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面提升昭通乡村治理效能和水平

 2022-08-10 10:0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昭通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水平”。近年来,昭通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乡村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动员和协调各方,直面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凝聚起了千千万万乡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动员和带领群众做好防控,持续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党员、干部、群众一道筑牢防控防线。当前,昭通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也必然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只有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水平,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一、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贯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要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贯通农村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才能得到加强,实现乡村振兴才有根本保证。

(一)在管党治党方面。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牢牢把握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转化为农民群众实际行动的战斗堡垒。要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水平,以便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紧紧地把农民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要不断强化农村党员党性教育,使农村党员在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使党员的旗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在治国理政方面。要把党执政的重心沉向基层,持续推进干部下基层,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持续改善村干部待遇和打通上升途径,提升其奉献精神和专业能力;实施村干部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防止村干部权力滥用或不作为。用好用活由挂联单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乡(镇)挂村干部和村干部组成的力量,实际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各种难题。

只有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贯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才能实现自上而下的管理、服务和监督。

二、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一)深化农村群众自治实践。持续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提高自治组织规范化程度,持续加强治保会等群防群治力量,强化网格化管理服务,积极发挥农村群团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议事、民主评议等形式,积极搭建农民群众参与重大决策、公共事务的平台,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农村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将民主参与、平安建设、家庭和邻里关系等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推动实现农村社会自治。

(二)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弘扬法治文化,深化普法教育,增进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法治观念和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纠纷。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乡村法治服务能力。推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畅通农民群众合法诉求表达渠道,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提升乡村德治水平。要强化德治的引领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约束规范农村社会秩序,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注重以文养德,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道德讲堂等载体,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知道德、守道德、遵道德。广泛开展乡村诚信宣传教育,推动诚信建设在乡村生根。倡导以树评德,以“最美”精神为引领,广泛树立道德典型,把乡村治理建立在德治的基础上。

三、提升乡风文明

(一)加强农村政治思想建设。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农村群众政治思想工作,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方式方法和载体,定期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尤其是国情、农情宣传教育,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参与度高的精神文明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农村群众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外化于自觉行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用事实讲、用数字讲、用典型讲、用农民群众的语言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巩固乡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传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换,不断赋予优秀乡土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新时代内涵。充分挖掘好优秀乡村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用好用活本土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好传统文化、传统音乐、传统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结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建设与保护,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三)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大力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部分地区存在的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要通过宣传教育、引领示范、集中治理、建章立制等方式进行破除,弘扬文明新风。积极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培养农民群众绿色环保、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乡村文化的不同特点,传承和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参与度高的乡村文化体育和民俗活动。通过加大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乡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加强统筹整合,一方面大力培育扶持本土乡村文化人才,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专业文化工作者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充分运用社会力量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水平。

中共昭通市委党校:陈 红 詹婷婷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理论 乡村振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