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馃

 2022-06-10 11:16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今年清明节是个特别的日子,父亲去世一周年,也是我这7年中第一次离开老家后的清明节。2015年春节前,我回到老家陪伴父母,母亲在我回来的第4个年头离我而去。母亲去世后的清明节,亲戚朋友在节前几天,都会送他们自己做的清明馃给我与父亲尝尝鲜。2021年清明节后不久,我父亲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短短四天,也离我们而去。

按照老家的习俗,父母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子女必须要去墓地祭拜,天大的事都挡不住。过去都有“丁忧三年”一说,更何况我现在已经退休。因此也就没有了担忧,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

车票一直没有预订,车票预订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从提前1个月到15天预订车票,最后只提前5天预订。由于疫情影响停运的车次越来越多,可直达老家县城的车次却越来越少。

老家的兄弟们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打来,或隔三差五微信提醒告知,要牵头祭拜的事。怎么办呢?心里如同有一只老鼠在上蹿下跳,弄得我在电脑前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刚坐下想写上几个字,可又不知道到底要写什么,脑子一片空白。站了起来,到小院静静心,也没有什么头绪。看花不是花,看草不是草。

老天也不给力,好端端的天气,瞬间也泼了墨似的,黑乎乎的,让人心烦。春雨接连几天也没有停过,整天黑着个脸,把所有愤怒的眼泪都狠狠地砸向大地。淅淅沥沥,10余年来,第一次感觉雨水那么多。时间越来越近,本来心情就不爽,再加上这雨,让人火急火燎,急不可耐。

当地倡导网络祭扫,并创建网上祭祀纪念馆。为了不给社会添乱,不给社区、村庄亲人添乱,放弃回老家祭祀的计划。但是如果不去祭扫,对一个有着怀古情结又有责任感的我来说,怎么说也是说不过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暂停有关祭扫活动的通知,回去也解决不了问题,进不了墓地。父亲生前曾经说过,做什么事都不要着急,越急越办不了事,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想到此,把心静了静,把寝食坐卧不安的心先安稳下来。“遥祭”像一道闪电,在脑海里一闪,被我紧紧地抓住了。对,就用“遥祭”,以表哀思。只不过是祭品摆放位置不同而已,形式都一样,远是远了些,但我相信距离不是问题。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在老家的兄弟们,得知公墓暂停祭扫消息后,也同意了我的想法。

在昭通做清明馃“遥祭”。主意一定,眉宇间舒展开来,心神不宁的内心立马平静了下来,将考虑清明馃如何做的事提到第一位来。

清明馃,记忆当中,在我们很小时,祭祀都要用此馃。清明馃都是母亲包的。以前没有机器的时候,将摘来的野生青(当地有水印草、艾及艾青三种),用清水洗净,再放在锅里煮上三五分钟,捞起、漂洗、挤干水分。有的人煮时加点生石灰,去除碱性。再放在石臼里面捣烂。年龄大点的时候捣烂这件事就由我们兄弟抢着来做。那是件高兴的事,快点做完,就很快得吃。

至于为什么非在清明节那几天吃清明馃,还真不知道其理由。稍长大后,慢慢地听说了一些故事。长大后,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工作,那个年头几乎没有假期,只有过年回去几天,就算是过年回家,也是蜻蜓点水似的。

清明节放假,不可能回家了。那清明馃的味道,从味蕾中消失。只能从记忆当中寻找,寻找那快乐甜美的味道。特别是清明节前的几天,在梦中吃着清明馃,常在梦呓中笑醒,醒来还舔了舔嘴唇。余味尚在,那是母亲做的清明馃的味道。色香味形,一口一咬,顿觉齿颊生香,满腔美味,那味出自母亲之手。

母亲去世后,这一味道时时侵袭着我。那印象越来越淡薄。一旦记忆恢复,又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香醇。见别人在吃清明馃,就想到母亲做的清明馃了,这种情怀常常被撩拨。虽然有亲朋好友送来尝鲜,但心里还是惦记着母亲包的清明馃。

小时候在家,母亲包清明馃的时候,我们也会帮忙,或者说是凑热闹,那擀好的皮,被包破了,上面沾满了水渍,再包就很难粘黏,但是母亲从不责怪我们,一边指点一边示范,中间处先捏上,再将后两侧往中间推起褶,捏紧退回到角再捏紧,即成型。慢慢地懂得了道理,手法上也逐渐娴熟起来,那形状也圆润起来。清明馃小肚子鼓鼓的,青间带白,胖胖的,有模有样。有几年是没有加青的,就是白馃。里面的馅都是根据家中有的食材来做,肉末、豆腐干、咸菜、豆芽、葱蒜等。母亲拌的馅是干的,还是炒熟的。至于和面与擀皮,那我一直都没有注意做法,也不知道是如何制作的。馃大多数是以蒸为主,有时也有煮的。

说做就做,从记忆深处搜寻母亲当年的做法,准备馅料、和面、擀皮、蒸煮等程序,从头到尾搜索了几遍,自认为完全可以包起来。就是对蒸煮时间上不太清楚,打电话给老家的一位亲戚,问了一下。说大概煮20分钟左右,如果馅是生的,时间长一点,熟的短一点。

青是最重要的原料之一,这正好在门前小花园里有野生艾,绿茵茵的,张着笑脸,就等着我去摘,我整整摘了一盘。经挑选、清洗、水煮、沥干,在石臼中捣烂,那石锤砸在石臼上,碰撞出美妙的声音,一下又一下,宛如春天欢快的歌声从手中弹出。

买的肉没有让超市用绞肉机绞,而是自己剁,剁肉时加了一点清水,煮出来的馅要滑嫩一些。作料则有生姜、大蒜、香菜、薄荷、花椒、盐、糖等。切白菜、切肉、剁肉、豆腐则用手捏碎拌入。

糯米粉加少量面粉和成面,再加进捣烂的青,一起揉成团。等所有的食材都准备就绪,这才发现擀面杖没有准备,有点狼狈。临时抱佛脚,找了个啤酒瓶,洗净当擀面杖。农村的家里有好几根擀面杖,有粗有细、有长有短,这些都是我做的。

馃皮擀几片包几个,这馃皮黏性略欠一点。一双笨拙的手,左捏右捏,凑合在砧板上还是列起队,仔细端详着,大的大、小的小,像模像样。

用水煮了一锅,又用蒸屉蒸了一笼。生的时候看去有点白,看看怎么也不像清明馃的颜色。煮好后,则完完全全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外表绿得发青,不逊色于商店购买的颜色。

看着自己做的馃,思绪万千,迟迟没有下口。味道是否合父母的胃口?心中没有数,先是闻了闻,才小心地咬上一口,慢慢地在嘴里嚼着、品着。有家乡的风味也带点昭通的风味,但内心总是感觉少了母亲包的味道。事已至此,样子与味道已经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这是为儿的一片心意。

作者:童海根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清明节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