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口,昭通历史的见证

 2022-10-19 10:22  来源:昭通新闻网

辕门口的历史和昭通城一样古老。 提到昭通,人们都知道老城的中心有一个地方叫辕门口。 辕门口承载着昭通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这种回忆铭刻在心中,融化在乡愁里,永远抹不去。

回眸

雍正五年(1727年),昭通坝子刚从改土归流的战火硝烟中复苏,昭通从四川改隶云南。雍正八年(1730年),因原来在大木那(今昭阳区土城镇)的老城毁于战火,清政府为了更好地控驭东北地区,新城的修建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新城的城址选定在二木那(昭通老城),这里北望龙山,南眺凤岭,在坝子中地势较高,古人认为城建在这里可以金汤永固。

雍正十年(1732年),新城“围城九里三,穿城三里三”,设四门,东为抚镇门,通镇雄;南为敉宁门,通贵州威宁;西为济川门,通四川;北为趣马门,通马湖。在建城的同时,府衙也开始建设,府址选在济川门内,坐东向西,府衙大门俗称辕门,为全城之中心,也是全城的制高点,所以昭通人习惯把这里称为辕门口。

站在辕门口这个古城的制高点,回望290多年前,昭通古城曾是川、滇、黔三省毗邻地区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的枢纽。

昭通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

辕门口是昭通古城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汇中心,商贾云集,繁荣兴盛。城内有街巷36条,纵横交错,闾里井然。

昭通古城曾一度遍布各地会馆,“会馆”是解读昭通清代商业发展史最好的“课本”。清雍正年间,全国各地来昭通从事矿产开采和进行商贸活动的商人络绎不绝。为此,旅居昭通的各地人士纷纷利用乡土情谊建立同乡会馆。昭通古城先后建成了陕西庙(西安会馆)、雷神庙(江西会馆)、妈祖庙(福建会馆),以及两广会馆、两湖会馆、云南会馆、贵州会馆、成都会馆等15个规模宏大的会馆,在昭通古城形成了丰富的清代中国古建筑群落。

情思

在历史的岁月中从辕门口望去,宽4米的青石路面,马蹄声声,贸易往来频繁,行人络绎不绝。云兴街建筑别致,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过街楼”典范之一。街两旁的楼房,多是用木柱、木方、木板建造的小木楼,楼上住人,楼下是店铺,街边人行道是一条长长的走廊,整条街道窗棂廊柱都雕有精致花纹,古色古香。

昭通古城文脉源远流长,历史上人文荟萃。这里人才辈出,有3位昭通人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

从炎山走出昭通的龙云曾任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民国时期,龙云在辕门口东边新建了云兴街,连通了昭通东门城外,开设商铺、票号、茶楼、相馆等促进昭通经济繁荣。到20世纪30年代中叶,城内已有大小街道64条,这里法式建筑繁多的商铺和琳琅满目的货物闻名于全省,被称为云南的“小昆明”。

从彝良走出昭通的罗炳辉,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九军团军团长。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抗日战争时期,罗炳辉在武汉从事统一战线工作以及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领导枣庄战役。罗炳辉一生功勋卓著,被称为“常胜将军”,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罗炳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一代国学宗师姜亮夫先生,从辕门口的一个书香世家走出昭通。1935年,姜亮夫先生赴法国巴黎大学求学期间,为了挽回散失的文物,把一切可能接触的中国珍贵文物拍照、拓摹、抄录带回祖国。新中国成立后,姜亮夫先生180万字的巨著《楚辞通故》为代表的一系列楚辞学论著,把楚辞研究从传统的章句之学解放出来,别开生面地引入语言、历史、哲学、地理、考古、民俗、博物诸学科文献,走上综合研究的道路,开一代研究之新风。《楚辞通故》一书被海内外专家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

从古城建立到现在,290多年的岁月,从辕门口前默默流过。

辕门口见证了昭通历史的沧桑。

古今多少事,在他的面前上演了,又消逝了。

古今多少人,在他的眼皮下走过,又消失了。

清朝的由盛到衰,民国的大起大落,辕门口见证了、经历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代的风云巨变,辕门口目睹了、感受了。当这些历史的大潮汹涌澎湃地拍打着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时,僻处西南一隅的昭通辕门口,也会感到他的悸动、他的冲击、他的影响。不难想象,在这些潮起潮落的历史时刻,曾有多少昭通人聚集或相遇在辕门口,诉说着心中的理想。

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碰撞,在这里发生。一代又一代人的身影从这里走过,又在这里远去。

历史无声,辕门有意。

今天,我站在辕门口回眸,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找回古城的记忆。建国街、炭市街、西街、陡街、挑水巷、云兴街、怀远街纵横交错。当年,多少昭通有志男儿,怀抱热血沸腾的宏愿,离开这里,远渡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又有多少人从这里出发投身沙场,铁马金戈,在铁血硝烟中度过一生。

他们从辕门口出发,从西街、陡街走过,出发前的深情眷望,离开后的梦牵魂绕,辕门口是他们的人生出发点,辕门口也是他们永恒的乡愁。

如今伫立在辕门口,依然还听得到龙云、卢汉、罗炳辉、刘平楷、李国柱的脚步声,看得到肖瑞麟、谢崇基、姜亮夫远逝的身影。此外,还有多少历史名人由川入滇或由滇赴川,经过这里。

辕门口的青石板路如有记忆,叩响每一块石板,都能听得到这些历史的回声。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辕门口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辕门口见证了共和国成长的历史,也目睹了改革开放后昭通巨大的变化。

辕门口,自清代以来均属城防重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驻防昭通的独立旅,时任旅长的安恩溥所属部队被编进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2师,准备开赴抗日前线,部队中几乎全是昭通人。部队在元宝山誓师后绕城一周,最后在辕门口集结,共赴国难。

就城市面貌而言,1731年从昭通建城到2001年的270年里,古城的变化并不是很大。

2008年,昭阳区委、区政府对昭通古城进行了改造,辕门口扩建了广场、新建了钟楼和名为“历史的记忆”大型写真雕塑,高6米,正面刻着“共赴国难”4个烫金大字,其余三面刻了11个县(市、区)参加国民革命军第60军的昭通籍阵亡将士名字。

昭通古城的改造对于昭阳区甚至整个昭通市都有着极其特殊和重要的意义,拓宽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商业文化价值、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古城恢复重建,开启了古城文化街格局,古城商业文化经济模式应运而生,让昭通中心城市成为接纳游客的“大客厅”。

2009年10月,辕门口钟楼建成,钟楼上的大钟镌刻着由陈孝宁老师撰写的铭文。铭文这样写道:“蜀王故里,汉西洗之乡……新建钟楼,重铸昭阳辉煌。振洪钟毅长鸣,催人奋进;爱中华以至忱,建我乡邦,铸为斯铭,地久天长。”钟楼作为古城恢复建设中增添的一个仿古建筑,其古朴厚重的外观,让人耳目一新。

撞响钟楼大钟时,数里外皆可听到。

眺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十年,可以算得上是昭通历史发展上的黄金十年。这十年,昭通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全市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1235个贫困村180.07万贫困人口告别贫困。截至2020年,全市建成“干净整洁型村庄”13865个,323个“特色示范性村庄”星罗棋布。

在城市道路的发展中,多少代人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大水、大峡谷,走出一条宽阔、通畅、平坦的大道。

这十年,昭通市综合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飞跃,“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亿元以上,是前十年的6倍。综合交通投资完成2321亿元,是1978年至2011年里累计投资的9.7倍。昭通中心城市面积62平方公里,是昭通古城的24倍,常住人口77.8万人。

“交通兴,昭通兴”是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昭通市委、市政府全力加快综合交通建设,“十三五”以来,全市抢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黄金期”,深入实施“交通先行”“交通强市”战略,全力推进以高速公路为引领的综合交通建设,在短短5年时间内,出滇入川进黔11条高速公路共921公里建成通车。今天的昭通,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除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航空、长江航运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水陆空一体化”交通格局,实现了千百年来昭通人不敢想象的“大道昭通”,昭通的区位优势得到显著发挥,通江达海的态势逐渐形成,“磅礴乌蒙,神奇昭通”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有力地推动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辕门口为中心的昭通古城沉淀了昭通人的记忆,是一处留住乡愁的地方。如今的辕门口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昭通古城最漂亮的地方。

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天敏、骏马奖获得者吕翼为代表的昭通作家群在全国备受瞩目,并获得一项项殊荣。昭通被授予“中国文学之乡”的称号,是对昭通文化文脉相传、昭通作家群成绩斐然的肯定。

辕门口云上乡愁书院是昭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古城实践点,也是昭阳区党群服务中心古城点。古色古香的装饰风格、清幽雅致的阅读环境、种类丰富的各式图书,吸引众多市民走进乡愁书院品味读书的乐趣。

辕门口高兴地看到,今天的昭通,放眼绿水青山,抬头蓝天白云,市容变亮了,乡村变美了。

如今的昭通,已挥手告别贫困,蓄势待发。明天的昭通,给人以无限期待。我仿佛听到昭通人在新征程上策马奔腾的最强音。昭通正在昭明通达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辕门口将看到昭通迎来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明天。

昭通日报记者:陈允琪/文   范云/图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新时代 新征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