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永善惊现400岁“枇杷王”

 2017-05-19 10:40  来源:

昭通新闻网讯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 者 唐 玉 通讯员 唐远超) 在永善县溪洛渡镇水田村境内一座大山之上,有一棵罕见的野生枇杷古树,巍巍挺立、虬劲苍郁、枝繁叶茂,生命力顽强,被当地村民称为“枇杷王”。 “枇杷王”俗名药枇杷,树龄在400年以上,围径约2米、高25米。每年端午节前后,村民们会前来采摘枇杷食用。药枇杷虽然果核较大,但吃起来甘甜可口,具有解渴、清肺、止咳等功效。

关于“枇杷王”的传说,水田村近90岁高龄的老人施章才最为清楚。相传,明朝末年,战火纷争,民不聊生。一支彝族部落为躲避战乱,逃到金沙江南岸、乌蒙山脉西北的大山深处,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他们虽然躲开了战祸,却躲不开天灾,由于连年干旱,乡亲们食不果腹,加之疫病传染,存活下来的人越来越少。

这时,寨子里一位年轻勇敢的少年吉拉·阿布决定外出求“方”,希望能找到解决饥荒和疫病的办法。阿布四处求索,历经千辛万苦,渴了喝山涧溪水,饿了捕猎物充饥,累了在树林里就地而眠。一次,因为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加上连续淋了2天雨,身强力壮的阿布感染风寒病倒了。躺在一棵树下,阿布感觉浑身无力、头晕眼花,他害怕就这样死去,辜负乡亲们的期望。迷迷糊糊中,一个野果从树上掉落下来,饥不择食的阿布拾起野果就放进嘴里,也不管有没有毒。几个时辰后,阿布竟然奇迹般地好了。他决定把果树的种子带回寨子,让乡亲们广泛栽种。然而,天不遂人愿,在回去的途中,阿布遭到野兽袭击,不幸身亡。

他死时手里紧紧握着那粒种子。阿布死后,一只飞鸟经过,把他手心里的种子衔去,越过千山万水,撒落在阿布生长的彝族寨子。种子在石缝里生根发芽,成长为“枇杷王”,守护村庄平安。每当闹饥荒的年头,枇杷树上结出的枇杷总是又多又甜,为当地村民消饥解疾。

转眼400多年过去了,“枇杷王”仍然挺立山间,孤独而桀骜,有人说,他就是传说中的阿布。如今,永善枇杷种植已经成为一项富民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永善枇杷皮薄肉厚、口味甘甜、肉质细腻,深受各地客人青睐,远销省内外。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