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变革·非凡十年丨让幸福留在群众心间

 2022-07-28 09:2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市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推动人才支撑战略落实落地,为实现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10年来,昭通实现了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帮扶不断优化、人才总量不断增加的转变,交出了人民群众满意的昭通人力资源开发答卷。

从“自发转移”到“组织输出”之变

“祝福父老乡亲们一路平安,虎年发大财!”2022年2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昭阳区红路馨居安置区举行2022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集中输出欢送仪式。活动当天,2380名务工人员统一乘坐由政府提供的免费大巴车前往上海和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务工……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昭通开创疫情之下“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点对点、一站式”转移输出模式,每年春节前后,积极抢抓“黄金期”,组织输出大批劳动力。2020年以来,全市有组织输出162.72万人,其中“点对点、一站式”输出47.63万人。

就业稳,则收入稳;收入稳,则生活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市情,坚持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抓手,紧盯“转谁去、转去哪、怎么转”三个关键环节,探索建立东西部劳务协作、市县一体、部门协同、企业联动、社会参与、基层发力“六位一体”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全面实现劳动力变自发转移为有计划有组织输出。

昭阳区青岗岭回族彝族乡沈家沟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全村2000多人,有800多人外出务工,举家外出务工的现象很普遍。作为青岗岭乡劳动力转移输出站站长的马春香有着切身感受,她见证了老乡从被动参与到积极主动询问的转变。“以前都是我们去做思想工作,动员群众外出务工,现在年前就有群众主动来咨询什么时候可以报名,这几年,青岗岭乡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马春香欣慰地说。

2012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巡回招聘会1.2万余场次,推送优质岗位202万余个,累计转移1935.09万人次。2019年以来,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连续4年稳定在80%和85%以上,转移就业人数总量、省外就业人数总量稳居云南省第一。全市脱贫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重从2015年的50.15%提高到2021年的78.14%,支撑185.07万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从“民工经济”到“技工经济”之变

一技之长是立足社会的根本,通过技能实现就业,通过技能提升实现稳定就业的观念,已成为广大务工人员的共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提升劳动力就业技能作为劳务输出的重要抓手,按照“产业所向、市场所需、群众所愿”的思路,聚焦特色产业、绿色能源及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打造,构建“一县一品、一人一技”的集约化、组织化技能培训模式,充分激发“劳务品牌+技能提升”集聚效应,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实现从“民工经济”向“技工经济”蝶变,实现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10年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就业培训317.39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就业培训145.05万人次,技能培训57.49万人次,技能劳动力占比从2012年2.7%提高到18.69%,提高了15.98个百分点。

从“注重管理”到“精细服务”之变

精细化管理,贴心护航务工之旅。近年来,为给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市按照坚持分片挂联机制和周报告、月调度、季通报制度,整合市、县、乡、村力量,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以1788名“村级就业信息员”为抓手,将全市划分为27498个基层网格。在所有脱贫乡(镇)和800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建立了195个就业创业服务站,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格有人、责任上肩”的就业服务网格,按照“三清三明确”思路,列出了就业岗位、就业培训、就业帮扶3张清单,开展逐户逐人的调查摸底,实时掌握每名劳动力情况,为精准开展就业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成立流动党组织97个,建立驻外服务工作站33个,设立就业动态监测点127个,加强与261家劳务协作机构对接,定期组织力量对务工人员开展走访、回访等活动,确保及时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情况,切实帮助维护各类合法权益。在8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开发公益性岗位8512个,设立“四点半课堂”“爱心小食堂”等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从“盘活总量”到“提升质量”之变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坚持用“实施人才支撑战略,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协调发展”统领人事人才工作,聚焦全市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大力深入实施“凤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兴昭人才支持计划”及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等系列举措招才引智,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支撑和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由2012年的3426人增加到33177人,增幅高达922%;技能人才由13.66万人增加到32.05万人,增幅达135%,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全市2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4人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入选“凤凰计划”78人、“鲲鹏计划”133人、“名家、名师、名医”遴选培养工程69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6个。全市已累计建成省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

10年来,昭通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从2012年的135.69万人增加到256.09万人,净增120.4万人;就业资金投入由2012年的0.37亿元增加到4.09亿元,累计投入21亿元。昭通儿女发挥不畏艰难、敢闯敢拼的精神,探索出一条“就业促致富、帮扶稳增收”的特色之路,拼搏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昭通日报实习记者:田朝艳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非凡十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