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兴 昭通兴——串佛高速公路的“官马大道”辩证

 2022-06-25 15: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大山包一级公路。 李世亨 摄

串佛高速公路通车了,这条路将偏安一隅的绥江县拉进高速公路发展的历史潮流中,也将使绥江县在高速前行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串佛高速公路已被载入史册。

串佛路作为古道早已存在,只不过终点在绥江县城而不是现在的佛耳岩,是绥江县通往市和省城“滇垣”的两条交通要道之一。绥江到昭通城的这条“正道”,在绥江境内的站点与国道213的老线路大部分重合,一直是绥江到市里的重要通道。这条道路连接的历史,比史书的记载悠远得多。

《绥江旧志》记载的另一条出绥省道:一道仍沿大汶溪至半边树(二十里),过溪前行二十里抵板栗坪,又四十里至关口为一站;由关口三十里至罗汉坪;二十里至桃子坝,交盐津界,再四十里至串丝坝为二站;又至普洱渡六十里为三站,自此以上合关河大道共九站,可抵昭通。沿昭通大道行进十一站到达滇垣。

这条道路即今天串佛高速路在绥江境内的大致线路。其间,经过的板栗坪是我生活过14年的“故乡”。

《盐津县志》将这条道称为“正道”。这条道路并非真的无名,在板栗坪乡间,当地人呼其为“官马大道”,响当当的名字!史书上查无实据的“官马大道”,其响亮的名字从何而来?难道老百姓还私取“官名”,以壮声威?一条道路,老百姓擅自称为“官马大道”,以中国人一向简洁的命名法,如此费劲的理由是什么?

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能说明这条“官马大道”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索性不管“官马大道”是否名正言顺,且说一说我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号时的惊奇。

2006年7月,我陪同北京大学等高校教师共6人考查滇僰古道,对绥江至串丝坝这条“古道”中的板栗坪段进行走访。我从小生活在板栗坪,对这条道路很熟悉,少年时代在板栗坪听大人闲谈时讲新中国成立前在这条道路上“背生意”的各种经历。

16岁前,我捡柴、割猪草曾经无数次在这条道上行走,后来走路到县城读高中,可以说从绥江到板栗坪再到关口,这一路40多公里的范围,其间哪里有歇气台,哪里有泉水都了然于胸。这条道路的宽度、悬崖峭壁处用条石整齐扣好的石阶、围栏以及路边岩石上被背篼、打杵磨得非常光滑的歇气台和打杵印等,都说明这是一条曾经被维护得很好的重要通道。因我考察研究过一些古道,我判断串丝到绥江县城这条道路肯定有来源。

从我1985年离开板栗坪到外面求学工作,至2006年夏天回去考察走访,我与这条路疏远了20多年,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它从前的模样。它虽然是一条山路,却比较宽,险要陡峭的路段,其路面都是石条铺砌的。隔一段路程就有歇气台,高矮很合适放置背篼,这些应该是古驿道的配置。一般山路,若没有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修建维护,就不会有此效果。

《绥江县志》记载,因绥江“地处滇边,未当要道,驿站自古未设。”没有驿道,所以绥江的公文传递,采用的方法是在省县通道上,每一乡(镇)设置传达一至二人,从甲地传到乙地再传到丙地,类似于击鼓传花。“设置以来,传达迅速,从无遗失错误之弊。斯即驿站之遗意也。”那么,从绥江到串丝坝这条省道,比另一条道路少了近90公里,走的人应该更多。走的人多了,小路也就变成了大道。是不是也算有了驿路的作用和意思?但冠以“官马大道”,则非同小可。

距板栗坪镇两三公里左右有个小村子叫“四方碑”,是这条古道的必经之地,村子里曾经有一座高高的、四四方方的碉楼。我想,既然叫四方碑,应该有一块“碑”可以说明一切。2006年7月19日,冒着酷暑,我们一行人从板栗街上顺着古道爬上四方碑,看见很多地方已经坍塌,尤其从四方碑下到板栗坪地界那段悬崖上,曾经很整齐地护在悬崖边的石柱和石栏杆已经垮塌到崖下,而那条斜着爬上悬崖、曾经很结实的石台阶也已歪歪斜斜,很多石头不知去向。

这一天,板栗坪虽然不赶场,但行人也不少,随便问了几个过路的人,四方碑的“碑”在何地,他们都说叫“四方背”,没有“碑”。

原来不是四方碑!那也就没有可以考证的实物,但路人却主动介绍这条道叫“官马大道”。一个看起来30多岁的过路人,眉飞色舞地说起他的爷爷在这条路上“背生意”的情况,还说起很多细节,很精彩。这些细节说明:这条道路至少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条重要的运输线。再联想路的两端:一头起于凉山与云南交会的滇铜铜运码头——绥江的新市镇以及绥江县城,一头汇入商贾繁忙的五尺道要冲——盐津串丝坝;可以想见,路途上商贾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为南端的五尺道增加了繁忙。

没有马,那为什么叫“官马大道”?过往行人也不清楚。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此道叫“官马大道”!小时候跑了10多年都不知道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我想,当时的每一段路,都有相应的地名,人们要去哪里一定会说一个具体的地址,不可能说一条道路的全名。这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我查了一些地方文献和历史资料,对于这条道路的名称都无记载。那很早以前官方如何称谓这条道路?不可能民间百姓取一个“官马大道”的称呼吧?后来查资料才清楚,中国古代京师通往各省城的大道叫作“官马大道”。到1877年,电话、电报开设,驿传制度被取代,驿道改称官商道,京师通往省府的大道,称为“官马大道”,简称官路,省内支干线称为大路。按照官路方位分,其中的官马南路,包括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几条官路。所以,绥江通往省城“滇垣”的道路,叫大道也是正理。

2020年10月,串佛高速公路顺利通车。为体验这条新路的便捷,我驾车从绥江县城到串丝坝,仅仅40分钟就溜过史书上记载有170里的路程(如今串佛高速路全程只有49.141公里)。其间,跋山涉水的绝壁都被隧道成功甩掉,剩下捷径近50公里。而从绥江到昭阳区,刚刚2个小时车程。

我的外婆说她在1950年,从大关县城坐轿子到板栗坪,走的就是串丝到板栗坪这条路,因为轿夫脚力好,才花了4天时间,如果她走不知道要走几天。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有一个舅娘因为成为农村“扫盲先进”被选派到市里学习,她以一个健壮的农村青年妇女的脚力,从板栗坪走路到市里用时5天。1961年,我的母亲14岁时走这条路上市里,费时6天。20世纪70年代以前,很多走路上市里去开会的工作人员,都记得要走6天才能到达。1984年,我从板栗坪回市里上学,坐的是客车,整整2天才到市里。而现在,从绥江到昭阳区,走串佛高速公路只要2个小时!

如今,串佛高速公路连通川滇黔渝。因为这条路,从绥江直上北京也是大路朝天,畅通无阻。

串佛高速公路,真的应了老百姓的愿望,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官马大道”。这条道路必将带动沿途经济发展,为昭通的腾飞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任继敏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