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身残志坚的“竹”梦人

 2023-04-08 23:12  来源:昭通新闻网

又是一年采笋季。走进大关县木杆镇,漫山遍野的绿竹吸人眼球。竹林里、公路边,采笋的、剥笋的、收笋的人们各自忙碌,脸上尽显丰收喜悦。

在这些以竹筑梦的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让人难忘,他们虽身患残疾,但身上却透着一股自立自强的劲。

高儒群——

双目失明的剥笋高手

高儒群,家住银吉村。她虽双目失明、行动不便,却片刻不得空闲。房屋旁,她正在熟练地剥笋,一把小刀在手里上下翻转,削、绕、剥一气呵成,笋壳瞬间落地。一会儿的工夫,面前的笋壳就堆积如山,鲜嫩的筇竹笋装满了竹筐。

高儒群一边剥笋一边笑着说:“家里人都采笋去了,自己看不见,只能在家剥笋。”家人不论采回几十斤笋,还是几百斤笋,高儒群都能将它们剥干净。多年来,手里的小刀非常“听话”,与她默契配合,不曾伤到手。

2008年,患眼疾后双目失明的高儒群,凭着对家中熟悉的线路摸索着做家务。竹产业兴起时,她家也种上了筇竹和方竹。平时家里人上山管竹、护竹,她则在家中忙碌。春、秋采笋季节,总能看见她坐在家门口熟练剥笋的身影。

罗坤恒——

勇毅“躬”行的致富带头人

在细沙村的一处小溪边,身躯稍显瘦小的罗坤恒正忙着收笋,过秤、计量、付款,一套流程行云流水。

细沙村漫山遍野都生长着筇竹,罗坤恒从小就生活在这里。虽然背有些驼,但他却能挺直身板做人、做事。成年后的罗坤恒靠着打工赚来的钱在细沙开店做起了手机生意。

罗坤恒说,让他产生靠竹致富念头的是一个客户。“一天,一个人走进店里买了2个手机,虽然花了1000多元,但他却说手机太便宜,没有用完他一天的采笋钱。当时我很震惊,我卖手机几天都赚不到1000多元。那一刻我便对竹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从这个方向发展。”

2018年,罗坤恒将手机店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则成立合作社开启上山种竹、收笋的创业之路。时至今日,他的合作社已种竹1500多亩,当地百姓积极参与种植、管护,用工量大的时候一年要支付工资20余万元。目前,合作社盈利已有10余万元。

如今,罗坤恒正在谋划办厂,发展竹笋、竹材初加工产业,以便带动更多群众就业,一起走上致富路。

陈元现——

拄着双拐的匠人

大关山下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大关县沪滇协作筇竹产业园内。车间内,陈元现正带着徒弟加工筇竹圆竹家具。

小时候因病导致双腿残疾的陈元现,也曾外出务工,但后来有了小孩,加之老人需要照料,她和丈夫便不再外出务工。前几年,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木杆银吉办厂招工,陈元现果断报名,进厂务工。能吃苦、好学习的陈元现很快就成了制作筇竹产品的行家里手。

2022年,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安吉景彦工艺品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大关山下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注筇竹圆竹家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新公司成立后,由于手艺过硬,陈元现便被安排到工厂扶贫车间当起了师傅,每个月能挣5000元工资,此外还有交通补助等费用。

“这里,你看,我再示范一遍。”车间内总能见到陈元现拄着双拐开展指导工作的身影,她或是言语讲解,或是亲自示范。一根根筇竹圆竹,在匠人们的巧手中实现华丽变身,拐杖、茶几、椅子、毛笔等竹材制品,凭着精美独特的造型,源源不断地走出大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通讯员 晏清琴 胡 晏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大关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