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天用心守“沪”——云南省援沪医疗队逆行出征纪实

 2022-05-31 18:06  来源:云南网


4月4日,首批202名医疗队员驰援上海;5月25日,医疗队最后一批队员返昆。

“滇沪一家亲 携手抗疫情”。52个奋战的日日夜夜,无论是23小时援建气膜实验室落成,还是核酸检测量不断突破;无论是凌晨进方舱,还是全方位照护感染者;无论是风雨无阻外采核酸,还是冒着近在咫尺的感染风险救治重症感染者……援沪期间,云南医疗队队员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滇沪一家亲的深情厚谊,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云南力量。

这是一场千里逆行的守“沪”。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上海市的统一安排,5月23日,云南省援沪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在上海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上海市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高效、有序地完成了管理病区危重新冠肺炎感染者的交接工作。至此,医疗队圆满完成援沪任务。

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80.53万管;

开平路方舱和龙华路方舱收治感染者6127人;

参与收治重症危重症感染者36人、普通型感染者71人;

参与新冠阳性精神病患者救治56人;

参与尿毒症患者救治3458人次;

参与社区核酸采样39.41万人份。

……

在上海战“疫”最吃劲的时候,云南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抽调1206名来自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感控科、检验科等的专业精兵强将奔赴上海。

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为医疗队送行时说,关键时刻,医疗队火速集结驰援上海,不惧风险,克服困难,与上海人民并肩战斗,用心用情开展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工作,为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云南力量,体现了沪滇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上海市黄浦区龙华东路方舱首批感染者康复出院

上海市黄浦区开平路方舱医院内,队员给感染者发“云南截疫饮”汤药。

一夜成军 逆行出征

此时的上海分外安静,但安静的上海并不孤独。

4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出指令驰援上海,省委、省政府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迅速制定《云南省支援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4月2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紧急组建医疗队……

医务人员纷纷请缨、请战,24小时火速集结。

4月4日,9家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和9个州市104家单位骨干力量组建了202人医疗队,同时抽调了1个检测能力10万管/日的气膜实验室迅急驰援上海抗疫一线。

多次参与抗疫一线的“老兵”、经验丰富的骨干医护……在上海战“疫”最危急时刻,队员们背起行装,义无反顾、逆行出征。

4月11日,第二批776人医疗队进驻上海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4月22日,第三批158人进驻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5月3日,第四批70人进驻气膜实验室和方舱实验室开展核酸工作。

云南,把最精锐的力量交给了上海。

抵达上海后,医疗队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组织,做到一天一研判,一天一部署,天天抓落实。一项项高效指令发出:坚持感控优先,每天从零开始,充分发挥感控专班的作用,从紧从严从实抓好工作场所和驻地酒店感控管理;方舱、气膜实验室和定点救治医院统筹现有力量、合理排班,让医疗队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适当轮休;关心关爱队员,充分发挥已成立的心理咨询组、医疗组作用……

闻令而动,医疗队援沪步伐按下“快进键”。

云南援建上海市临港气膜实验室内,队员们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核酸检测能力不断提升 累计完成180万管

与病毒赛跑,争分夺秒进行核酸检测筛查,是上海疫情防控初期的重要工作。

4月4日,首批队员抵沪就参与到上海市核酸检测工作中。

4月5日13时40分,在上海、云南两方通力协作下,云南援助上海气膜实验室开建,经过23小时不间断建设,气膜实验室完成舱体搭建、组装、设备调试、人员培训等,并通过上海市临检中心的评估验收。4月6日20时,气膜实验室启用,队员们穿戴好防护服立即进舱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当日完成核酸检测1.8万管。

6座白色的气膜实验室排列整齐,1个标本接收区、2个样本处理区……40多天来,核酸检测样本送达实验室后,经初步消杀在样本接收区进行交接,准备完成后,再分批送入气膜实验室。实验室内队员们对成千上万的核酸样本进行试剂添加、核酸提取、扩增检测,最终得出检验结果。

“医疗队采取两班制,24小时全员投入核酸检测工作中,不断优化流程、提升管理内涵。”医疗队员邹弘驹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强化院感、流程、培训,建立了云南援助气膜实验室管理、院感、质量三大体系,检测量逐步提升。

“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我时刻提醒自己要高度集中精力,做好核酸检测的每一步,再忙再累也容不得半点错漏,要保证检测的质量,尽快出具检测报告。”队员杨祖顺说。

云南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4月20日,突破6.2万管纪录。队员们和平时一样,尽量不喝水、不进食、不如厕,一直坚持到检验完成,才疲惫地走出实验室。

5月3日,第四批队员和第一批队员的30名骨干组成工作队,再次投入到上海长宁区、宝山区的2个方舱和气膜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汗水浸湿的衣服、被口罩压痛的鼻梁、布满深深勒痕的脸庞,是队员们坚守气膜实验室的印记。

5月15日,云南援建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气膜实验室完成了在上海的核酸检测任务关舱。援沪期间,医疗队2个气膜实验室和1个方舱实验室派出队员4691人次,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80.53万管,最大单日核酸检测量达11.2万管。

医疗队在上海市黄浦区社区进行核酸采样

接管两所方舱 全方位照护感染者

5月17日22时,黄浦区开平路方舱医院(沪滇友谊舱)举行熄灯仪式,各病区灯光在间隔2秒之后逐渐熄灭。

5月18日上午,进行环境消杀、物资清点搬运后,医疗队接管的开平路方舱医院和黄浦区龙华东路方舱医院(教育学院方舱)关舱。

“在黄浦区疫情防控工作最难的时刻,医疗队千里驰援,为黄浦战胜疫情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支持。”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说,未来,黄浦区将带着这份珍贵情谊,不断深化沪滇合作,继续携手前进。

“感谢云南医疗队,感谢你们的付出,希望和云南的缘分继续下去……”开平路方舱里虽是离别之声,却无伤别之憾,送走最后一批出院的感染者,看着空荡荡的病区,队员们紧绷的神经,才稍稍轻松了一些。

4月11日,第二批医疗队抵达上海,队员们从机场赶往方舱,对开舱前筹备工作进行规范确认,结合云南建设方舱经验提供建议。严格划分三区两通道,实行网格化管理,短短48小时,开平路方舱于4月13日开舱,医疗队入驻接管3400余张床位。当晚首批59名感染者入住。夜晚的上海街道静谧,凌晨3时20分到达方舱,医疗队队员孙杨穿戴好防护服进入舱内工作。交接病历、整理药品、巡视方舱……早上9时,孙杨从病区经过缓冲区,经过所有消杀流程后,乘坐大巴回到驻地。

经过短暂的磨合,舱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建立完善组织构架,医务部、感控部、护理部、总务部、综合部各司其职,确保方舱高质量运转。成立中医治疗组单独排班,开展中医药治疗,在舱及出舱感染者接受中药治疗率达到100%。”医疗队队员、开平路方舱副院长何飞说,方舱累计收治感染者5285人,最多日入院人数1057人,感染者最大98岁、最小3岁。

4月22日,龙华东路方舱收治首批228名感染者,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如何给予以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的感染者更好的生活照料及常规的医疗保障,成为开舱第一天的难题。“要细心去观察老年人的需求和病情变化。”“要耐心去倾听和帮助老年感染者。”“对他们开展了慢性病管理。”……当天,方舱行政部门立即研究商讨相关工作方案。

第二天,紧急采购、安装防滑垫和安全扶手,便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行走。同时采取在卫生间内装放扶手、张贴显眼标识并以录播方式提醒告知等方式,保证老年感染者安全。

“作为以老年感染者群体为主的方舱,工作重心是保障医疗安全。”医疗队队员、龙华东路方舱副院长郭强说,队员们每天要对高龄、基础疾病多的重点感染者采取主动干预保障医疗安全的机制,医务护理部门联合专家团队定期分析感染者相关数据,及时预判病情变化的风险,在感染者出现病情变化时及时指导一线医生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关舱前,队员们收到一位老年感染者用手绢编的花朵。“谢谢你们给予我格外照顾,我快出院了,编个礼物送你们,感谢你们为上海疫情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老人家拉着队员的手激动地说。

截至5月15日,龙华路方舱累计收治842名感染者。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感染者占比高达75%以上。期间,队员们秉承爱心、细心、耐心的服务宗旨,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投身方舱收治工作。

队员们相互检查是否穿戴好防护服

进驻定点医院 全力救治重症感染者

重症感染者救治是上海疫情防控的难中之难、艰中之艰,是守护感染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5月8日,医疗队紧急抽调202名队员进驻上海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管七楼重症病区、八楼普通病区,并参与四楼危重症病区的管理,开展重症、危重症救治工作。

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下降……急需气管插管。5月11日,一位确诊感染者转入该院重症病区,被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医疗队队员韩斌、钱盼盼等人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感染者还患有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床旁心电监护提示心律失常,队员们先后对他实施针对性治疗。”韩斌说。

在上海疫情出现拐点前,重症感染者不断增多,监护仪蜂鸣声此起彼伏,紧张氛围弥漫在整个病区。

“此次抽调的队员都是各专业业务骨干,以重症医学科、呼吸科为主。”医疗队队员、定点救治医院领队赵宁辉说,这里收治的相当一部分为失能老人,无法配合医疗行为,且感染风险极大,尤其是需要吸痰及气管插管的病人,可以说,风险近在咫尺,医生、护士与病毒只隔着一道防护服。

面对高龄、长期卧床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新冠重症、危重症感染者,医疗队组织进行专项培训,安排各组队员轮流进病房跟班学习。通过邀请湘雅医院专家开展培训、内部护理管理人员实地指导等方式,提高医疗队对重症感染者的护理能力和监护质量。按照同质化、规范化管理原则,全力护佑每一个生命。

“进病房前防护培训都很到位,但刚进重症病房还是有点担心。进病房后,进入医护角色后,时刻想着要治疗感染者,担心的感觉就没有了。”队员李继鹏说。

截至5月22日,医疗队累计收治感染者108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感染者36人、普通感染者72人,实现了感染者零死亡。

累计派出21批共1693人次参与黄浦区社区核酸采样39.41万人份;抽调队员开展非感染者的尿毒症患者医疗救治和血液透析工作……援沪期间,医疗队足迹遍布不同的救治场地。

“云南与上海有着深厚情谊,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人民给予我们极大支持。此次援沪抗疫是云南心意的表达,爱的接力,情的回传。”医疗队领队、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许勇刚说,队员们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发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气膜实验室核酸检测、方舱医院感染者收治、定点医院重症感染者救治等方面都出色地完成了援沪任务,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云南力量。

1206人从同仁到战友,从磨合到配合契合,从开始的紧张到科学有序、沉着应对步步为“赢”。医疗队返程途中,上海市民拿着自制的手牌传递真情,“滇沪一家亲”的字句深深印刻在两地人民心间。

队员出方舱后,口罩印痕清晰可见

声音

医疗队副领队姜旭:

援沪期间,队员们在实战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是他们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希望他们把宝贵经验带回云南,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好、利用好,为云南疫情防控作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

医疗队队员叶勇:

援沪期间,我们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将中医药抗疫的“云南经验”带到了上海,实现了在舱患者中医药治疗率100%。

医疗队队员王宇:

虽然在后勤保障部不能进入方舱开展救治工作,但我尽全力做好“大后方”的每一项工作,让队友们能够安心入舱工作。

医疗队队员刘贵琴:

我多次前往黄浦区社区为居民采集核酸。每次抵达采样点,都以昂扬斗志投入战“疫”工作中。面对疫情,只要我们快一分,居民就安全一分。

医疗队队员高颖斐:

在兰卫方舱实验室,核酸样本不断增多,工作量加大,我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没有停止步伐,而是不断加强感控管理,提高质量要求,树立了良好的云南检验人职业形象。

医疗队队员倪海莲:

在定点医院面对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复杂多样等困难,我紧急开展理论与实践培训,规范护理操作,引导队员快速消除压力,进入工作状态。

云南网记者 陈鑫龙 黄兴能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防疫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