、安静(今威信)4长官司。归化长官司,治夷良寨(今奎香)。明嘉靖九年四月,革镇雄流官知府,复为土府。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镇雄军民府改称镇雄府。

清 雍正五年(1727年),镇雄府改土归流,改隶云南,属迤东道。清雍正六年二月,降镇雄府为州。设彝良州同,治今奎香。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八月,设昭通府知事分防牛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镇雄州升为直隶州,裁彝良州同,从镇雄直隶州分置彝良县,治今奎香,隶镇雄直隶州。清宣统二年(1910年),迁治所于角奎(今彝良县城)。

民国2年(1913年) 云南都督府裁府留道,裁厅、州置县,彝良县属滇中道,裁道后,直隶于云南省政府。民国32年,彝良县隶属云南省第一区(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4日建立彝良县人民政府,隶属云南省昭通专区专员公署(后改称昭通地区行政公署)。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彝良县仍隶属昭通市至今。彝良县地处东经103°51′—104°45′、北纬27°16′—27°57′。“彝良”史上所称“易娘、易良、益良、益梁、夷良、彝良”等,均系少数民族部落名的同音异写,盖取良善之意。县境东邻镇雄、威信县,南和贵州省威宁、赫章县接壤,西连昭阳区、大关县,北与盐津县、四川省筠连县毗邻,总面积2804平方千米。地势东西窄、南北长,西、中部低,自南向北倾斜,最低海拔白水江河谷520米,最高海拔西南部石人坪子2780米。2019年,全县辖角奎、牛街、洛泽河、海子、荞山、龙安、两河、钟鸣、小草坝、龙海10个镇和柳溪(苗族)、洛旺(苗族)、龙街(苗族彝族)、奎香(苗族彝族)、树林(彝族苗族)5个乡,总人口627868人。

来源:中共昭通市委党史研究室

值班编审:秦勇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秦勇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史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