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大战略”丨打造人才汇聚“磁力场” 引来人才奔涌“活力源”

 2022-05-11 10:14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些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战略,严格落实高端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措施,引进和培养紧缺人才,搭建“枝干挺秀”的产业平台,打造“根深叶茂”的制度生态,营造“和风细雨”的服务环境,以高素质人才支撑,打造人才汇聚“磁力场”,引来人才奔涌“活力源”,服务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大关:专家团队沉下去 产业品牌强起来

作为昭通市唯一一个2021年省级对口单位人才团队下沉帮扶培养试点项目,大关县以打造“肉牛产业绿色食品牌”良好基础、求才若渴的社会环境、坚实的组织保障服务,吸引下沉帮培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展产品研发、帮培人才、申报合作项目,形成产才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助力大关“肉牛产业绿色食品牌”打造。该所组建专家团队,到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云上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乌撒牧业公司等公司开展实地调研,了解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同时,该所与大关县农业农村局签订云南省基层人才对口培养下沉帮扶培养试点工作协议书,明确政科企联动、产品研发、技术培训、项目争取等措施目标。

农村党员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也是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火车头”。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大寨村党总支书记、琦鑫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琪,人称“牛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乡4201户群众中,加入合作社的就达1160户,入社社员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为切实帮助大关培养本地人才,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家团队通过现场讲学、定点指导、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培养肉牛产业加工人才,下沉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31余人次,投入专家人才78人次,联合昆明品世食品有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该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工厂生产规范管理及销售渠道开发培训320余人次。大关县农业农村局、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派出跟班学习团队10人,全程参与该所下沉专家团队产品研发,选派人才到该所实验室交流学习5次,辐射带动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术能手和技术创新人才、农村实用人才1800余人次,形成“布局一点、带动一片、辐射一方”的人才培养新局面。

为巩固产才融合实效,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框架合作协议,并挂牌成为合作企业,并列为该所乡村振兴示范点。2021年,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指导该公司成功申报云南省专精特新“成长”企业,帮助该公司申报“乡村振兴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科技计划—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旨在开展为期3年的肉牛综合养殖技术、肉牛屠宰工艺、肉牛精深加工、研究肉牛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研究,形成技术体系并进行生产示范,为大关县打造“肉牛产业绿色食品牌”提供支撑。

云南省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申挥(右一)指导大关县琦鑫牛肉加工厂工作人员包装预制菜。

盐津:优化服务留人才 提升特色产业发展

“住吊脚楼、喝山泉水、食昆虫野草、补五谷杂粮。”走进位于盐津县牛寨乡的云南天顺农业乌骨鸡示范养殖场,一幢幢标准化鸡舍掩映在山林间,一只只单冠直竖、头尾翘立、体格结实的乌骨鸡悠闲觅食。每幢鸡舍占地60平方米,饲养500只鸡,配套5亩生态牧场供乌鸡野外觅食。

近年来,盐津县夯实根基、拓宽渠道,千方百计引才,形成人才汇聚的“磁力场”。围绕强化村级队伍和储备后备力量目标任务,通过对急需紧缺人才进行摸底调查,立足重点产业、重点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引才工作。柔性引进专家团队人员30余人,与云南农业大学签订县校合作协议,为乌骨鸡全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专家联合,育种、畜牧、兽医专业体系配套的专家人才队伍,成立省级“章双杰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为盐津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让“黑凤凰”插上“人才翅”,蝶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凤凰”。

盐津县以专家工作站为载体,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支援为契机,立足培育本土优秀人才基本点,建立完善产业人才培育规划和扶持激励机制,立足本土育才,形成人才奔涌的“活力源”。通过专家工作站,开展畜牧兽医员技术指导培训,培育产业发展急需的基础性人才135人,培育孵化了89个养鸡专业合作社,在种鸡选育、孵化脱温、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四个方面开展培训指导20期5000余人,引领带动一大批技术人才和团队扎根基层、贡献才智,破除了乌骨鸡养殖保种育种不到位、养殖技术太陈旧的瓶颈,为盐津县特色产业发展汇聚起强大动力。目前,年孵化鸡苗600万只的滇凤育种场已建成投产,全县已建成年脱温鸡苗100万只的脱温场3个,年出栏1000只的生态养殖鸡舍2680幢,年可出栏乌骨鸡300万只,全产业链布局基本形成。

为全面营造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在工作中有归属感,盐津县优化服务,形成人才效用发挥的“助推器”,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环境,通过落实组织管理,分类汇总全县急需紧缺人才,建立7支专业人才库533人,将专家工作站人员纳入人才库,持续强化跟踪培养,规范管理。同时,注重人才的情感联络,全面落实关心关爱政策,将优秀人才纳入县委联系专家,通过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等活动,帮助专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镇雄:搭建人才引进平台 助力产业发展

镇雄县全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为企事业单位和专家人才搭建引进平台。利用中组部向镇雄选派科技特派团及中科院昆明分院在镇雄挂联帮扶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协调各类院士专家,通过申报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探索建立县级专家工作站等方式,促进县内各企事业单位与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采取项目合作、委托开发、技术咨询、特岗特聘、兼职挂职等办法,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帮助解决镇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瓶颈问题。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2022年4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曾黎琼研究员及其团队到镇雄县开展魔芋产业前期考察调研工作,到塘房镇芒部山村魔芋种植示范基地和大湾镇龙塘村魔芋种植基地指导魔芋产业种植,经考察调研,准备在镇雄建立专家工作站。为解决镇雄县尖山乡马铃薯种植中化肥农药“高施低效”、土传病害防控难等关键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协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仲乃琴团队利用高效生物菌肥开展马铃薯绿色丰产技术示范项目,重点关注尖山乡尾坝村耕地健康调理与地力提升。目前,在尾坝村累计示范种植200余亩;协调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刘贵周专家到镇雄县开展陆稻示范种植项目,选育“中科西陆”系列品种,在尾坝村示范种植160亩,团队还进行了500余个陆稻品种的筛选工作,为下一步选育适合镇雄种植的品种奠定基础。

目前,镇雄县委组织部正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紧密对接,探索在镇雄建立竹笋加工和魔芋、辣椒、陆稻种植及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家工作站,搭建人才交流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柔性引进县外各领域高端人才,发挥人才技术引领作用,帮助培养科技团队,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昭通日报记者:陈允琪 通讯员:刘涛   图片由县(区)组织部供图

审核: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农业 三农 人才支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