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乘势起 扬帆踏歌行——水富以高质量的组织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3-09-12 15:09  来源:昭通新闻网

水富全景。 (通讯员 夏古文 摄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富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紧紧围绕中心大局选贤任能、强基固本、引才聚才,以忠诚固根本、以担当显初心、以奋斗践使命,不断推动组织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水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凝心铸魂 夯实思想引领根基

举办读书班,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一批批党员干部在各类培训中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

党务干部在云富街道邵女坪社区参观学习。

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把讲政治、讲忠诚作为第一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政治要件”,健全学习领会、推进落实、督促检查、跟踪反馈的工作闭环机制,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水富落地生根,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高标准组织党内集中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到精心谋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水富全市各级干部以身作则,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全市上下听党话、跟党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自觉不断高涨。

全覆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健全完善“一主题三基本”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认真完成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的规定动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富市举办培训班385期,常态化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培训党员4.6万余人次;组织“领导干部上讲堂”1350场次,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530场,共覆盖2.1万余人次,党的重要思想全域化进村入户、到户入心。

理论就是武器,思想就是力量。水富全市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级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吹响凝心聚力的奋进号角。

强基固本 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富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以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以持续扩大“两个覆盖”、增强“两个功能”、发挥“两个作用”为根本目标,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举,久久为功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基层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接续落实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党组织“空壳村”和党员空白村(居)民小组全面消除,356个党支部全部创建达标,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更加规范,成功选树省级、昭通市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21个,“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党建示范学校6个。完成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深化“医共体”建设,国有企业“党建入章”全面落实。成立物业行业等领域4个行业党委,“两新”组织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转变。紧扣全省“一带四区”党建版图和金沙江沿线党建长廊建设,构建以“七大水富”体系为支撑,“三线四面一通道”党建区域格局,基层党建统筹力、组织力、服务力进一步提升,上下贯通、覆盖到位、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全面形成并持续巩固。

水富市委办驻村干部在两碗镇三角村了解苗族同胞生产生活情况。

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充分彰显。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战场”,全面落实“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机制,接续选派336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帮扶,1510名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成亲戚,贫困发生率降为零。全面巩固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成果,开展“四面红旗村”推选,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花开遍地”,实现从“空壳”到“脱壳”的华丽转身,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引导800余名干部回乡参与家乡规划,新建75个村级活动场所,实现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全覆盖成立106个乡村治理委员会,成功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现“党建+红色物业”全覆盖管理,先后4次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2次获得“长安杯”等称号,被确定为“省级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和“中组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用担当筑牢“红色堤坝”。先后成立50个临时党组织,组建30支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水富市2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在政策宣传、重点人员摸排、核酸检测服务等工作中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筑起党群一心、坚不可摧的“抗疫长城”。抽调500余名党员参与楼坝片区、水富港、温泉新区等征拆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群众,取得15天完成71户185亩临时用地征用工作的好成绩。水富市87个机关党组织1600余名党员下沉512个城乡网格,积极投身创文创卫、平安创建等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先行”的承诺,水富市获评云南省首批“作风革命、效能建设”先进典型。

无论是坚守一线的驻村干部,还是闻令而动、逆行出征的防疫工作者,在一次次大考中,水富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践行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铿锵誓言,让党旗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一线高高飘扬。

选贤任能 锻造过硬铁军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富市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鲜明用人导向,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市干部作风持续改进、效能不断提升、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严把标准看干部。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等制度,将政治素质考察融入日常调研、专项调研、蹲点调研、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前考察等各环节中。每年常态化深入各机关事业单位及“港园城”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营商环境、征地拆迁、疫情防控等工作一线开展2次全覆盖干部调研,全方位近距离多维度考察识别干部。以锻造“四型”水富铁军为抓手,每季度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全面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把政治过硬、敢想敢干、能力实绩突出的干部考察识别出来。

聚焦发展育干部。聚焦“港园城”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举办乡村振兴、产业培育、生态环保、营商环境、基层治理、全域旅游、港口建设运营等主题培训班次92期,举办“北大门讲堂”21期,培训党员干部1.4万余人次,65家单位办起“部门讲堂”。坚持一线工作法,充分结合干部的学历水平、工作经历和专业特长,选派32名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国有企业等单位挂职锻炼、跟班学习,800余名干部参与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全面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关键领域实践锻炼,切实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树好导向用干部。坚持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对能干、肯干、干出成绩的干部及时使用、优先使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开区建设、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担当作为、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港园城”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征地拆迁、疫情防控、招商引资等基层一线提拔使用干部359人次,占提拔使用总数的82%。400余名干部晋升职级,9名优秀村党总支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五方面人员”进入镇领导班子。119个先进集体和296名先进个人获得重点工作专项表彰奖励,高素质干部储备更加充足。

完善制度管干部。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制定《水富市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试行)》,列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9种具体情形,明确5种不胜任现职干部管理方式,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出台《水富市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把严管厚爱融入干部管理全过程,不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7名调研中反映表现较差、公认度低和因身体等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科级干部被调“下”,16名处分影响期满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科级干部被晋升职级。

公务员管理体制调整以来,全面将公务员工作融入干部工作统筹谋划,突出规范管理,抓实入职教育,做好源头培养,持续加强公务员实践历练、考核激励、关心关爱,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聚焦全市“港园城”发展所需,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精准高效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坚持聚焦中心大局、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服务保障,组织引导老干部在水富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优势、贡献智慧和力量。

“铸魂提能”历练培育更加有效,“多维考核”知事识人更加精准,“紧盯关键”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实干实绩”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始终坚持把干部工作置于水富市经济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落实,干部、公务员、机构编制工作同频共振,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用埋头苦干、团结实干、真抓实干书写答卷,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业绩。

聚才引智 汇聚引领发展动能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富市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战略,健全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人才引进培养更加科学合理,“高精尖缺”人才加快集聚,人才队伍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

人才体制机制持续深化。成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责任体系。建立定期会议、请示报告、工作通报、述职评议等制度,人才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出台《水富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水富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水富市企业引才育才激励办法》《水富“名家、名师、名医”选拔培养实施意见》等系列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举措,人才政策更加健全。

人才培养、引进成效更加凸显。实施“归雁兴水”“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水富“名家、名师、名医”选拔培养以及企业引才育才激励等人才项目,水富市人才资源总量由2012年底的12188人,增加到2022年底的17258人,增长量达41.6%,人才队伍实现量的提升。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建立高层次人才动态编制保障机制、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机制,累计储备国家级人才5名、省级人才10名、州(市)级人才28名,累计引进硕博人才160名,人才队伍实现质的提升。

水富市委组织部干部在向家坝镇水东村帮助村民收割水稻。

人才服务环境更加优化。建设2个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昭通市人才服务工作站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建设535套人才公寓保障住房需求,为人才开辟子女就学、配偶就业、本人就医和旅游等绿色通道,组建人才帮办队伍、选派驻企联络员,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出台《水富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常态保障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实行水富市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荣誉市民”选树制度,增强人才荣誉感。

人才作用发挥不断提升。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160名人才全覆盖结对帮扶30个村(社区)。注重平台建设,建成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个、“首席技师”大师工作室2个、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昭通市级专家工作站5个、专家工作室2个、乡村振兴创业孵化园1个,让人才干事有平台、创业有舞台。鼓励支持人才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优胜奖、全省前三名等好成绩。水富市新能源新材料、水稻繁育、农旅融合、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产业在人才助力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如今,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的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人才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

征途漫漫使命如山,继往开来新征程。水富市各级党组织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标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昭通市委“六大战略”,全力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不断书写水富发展新篇章。

通讯员 杨琼玉 邱 胜/文 王善美/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党建引领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