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故事 | 驻村第一书记陈兴强: 念好“三字诀” 累并快乐着

 2023-11-10 10:04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从令人瞩目的演讲台到地处偏僻的小山村,陈兴强并没有太多“不适”;从昭通学院工会主席到驻镇雄县牛场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沙沟村第一书记,陈兴强很快就完成了“角色转变”。“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陈兴强说,驻村跟群众打交道,只是自己工作的一个“转场”而已。

2021年5月17日,56岁的陈兴强和同事们匆匆作别,他简单收拾行囊,毅然来到镇雄县牛场镇沙沟村,从此便开启了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之旅。

听:沙沟村情了然于胸

陈兴强曾任云南省演讲学会常务理事,第二、第三、第四届副会长,被评为全省“十大演讲家”之一。然而驻村之后,知情人却发现,一向激情澎湃、出口成章的陈兴强,却很少说话了。

大家尊重陈兴强,开会时都叫他说一说,他却总是摆手。

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陈兴强深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自己初来乍到,村上什么情况都不了解,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此时的陈兴强,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个字——听。听老队员介绍工作经验,听村干部汇报村情,听乡亲们诉说家事。大家说得仔细,陈兴强听得认真。散会后,他一边梳理本子上的笔记,一边陷入长长的沉思——

乡村振兴如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无缝对接?沙沟村乃至整个牛场镇究竟有什么优势?用什么方式发挥这些优势?一个个问题萦绕在陈兴强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洗耳恭听是最好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磨合”,陈兴强逐渐了解了沙沟村的一些情况,这下他心中就有了底儿。之后,他开始讲话了,建议有三:一是建立乡(镇)与工作队的交流沟通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针对大家提供的情况、问题,进行研判交流。二是召开乡(镇)重大事项协调会,充分发挥工作队作用,听取意见及建议。三是强化活动参与,宣传好沙沟亮点,让外界及时了解沙沟、关注沙沟、支持沙沟。

“大家看这样做行不行?”陈兴强用征询的目光望向台下,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好,就这样干!”村干部和驻村队队员们齐声呼应。

走:脚步遍及沙沟山水

用脚步丈量一方水土,用真情走进百姓内心。驻村后,陈兴强从摸实情、清底数入手,白天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与党员群众拉家常;晚上,则和队友们梳理分析情况,整理档案,思谋沙沟发展。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走遍了沙沟村的每一个角落,也了解了沙沟村群众的困难。

2021年8月29日,雨雾茫茫中,陈兴强带领工作队队员看望老党员常开全,为他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入党多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你们会给我送来这个无价之宝!”常开全用颤抖的双手接过纪念章,一席话让陈兴强为之动容。

像常开全一样,村里共有4名入党50年以上的老同志,除一人家境不错外,其余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陈兴强暗暗记在了心里。并带头和工作队队员申开泽、白秀海捐款1200元。之后,他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共募得1万多元,为困难老党员硬化院坝,整理台阶和入户道路。

在基层工作,开会是重要的方式。陈兴强开会,说话讲逻辑,圈重点。大家都说他的开会风格不一样,强调最多的就是安全工作。驻村队队员有10多人,管理好不容易,安全就是其中一项。安全从哪里来?从管理中来!哪个队员在岗、轮休,挂在墙上的表格一目了然。每次考评检查,全县都有被通报的情况,他拿来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拿出整改办法与方案,防止再犯。日常管理如何开展,档案材料如何收集等,陈兴强都会不厌其烦、一一示范。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两月一次的生活补贴,半年一次的生活费拨付,每年一次的工作经费到账,年底春节的慰问包、寒衣争取发放,陈兴强都会提前运作。参加会议及培训,他利用一切机会交代注意事项,汇总信息,形成文字报道。迎接检查,他都会提前准备,考察参观线路,落实人员到位情况,与乡村干部对接等。10多名工作队队员被他管得井井有条,带得虎虎生威。

陈兴强患有糖尿病,吃饭之前都要打胰岛素。特别是早点不吃不行。村支书就交代对面小食店的老常,队员们吃早点记账,由村里统一支付。得知情况后,陈兴强一脸严肃地告诉老板:“你是小本经营,而吃早点村里干部又没参加,多少钱我们自己付。”

在建强党组织上,陈兴强始终坚持“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的党支部”的理念。他主动为村上党员讲党史、谈“两个务必”的重要性;学习先进典型,他主讲张桂梅的先进事迹,为大家树立前行的标杆;慰问老党员和贫困党员,他注重党员的荣誉感,为每一位被慰问者佩戴党徽……

走村串户的目的是发现困难,发现困难是为了解决困难。两年来,陈兴强动员企业为村民捐赠音响、打印机,为贫困老党员修缮院坝、石阶,义务培训青少年篮球队等,就连村上参加全镇的文艺演出,他都是亲自撰写朗诵词、辅导朗诵者,给节目添光增彩。村干部参加全县工作擂台赛,驻村队队员参加全县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他都是热心修改稿件,手把手地指导参赛人员,赢得了诸多荣誉;整合村里的实用技术书籍,他个人捐了585册价值1.6万元的昭通地方史料、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演讲朗诵资料等,还从县委宣传部获得600余册书籍的支持,建起了沙沟村“昭通文学书屋”。一桩桩、一件件,不求多,不刻意,他遇到就做,见行见效。

干:牛场发展才是硬道理

挂在嘴上都是空,实干才是硬道理。陈兴强一直把这句话铭刻在心上。

来沙沟驻村第二天一大早,楼下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推门一看,竟是陈兴强。只见他提着扫帚、拿着撮箕,正打扫村委会的院子。有人说,这陈书记刚来,不过是做做样子,后面的事还得我们这些队员干。

可出人意料的是,陈兴强雷打不动地坚持了这一“习惯”。渐渐地,队员们都成了村上的“清洁工”。专门负责打扫卫生的大爷见状,一个劲地说“要不得,要不得”。“有什么要不得的,老人家,我们又不抢您饭碗,大家各干各的!”陈兴强一番话,逗笑了在场所有人。

陈兴强说,驻村不仅仅只是熟悉本村,还要跳出村组,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乡村振兴工作。

陈兴强最挂心的就是牛场镇的文旅规划。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幅镇雄县地图,他对发展牛场镇乡村旅游线路作了特别标注。陈兴强说,牛场镇文旅规划可以用一个词概括:纲举目张。

牛场虽处镇雄西半县中心,泸昭高速出口之一,但比肩周边的碗厂、杉树、五德、坪上等乡(镇),无优势可言。怎么办?陈兴强说发展文旅项目就是这个“纲”。“纲”举起来,满盘皆活,方竹产业能绿山,能带来收入;辣椒产业能制酱,能形成产业链。魔芋、板栗也好,生猪、肉牛也好,都会因文旅带动而“活络”起来。

牛场文化深厚、风景诱人,在方圆20公里范围内,有祁家地垭口云上风光、老街风情、九股水阴河、南天门点兵台、夫妻石笋探秘地、观音岩瀑布区及大水沟水体农家乐综合感受体,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风景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环形旅游,适宜做多群体的“两天一夜周日游”。陈兴强认为牛场具备了这样的优势。

说到做到,不放空炮。陈兴强积极与昭通市航旅集团和专营高原特色产品的钰柏春文旅公司联系对接,让他们实地考察、先期体验。陈兴强更注重研究,向学校申请课题《镇雄县牛场镇发展乡村旅游存在问题与对策》,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阶段逐渐推进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当得知夫妻石笋到观音岩的公路尚有一公里左右没有硬化,他马上与市交通运输局沟通协调,纳入修建项目计划,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今两年过去,牛场九股水森林公园已经动工修建,而南天门红色公园已经打造完工,牛场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令人期待。

时光如梭。2023年5月,陈兴强驻村结束。依依惜别之时,他把凝聚着自己驻村经验的《沙沟思绪》《牛场好风光》两本心血之作留给了村干部和其他驻村队队员,而所带的队员有九个校级课题也相继结题。

“牛年进牛场,奋蹄振乡村。我已不思归,愿做牛场人。”驻村两年,陈兴强连续被镇雄县考核为“优秀”,被昭通学院评为校级先进工作队和优秀共产党员。10月24日,全省通报表扬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陈兴强的名字赫然在列。捧起这沉甸甸的荣誉,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这几句话。顷刻间,在沙沟驻村的一幕幕往事又如烟似雾地涌进了他的脑海……

昭通日报记者:刘建忠  文/图

校对:胡远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