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兴 昭通兴——路的变迁

 2022-09-03 09: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我的家乡位于镇雄县鱼洞乡瓜乌村,40年前公路、通信不通,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村里到镇上都是不足两米宽的土路。遇上雨天,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摔跤是常有的事。有时鞋子陷在泥里,拔都拔不出来。

抛开有关羊肠小道的记忆,单说20世纪90年代修通的公路。汽车爬行在坑坑洼洼的沙石公路上,颠簸不止,油耗大,行车速度慢。要是碰上对面有汽车开过来,那就要先找路面比较宽的地方停下来,等另一辆开过去才能通行。

前些日子,我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惊喜地发现村口有一条光洁宽敞的水泥路直通村里,而且村与村之间也是水泥路相连。那几天,飘着小雨,但无论我到哪村哪家串门,皮鞋都没沾上泥土。老家的路这么干净好走,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童年时代,村子通往镇上的狭窄老路,像一条蛰伏在田间的蛇,弯弯曲曲、凹凹凸凸。晴天,路面干得发白,一阵风吹来,尘土飞扬,让人只得用衣袖遮住眼睛;雨天,稀泥成堆,举步维艰,稍有不慎便滑倒在地,顿成面目全非的“泥人”。“天晴像破灶,落雨烂糟糟”便是当年家乡老路的真实写照。那时我要步行几公里泥路上学,最苦恼的就是春冬两季。因为这两个季节时常下雨。上学路上,黏黏的泥裹在鞋上,厚厚的一层,蹭都蹭不掉,到了学校,有调皮的同学笑话我是“泥鞋村”来的。

“要想富,先修路”,乡亲们深深懂得这个道理,镇上解决了部分资金,村民们自筹了一些钱,土路渐渐平坦宽敞起来,终于可以用拖拉机把农产品运出去了。可是人走在路面上并不轻松,只要下过雨,拖拉机开过就会留下很深的车辙,晴天经太阳一晒就成了高低不平的“干车辙”,人走在路上,稍不小心就会被绊倒。

等我读书离开家乡时,镇上已经通了公路,村里也修起了一条比较宽敞实用的沙石路,下雨天不再“谈路色变”了。路修好之后,村里农产品加工业也渐渐发展起来,常常有大货车开到村里收购农产品。沙石路好是好,就是怕刮风。一刮风,沙子乱飞,人们连眼睛都睁不开。一到雨季,上面的沙子很容易被雨水冲走,人来人往,变成了泥泞不堪的烂路。

我在外面工作的日子里,总会在家信中读到老家的路得到修建的消息,令我欣慰。如今,当年老路的影子不复存在,已脱胎换骨成平坦大道。走在乡间的大道上,完全是一种享受。姑娘、嫂子们成群结队骑着电动车上街,成了村头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们不再怕刮风下雨,在镇上叫辆出租车就可以直达家门口。父亲告诉我,当“村村通”工程启动后,每修到一户人家门口时,都会鞭炮齐鸣。当水泥路修到我家门前时,父亲还特意拿出藏了多年的唢呐,欢快地吹了一回。

如今,平坦的乡间水泥路,祥和静谧的乡村,就是党的惠农政策让群众受益的一个缩影。道路畅通了,村里加工厂的效益越来越好,不少人家还经营起了“农家乐”。有许多城里人来村里打工挣钱,往日闭塞落后的乡村,踏上了致富的金光大道。

夜色降临,两旁的路灯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远望,宛如两条金色的长龙腾飞在这片乐土之上,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在这宁静的夜晚,在这平坦的路上,我和爱人听着情歌聊着天,享受着家乡巨变带来的浪漫。路,不再漫长,而情却悠远……

作者:晓 宇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