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劳务输出让群众增收有路子

 2024-03-16 13:27  来源:昭通日报

今年是李国成在浙江永康塑料制品厂工作的第四个年头。

李国成家住镇雄县牛场镇牛场村。前些年,由于要供4个孩子上学,经济负担较重,李国成夫妻二人选择了外出务工。几经周折后,夫妻俩终于在浙江永康一家制作水杯的工厂找到了工作,勉强维持生计。但由于效益不好,2021年,工厂被迫倒闭,李国成一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

“当时,想到4个孩子每个月的生活费,头都是大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李国成仍记忆犹新。

情急之下,夫妻俩找到了镇雄驻浙江党工委。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不久便把他们介绍到了永康市一家塑料制品厂务工。

“现在的工作很稳定,工资待遇也不错,我们夫妻俩加起来每月有12000元左右的收入。”李国成介绍,去年毕业的两个孩子已找到了工作。“过两年孩子全都毕业后,日子就更好过了。几个孩子能够顺利上完大学,多亏了这份工作 。”电话那头,李国成满是感激。

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县,近年来,镇雄县围绕有组织、有服务、有技术、有品牌“四有”就业目标,同步跟进网格化摸底、精准化对接、组织化输出、品牌化带动、多元化拓岗、精细化服务“六化”措施,推动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千方百计稳住群众“钱袋子”。2023年,全县共转移就业劳动力70.11万人次,转移就业率达88.6%,实现劳务收入265亿元。为全面盘清全县劳动力“家底”,镇雄县建立健全转移就业信息动态跟踪网格管理机制,开发方便群众就业的微信小程序,推行务工报备制度,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以村(居)民小组或楼栋为网格,由驻村工作队队员、帮扶干部和镇、村、组干部担任“网格员”,动态跟踪掌握劳动力就业规模、就业地点、从事工作、技能水平、务工时长、务工收入等情况,建准建实全县“劳动力基础数据库”。特别是每年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之际,组织帮扶干部全员下沉、逐户走访,详细采集核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及“三类对象”劳动力就业信息,全面准确掌握返乡规模和返乡人员情况,为外输和回引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镇雄县构建“5个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44个在外党支部+务工能人+派出稳岗小组”工作机制,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和沪滇劳务协作,常态化到镇雄籍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省份和企业考察,精准考察一批重点用工企业,筛选一批优质岗位,全方位为务工群众做好就业规划和岗位匹配。目前已与44个县(市、区)建立协作关系,动态储备优质岗位10万余个。

在摸清底数、组织动员、岗位推荐的基础上,镇雄县采取“政府送、支部引、企业接、中介输、能人带、亲友帮”等模式,通过“点对点”“一站式”输送,推进农村劳动力应输尽输、能转尽转,尽可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就业,持续提高劳动力输出组织化程度。

镇雄县将劳务品牌培育作为带动就业的重要抓手,结合就业规模、行业分布、区域分布、技能水平等因素,全力培育“五金工”“水晶工”“缝纫工”等劳务品牌,持续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引导务工人员向品牌行业聚集。截至目前,劳务品牌建设已带动就业20余万人,其中五金工10.2万人、水晶工2万人、缝纫工9.8万人,劳务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持续抓好外输的同时,镇雄县着眼长远,通过扶持创业、发展产业、培育零工市场、孵化园区、公岗安置等方式,多元化拓岗,稳步提升本地吸纳就业的承载能力,促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镇雄县坚持在“就业地”和“大后方”两条线上开展精细化服务,确保劳动力转移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在外,依托5个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和44个在外党支部,号召务工能人、务工党员参与,扎实推进岗位开发、稳岗服务、权益保障等工作,切实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对内,县、乡、村干部常态化入户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外出务工家庭的急难愁盼事,特别是对留守老人养老就医、留守儿童上学就读等务工人员最放心不下的事,组织乡村干部、医生、教师“一对一”包保、“一对一”服务,让外出务工人员消除后顾之忧,确保“输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通讯员:邓琳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镇雄 劳务输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