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山村蝶变折射市纪委扶贫真情

 2017-07-31 11:28  来源:

扶贫帮困动真情

这是一个荡漾着诗意的地方。然而,正是因为大山大河的阻隔,这里成了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苦苦期盼富足、幸福的生活,一代一代地积攒着乡愁。直到昭通市纪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到来,一切才逐渐发生了变化。

2015年,党中央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省委、省政府立即动员并作出安排。昭通市委、市政府更是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纪委监察局挂钩帮扶永善县茂林镇新林、松林、永安三个村。为扎实有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市纪委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9人的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进驻三个村开展各项工作。

据介绍,新林、松林、永安三个村脱贫出列的时间表分别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市纪委领导班子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三个村庄虽然贫困程度都很深,但由于地理、区位、交通、资源等因素的不同,与其三面出击,不如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优先集中力量攻其一点,逐步实现脱贫目标。在三个村中,新林村因国土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而成为了第一战场。截至2016年12月30日,市纪委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到扶贫点开展工作322人次,单位结对帮扶659户2304人;引进人才20余人,引进技术3项,挂钩帮扶受益人数5000余人。

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市纪委进一步调整充实了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陆维智任组长,三位副书记任副组长,机关各部室办和各纪工委书记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初,市纪委监察局制定了《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方案》,明确总体工作要求、具体工作任务、纪律要求等,使帮扶工作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市纪委还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深入结对帮扶户家进行访谈了解情况,干部职工对帮扶户制定“一户一法”。

市纪委驻村扶贫工作队还配合镇村,通过采取调研、统计、分析、草拟、反复征求意见等多个环节,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产业培植等方面制定全面系统的规划。截至目前,市纪委挤出工作经费,直接投入资金59万元,协调引进项目资金3300余万元,各项建设正如火如荼。

干群同心铺就致富路

“咱们的山太大了,一座连着一座,没有个尽头,光靠两条腿有多少人能走得出去啊!村里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甚至连汽车都没见过!”

对山里的群众来说,最迫切需要改善的便是交通条件。

在市纪委工作的刘丞云是少数从新林村走出去的乡亲之一,虽然已在城市生活多年,可他的心从未远离过故乡。他告诉笔者,以前,没有公路,大家都不出远门,还以为外面和山里一个样,也就没什么想法;后来,通过外出求学和务工,才知道新林村与外面的差距有多大,于是乎想修公路的愿望就在大家心里扎了根。

挂钩茂林镇后,群众的呼声引起了市纪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陆维智和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深入新林村调研,经过多方调查论证,市纪委下定决心要帮助村民们修通出山的道路。

市纪委要给乡亲们修路的消息不胫而走,一石激起千层浪,村民们无不奔走相告,心中那久违的希望之火终于燃烧起来。

为解决交通问题,市纪委领导两次联系市交通局领导到茂林扶贫点就公路建设召开现场推进会,制定规划并迅速推进建设,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截至目前,已争取投入资金869.6万元,新修或改扩建了新林村石垭口至毛坡营、老房子至瓦厂、寨子至建立溪、寨子至李家坪,松林村小坪至磨子山等8条村组公路,共计60余公里,解决了35个村民小组村民的出行难问题。

地上的路通了,心里的路也就通了。道路的畅通,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等项目的建设进度,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5年12月底,石垭口至毛坡营公路竣工通车,小汽车第一次开进了新林村。听着汽车马达的轰鸣声,村民李文全乐不可支地告诉笔者:“新林村特别适合搞养殖,以前牛、羊、猪都运不出去,就没人敢养,只能受穷。现在通车了,工作队和村里又带着大家谋划发展,准备搞养殖合作社。要是干成了,家家户户都能增加不少收入。”一想到离过上好日子不远了,李文全高兴得合不拢嘴。

土屋换楼房群众笑开颜

2015年以前,新林村的民房几乎都是土坯房,而且危房占了很高的比例。这样的住房在洪灾和地震面前几乎没有抵抗力。

“刚来的时候,我被这里的贫穷惊呆了!”驻新林村工作队队员刘绍清说,当时的新林村别说像样点的民房了,连个隐蔽点的厕所都没有,好多人家的厕所其实就是一个露天土坑;条件好一点的人家会弄几根木头在土坑上面搭个茅草棚,里面横枕着几根朽得似乎要断掉的木棒,让人担心掉到粪坑里而不敢蹲上去。

为切实解决老百姓“安全住房有保障”。市纪委把帮助扶贫点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完成危房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宣传发动督促贷款及政府补贴资金到位为抓手,协助镇村强力推进房屋建设。截至2016年12月30日,全村最终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682户,除34户未动工、不愿建外,648户已建好房屋。团结、河边两个易迁点房屋建设93户已全面完工并搬入新居;陆维智亲自考察确定新增的白草坪易迁点34户已启动28户,建房进度稳步推进。

如今的新林村几乎看不到土坯房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白墙青瓦的“乡村别墅”。半边街村民小组村民蒲发明说:“住了半辈子的土坯房,没想到一两年的功夫就换成了楼房,真是太感谢党和政府了。”

培植产业谋划大发展

挂钩新林、松林、永安以来,市纪委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点和难点来抓,树立短、平、快与长效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发展理念,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资源条件和外部市场需求,结合贫困群众经济收入情况和主观意愿,制定符合实际的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增收产业和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目标。围绕时间短、见效快、易掌握的技能,尊重贫困群众的特长和意愿,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技能培训,确保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全覆盖,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切实做到培训一名群众,劳务输出一名群众,带动一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了解决群众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市纪委协调争取到产业扶持资金350万元,扶持三个村新生的养殖专业合作社。

半边街村民小组小组长国芝贵刚刚搬进了新房,市纪委工作队就鼓励他带着村民发展养殖业。在市纪委的帮助下,国芝贵、蒲发明、余永等人成立了茂发养殖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投资养鱼。市纪委还协调争取市农业局渔业站免费为茂发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鱼苗。

国芝贵告诉笔者,他们准备从养活水鱼起步,先积累经验,然后慢慢拓展到养牛、羊、鸡等。按照国芝贵的计划,茂发合作社的鱼塘约10亩左右,年产量可达30至100吨。

茂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例子不过是市纪委挂钩扶贫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三个村子中,像国芝贵这样在市纪委动员帮助下创业的例子不在少数,有新林村的蒲孝文、蒲弟军等成立的文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温飞、李林虎成立的绿乡缘养殖专业合作社,主攻活水鱼养殖;也有松林村的普标成立的永善鑫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张广彦成立的永善广瑞农民专业合作社,主攻牛羊养殖。

谈到今昔生活的改变,张广彦动情地说:“以前,咱们松林村穷啊,很多老百姓能解决温饱就算不错了,挣钱的事更是想都不敢想。如今,市纪委工作队带着咱们搞产业,奔小康,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新林村离今年脱贫出列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而市纪委扶贫工作队的工作重心也逐步向松林村和永安村转移。张广彦说:“有了新林村的示范带动,松林村和永安村的贫困群众也摩拳擦掌,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德华 朱鹏 通讯员 刘绍清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