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绥江文明创建"五字经"

 2016-01-31 09:30  来源:

 近日,第三批云南省文明县城名单公布,绥江名列26个县城榜首。一个建成3年多的移民新城,缘何获得如此殊荣?这是因为——绥江文明创建"五字经"

◆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沈迅

记者 陈忠华 通讯员 代敏

“绥江是云南省最漂亮的山水园林城市,是金沙江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省委书记李纪恒2014年6月到绥江调研移民工作时,对绥江县城的由衷赞美。

诚然,绥江县移民新城自建成以来,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已从昔日的一座荒山坡蝶变成美丽的移民新城、龙城、竹海新城,拥有了“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群众文化体育先进县”、“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镇”6项桂冠。

这些桂冠的背后是全县16万干部群众,特别是6万移民群众为支援国家重点骨干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在搬离家园的阵痛中、在建设美好新家园的激情中,所探索出来的一条从农村移民变城镇移民、从城镇移民变城镇居民、从城镇居民变文明市民的心路历程;用短短3年的时间走完了几代人甚至上百年都无法完成的蝶变,堪称世界水电移民史上的一个奇迹。

要在短时间内建起一座城不容易,要管好一座城市更不容易。绥江在移民搬迁中创造的绥江速度、绥江经验叫响全省,而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从移民新城规划、建设、管理入手,以提升人的文明素质为根本,以城市的四大秩序为抓手,以养成人的文明行为为目标,紧紧依靠和发动群众,从大处着想,从细节着眼,严格管理,又创造了一项项荣耀。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所提出的“谋、全、细、本、管”五字经无疑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又一经验。

谋高起点高标准超前谋划

站在四川屏山,隔江相望绥江新城,犹如一条腾飞在金沙江畔的巨龙。百年老县城和3个集镇永远沉入江底,在新县城前形成6万多亩的湖面,绥江人骄傲把她称之为“龙湖”。搬迁3年来,为打造“龙城”这一品牌,叫响“竹海新城·山水绥江”这一城市定位,绥江连续两年举办了龙舟、垂钓全国邀请赛和美食节“两赛一节”、游泳等全国性的水上赛事活动。

在规划建设移民新城上,绥江人具有超前的思维和世界眼光。早在10多年前,建一座什么样的城?决策者和移民群众就在思考着。

建世界一流,建国内一流。经过反复考虑和论证,最终选择了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美国安和迪公司和美国贝尔高林公司,结合国内经验和国际视野,既充分利用当地山体资源,又保留原有地势,依山就势,一座高起点、高标准、高规划,辐射带动4个乡镇、移民集中安置点和新农村特色小城镇群体的移民新城正在崛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整座县城、所有办公大楼没有一米围墙、一尺栏杆,所有公园、绿地及休闲场所,任人随意出入、玩耍,这在全市、全省、全国堪称唯一。

随着一棵棵景观树木移栽、一件件历史文物古迹抢搬修复、面山绿化、“三创”,背靠40万亩竹海、三面临江、桂花飘香、富含底蕴又具现代气息的生态园林县城渐展新颜。

围绕“竹海新城·山水绥江”城市发展定位,绥江果断舍弃工业经济,严禁有烟排污工厂进驻,大力发展园林经济。空气清新、溪水清澈、卫生、整洁、舒适、美丽、文明、宜居的绥江如今正向旅游兴县迈进。

“太漂亮、太舒服了,我下次还来”、“绥江环境真好,真想到这里定居……”到过绥江的游客无不感慨,未到过绥江的正慕名而来。

全 全民参与共创文明城市

自2013年以来,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三创”目标,绥江大打了一场“全民战争”。

“兄弟,等等,别往车窗外扔垃圾……”打响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攻坚战不久的一天,正在街上巡视的县委书记杨凇边喊边追,终于追到了“主人”,严罚车主50元罚款,责令其整改,并耐心细致讲解文明卫生知识及相关政策。

“原以为职工上街执勤,就是做做样子罢了,没想到他们 节假日不休,认真执勤。”谈起“守街”,群众无不感慨。

2013年1月7日起,绥江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全县机关干部职工,制定出台了“处级领导联系街、机关单位包街、干部职工上街”等工作制度。从此,街道上多了一道道执勤的身影。

与此同时,“门前五包”制度出台,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整洁、包设施,所有机关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无一例外。

为确保目标实现,绥江还全面发动了全县群众,组建环卫工作组、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培训、走村入户。

半年后,县城环境卫生极大改善;两年后,城市绿化已见雏形;三年后,“灰城”、“泥城”、“堵城”已成历史。

傍晚,漫步新城,一道道风景羡煞旁人。两三岁的顽童挣脱母亲的手,把果皮、瓜壳袋放进前面的垃圾桶,拄拐老人坚持带走口痰垃圾,农村进城老人把一天的烟头等物扔进垃圾桶,排队购物,绕行绿化带,车让人、人让车,到处一片祥和、欢声笑语。

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人人都是清洁工,人人都是责任人。今天的绥江,人人都是城市的主人。

细 细节着眼美化市容市貌

霞光满天,微风拂面。穿过大街小巷、森林公园、文化广场,走过随处可见的垃圾桶,绥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南星很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绥江很干净,就连垃圾桶内外都一样干净,摸不脏手”。对此,记者来了兴致,随手一摸,确实如此。

原来,为了防止垃圾桶滋生蚊虫,桶内垃圾清晨8点前集中处理,每天清洗一次垃圾桶。

为保持的县城洁净,还配备了专门的吸尘车、洒水车,定期清洗街道、浇灌绿化物。凡是入城车辆,无论领导用车还是百姓车辆,均自觉洗净除尘,没有哪个城市做到如此程度。

“勿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这是绥江文明创建的一大特色。据了解,起初,妇联主任、社区居委委员挨家挨户走访或开展妇女综合素质培训,就如何晾晒内、外衣,如何保持居家环境卫生和维权等向居民作示范讲解,这成了每个居家妇女必上的一课。抬头仰望任意一幢楼房,内衣乱挂乱摆等不文明行为已然不见。

为解决新城缺乏公厕这一难题,绥江综合考虑每个社区、小区情况及客流量,增设了多所公厕,并安排专人管理。今天,再也不用像三年前一般“急死人”。

“赵主任,向你反映个事,我们小区没有路灯,晚上出行不安全,帮我们想想办法。”接到居民来信的金江社区主任,迅速安排人落实情况,并报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给予解决。

走进乡村小学,可见每所都有一个清洗池。“自清洗池修建以来,学生再也不用穿着沾满厚厚泥浆的鞋子上课了,教室干净多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好了”学校老师很兴奋。

大事小事,事事关乎百姓生产生活,关乎文明创建。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居家、公厕、路灯等基础设施在县城实现全覆盖,绥江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新城环境得以美化亮化,并向农村发展。

本 以人为本提高全民素质

曾经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完成300万平方米的房建任务,用两个月时间完成6万移民平稳搬迁,用一个月时间完成库底清理,创造“三大奇迹”的移民新城,绥江如何固本培元?

以人为本。绥江紧紧抓住提升人的素质这一根本,下苦工、求发展。

2014年9月,绥江紧抓全国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县这一契机,全力抓实体制改革、中医入户、健康普查、信息网络、能力建设五大工程,不断提高全民素质。移民后扶、精准扶贫正持续发力,为提高群众生活素质提供保障。

人之初,性本善。绥江6万移民中,绝大部分属于农村移民,要改变原有习惯,适应城市生活,最终转变为文明市民离不开学习。

为此,绥江县委、政府出台了《道德规范细则》《社区文明公约》等系列规章制度;定期开设培训班,讲授《道德经》《三字经》等经典著作;发放文明手册及各类宣传资料,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大型文明创建和公益广告宣传牌,从思想上引领。

通过评选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志愿者、五好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活动,选出了一批批模范代表,从行为上示范带动。

为巩固文明思想、文明行为,绥江还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机制。举办灯会、猜谜、过传统节日,铭记民风民俗;完善市民广场、社区娱乐场所,讴歌移民新成就、新生活。

三年来,绥江以文化人,文明入脑、入心,并转变为行为习惯。文明绥江正提升知名度,影响着周边省、市、县区。

管 紧扣四个关键管好城市

一个城市重在建,难在管。绥江紧扣市场秩序、卫生秩序、交通秩序、治安秩序4个关键,做好城市管理文章。

通过修建农贸市场,组建专业执法队伍集中整治A、B、C三区市场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开展农村自办宴席安全培训等系列活动,绥江市场秩序健康良好、竞争有序。

为确保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出台了系列卫生制度,制定奖惩机制,严格考核,实行包保责任制。全县机关干部、个体工商户均签订责任书、缴纳卫生保证金,以上率下。

在小区卫生管理方面,积极探索自收自支的管理模式,按照多层、小高层、高层不同的标准收取卫生管理费,聘请卫生监管员、保洁员、电工,不断完善城市小区物管。

交通是城市的动脉。绥江严格执行交通秩序,交警、城管定期不定期巡查,对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市民给予表彰,对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乱停放车辆、超车等不文明乃至违法行为严厉惩治并给予警示教育。

按照中央、省、市平安建设的指示精神,绥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紧密围绕“平安绥江”创建的总体目标,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加强综治维稳和普法工作,开展普法、禁毒、防艾、处邪进村下组、入户入心,人人学法、户户守法、事事依法。近年来,无一例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更没有一例到京、省、市上访事件,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美丽绥江营造了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文明创建无句号。10月21日,创建国家级卫生文明园林县城的号角已经吹响,绥江人民迎来了新一轮全民战争,将争取在3年内完成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园林县城”目标。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