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大战略”丨木杆镇: 抱团发展做“竹”村集体经济大文章

 2023-11-28 09:29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截至今天,我们的产值突破了2200万元,我们已经申报规模以上企业。”11月15日,大关县木杆镇党委书记黄鑫见到记者一行,激动地介绍云南竹一无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的新成绩。

2023年2月19日,云南竹一无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动工建厂;3月8日,注册成立;5月28日,试生产;6月1日,卖出第一批竹笋产品120件,收益17400元;11月15日,产值突破2200万元。大半年时间,一个村集体经济公司从注册建厂到申报规模以上企业,如同开启了“倍速键”,让人不得不好奇这背后的故事。

木杆镇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大关县西北部,土壤肥沃,适宜竹类特别是筇竹生长,全镇辖8村1社区,种植竹产业面积达31.5万亩,占大关县筇竹的59%、世界筇竹的41%,素称“天下筇竹第一镇”,筇竹资源是木杆镇特有的一张名片。

木杆镇共有固定资产出租收益型、对内对外合作经营型、项目承包经营型等9个集体经济公司,随着国家衔接资金使用方向的调整,经“输血式”的传统营收方式难以持续,面临“守着金山要饭吃”的窘境,如何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成为木杆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亟须突破的难题。9个村(社区)党总支经过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和集体论证,决定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思路,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采取“集体经济公司+企业”的股份制模式统筹发展壮大9个集体经济公司,筹集2200万元资金注册成立了云南竹一无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秉持‘红+绿’的发展思路,通过党建引领,采取‘1+9’‘9+N’‘集体经济公司+企业’的运作模式,立足竹产业优势,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黄鑫介绍道。云南竹一无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大力发展竹笋深加工、拓宽销售渠道等途径,不断探索延伸产业链,以技术创新为抓手着力改变村级集体经济公司以销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获利的局面。

“为什么这个竹笋的颜色是绿色的,和平时见到的不太一样?”面对大家的疑问,公司总经理石国宽解释道:“这是我们的无硫笋。从收购、高温杀青到低温冷却储存只要5个小时,整个操作环节无硫、无菌、无尘,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今年初,对无硫笋工艺研究多年的石国宽被邀请担任公司总经理,让他“为发展壮大家乡竹产业的梦想”有了支撑。他自豪地说:“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研究的无硫笋加工技术有了广阔的舞台,公司的无硫笋加工技术已通过专利申请。”

今年,公司收购1900吨竹笋,采用新鲜无硫笋加工技术保留住竹笋嫩、鲜、香的特质,现已成功开发出清水笋、花生笋、手剥笋等10余个竹笋产品。与纤多多、渝美滋、林森等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并签订销售合同,产品被销往重庆、北京、天津、安徽、湖南等地。“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与海底捞、竹之韵、小龙坎等知名餐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沃尔玛、家乐福、罗森等超市便利店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与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知名电商合作,生产和销售网络将延伸至北上广深等更多一线城市甚至东南亚、北美、西欧等国家及地区。”石国宽介绍着公司的经营规划。

竹笋加工车间里,身穿工服的饶仁会将装好竹笋的袋子排列整齐,统一进行封口,动作干脆又麻利,她很喜欢这份工作:“我在这里上班5个月了,扣除‘五险’后,每个月到手工资有5000元至6000元,公司还包吃住。”

边建厂边收购竹笋,被问及是否担心失败时,作为公司董事长的程公毅坚定地说:“这是群众自己的企业,我们必须做起来,且一定要做好!”从向阳村党总支书记到兼任公司董事长,上有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万千群众的无条件信任,带着这份重托和期盼,程公毅带领团队致力于做大做强,积极探索“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化模式,实现联农带农富农。“我们采取三种方式实现兜底保障,一是保底性收购农户竹笋;二是解决群众就近务工问题,工资3000元+奖励,购买‘五险’,免费提供吃住,员工到手月工资4000元以上;三是全镇333户‘三类对象’户均入股2000元,按照股金3年‘456’分红模式,带动户均增收500元以上。”目前,共有106人在公司务工。程公毅说:“因为是计件工资制,所以工人的积极性很高。”

离家近、工资高、工作稳定且易操作,说起这份家门口的工作,饶仁会很满意:“希望公司越来越好,带动农户的竹笋卖得更好,这样,我们就更有干劲。”

红与绿的碰撞,推动着木杆竹产业从原材料初产品到精深加工产品、无硫化产品等转变,从竹笋单品到工艺产品、绿色产品的开发,形成“抬头看竹、伸手摸竹、致富靠竹”的良性发展模式。“公司二期项目投资5000万元,即将开工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让公司产值突破1亿元。”程公毅对公司的未来信心满满。

在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背景下,木杆镇通过抱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范本之路,带动实现了竹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干部活力有效激发、群众可持续稳定增收的有利局面,为大关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昭通日报记者:秦 勇 田朝艳 陈允琪 唐龙泉飞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