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有梦在途(节选)

 2022-02-15 10:0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作者简介:刘建华 笔名辰良,毕业于云南财贸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先后担任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昭通市委书记,云南省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等职。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归去来兮》、长篇散文《香格里拉叹息》和诗词集《旅者行吟》等。中篇小说《艰涩的口香糖》曾被《小说选刊》选载,长篇散文《香格里拉叹息》获边疆文学奖。



由古至今,在乌蒙山区筑路都是大事、难事。新中国成立之初,昭通境内仅有两段公路,共计88公里,通达条件极差。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关心下,昭通的交通状况逐步改观。从1958年至1959年春,昭通各县组织动员大量民工义务修路,实行“人海战术”,短短一个冬春,新建公路里程1248公里,实现县县通公路,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就,值得大书特书!以当时的技术和设备在高寒冷凉的乌蒙大山修路,谈何容易!即便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昭通修路仍十分艰难。为避开冰凌、改善路况,施工队在“213”国道上开凿出了不到1公里的“凌子口”隧道,耗时8年!到了21世纪初,昭通境内的公路等级都还很低,经常被雨雪阻隔,因滑坡塌方而中断。

1987年,笔者因公乘车经贵州省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到昭通市镇雄县出差。从赫章县出发,在狭窄泥泞的公路上走走停停,艰难跋涉两天两夜才到达镇雄县城,一行人疲惫不堪。而今,高速公路贯通,行程时间缩短至两小时。可以想见,当时昭通修路何其艰难,出行何其不易!

起步最早的昭通航空,发展几经波折。1936年,昭通机场建成通航,时为空军战备机场;1950年,昭通解放,昭通机场转为军民合用机场;1968年,昭通机场开通昆明至昭通往返航线,起降伊尔14型飞机;1970年,空军第十航校进驻昭通机场,起降初教6型飞机;1983年,昭通机场民航业务停航;1986年,昭通机场全面停航。经多方争取,1990年11月,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和国家计委批准昭通机场改扩建;1991年11月20日,昭通机场改扩建工程破土动工;1993年11月20日,昭通机场改扩建工程试飞成功;1994年11月20日,昭通机场复航。即便复航,但当时仅有昆明至昭通一条航线,难堪大用。

金沙江在航运历史上也出现过辉煌,曾经是内地各省与云南商贸交往的重要水道。20世纪70年代,由于云天化建设所需,水富港开始形成;20世纪80年代,水富港的年吞吐能力达到80万吨,可停泊200吨至400吨客货轮。1983年,云南省金沙江航运公司401号远航船队首次航行上海,行程2884公里到达上海吴淞口,开辟了我国最长的内河航线。一度时期,诞生和成长于水富港的云南省金沙江航运公司风光无限,开辟了长江、岷江、嘉陵江、汉水等多条航线,扩大了云南与沿江省份的商贸物资流通范围。然而,由于铁路运输的强势介入、港口建设滞后、航运公司管理不善等原因,进入21世纪,金沙江航运日趋衰微,公司濒临倒闭,辉煌已成明日黄花。

成昆铁路建成后,云南通往川渝和中原有了新的通道,可这条铁路绕开了昭通,昭通被进一步边缘化,几乎被遗忘在大山大水闭锁的乌蒙山腹地。昭通虽扼守入滇门户,但山高水险、道路崎岖,被人们视为畏途,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轻易冒性命之虞去蹚这条险道。

人口众多、自然环境的恶劣、交通建设的滞后,让昭通一偏而隅,陷入艰难和困顿,直接导致了深重无边的贫困。


畅行、通达,这是世世代代昭通人的梦。这个梦想,白驹过隙,一梦千年。

梦想的转机,出现在1995年。

1995年10月6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视察昭通,冒雨来到海拔2000多米的昭阳区小龙洞回族彝族乡宁边村,走进了贫困户杨长才的家门。看到的是家境的寒碜、极度的清贫,一日三餐竟然都是以洋芋(土豆)为主食,他惊呆了,将自己和夫人劳安身上所带的现金都给了杨长才和另外一个贫困户。乘车离开宁边村时,他打开车窗,窗外,一群衣衫褴褛的村民闻讯赶来,冒着蒙蒙冷雨热切地围在车前,更远处,是一片萧瑟破旧的茅草屋。他难过万分,流下难以抑制的热泪。

次日上午,朱镕基在昭通听取了昭通地委、行署的工作汇报。汇报中重点提出,为改变交通闭塞的状况,请求中央支持内昆铁路复工建设。内昆铁路,起点为四川内江,途经昭通,终点为昆明。这是一条连接川滇的大通道,20世纪60年代就投入建设,后因多种原因,历经30多年沧桑,依然没有全程贯通。朱镕基不断在地图上查看、圈点,终于下了决心。他在讲话中指出,昭通的困难,关键在于交通不方便,地处高寒地带97%的山区,交通闭塞。路不通,昭通就无法富裕起来。中央和地方要共同来解决昭通地区的交通问题,应该尽快进行科研和相关准备,修通内昆铁路。朱镕基的重要讲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昭通的交通困难,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当月,新华社发表长篇通讯《乌蒙行路难》,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昭通,一时间成为舆论的热点。

1998年3月,铁道部、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组成专家组,深入现场,对内昆铁路进行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启动内昆铁路的再设计工作。1998年6月26日,内昆铁路水富至梅花山段工程全线开工。2001年9月,内昆铁路全线贯通,乌蒙山腹地的昭通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此后若干年,昭通的交通建设不断提速,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一系列的交通项目在昭通实施,比如通村公路、通乡油路、通县二级公路等,如同一根根血管,通向大山深处的村村寨寨;昭通机场迁建进入前期准备工作;水富港改扩建和航道疏浚工程紧锣密鼓开展;昆明至成渝高速公路投入建设;成都至贵阳高速铁路迅疾开工;昆明至重庆高速铁路进入紧张前期工作,昭通的交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梦想出现根本性的转机,是2015年。

2015年1月19日,昭通大雪初霁,云散天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昭通,亲切看望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昭通的大面积深度贫困问题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注,他对昭通乃至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重要指示,殷殷嘱托当地干部,昭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在抓好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同时,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意志,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5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以后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昭通市各级干部及广大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综合交通建设为基础,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全面发展,交通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期”。交通与脱贫攻坚、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局面。

昼想夜梦,得其所哉!


2021年11月,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组织国内一批著名作家、摄影家以“大道昭通”为主题到昭通采风,风尘一路,惊喜过望。他们欣慰地看到昭通人近10年在交通建设上筚路蓝缕、开荆辟荒所创造的奇迹。

他们看到畅行无阻、四通八达的公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达800公里,实现除永善县以外其余10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前列;打通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11条“出滇入川进黔”大通道;2万公里农村公路得到硬化,1万公里农村公路有了安防工程的保护,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5241公里,比1949年的88公里增长近287倍。昭通市作为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市被推荐进入全国示范市名单,镇雄县成为全国示范县,昭阳、威信、水富成为省级示范县。全国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的“溜索改桥”工作全面铺开。在云南省实施的181个“溜索改桥”项目中,昭通就有44个,占整个项目的24%,至今,“溜索改桥”项目全面完成。历经千百年闭塞之苦,昭通百姓苦尽甘来,走出大山、跨越大水,看到山外青山、楼外高楼。

他们看到穿山过岭、银蛇盘旋的铁路:成贵铁路的建成,使沿途革命老区威信、镇雄两县先一步跨进高铁时代。目前,昭通境内铁路通车里程达317.3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79.3公里;据工程预计,叙(叙永)毕(毕节)高铁将于2022年建成通车,渝(重庆)昆(昆明)高铁将于2025年建成通车;除此之外,攀(攀枝花)昭(昭通)毕(毕节)铁路、昭(昭通)六(六盘水)铁路、宜(宜宾)西(西昌)攀(攀枝花)的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作为交通的大动脉,铁路将在昭通实现“通达畅行”的征程中发挥愈来愈大的骨干作用。

他们看到饮马长江、贯通九派的水路。“万里长江第一港”的水富港扩能工程第一期建成投运,年吞吐量65万吨的小码头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全市航道通航里程达到465公里,3000吨级船舶可沿长江黄金水道直达上海,到丰水期,万吨巨轮甚至可以抵达水富港;水运市场由此迅速发展,现在已经有水路货运企业和个体运输户27家,货运船舶65艘总吨位8万余吨,有水路客运企业3家、客运船舶9艘、142个客位,有72艘乡(镇)客运渡船;溪洛渡至向家坝库区、宜宾至水富航道的整治已经启动;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3座水电站大坝的翻坝转运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金沙江航道,将成为云南通往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太平洋的“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已然成为现实,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目标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们看到翱翔蓝天、通达神州的航空。昭通开通了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城市的11条航线,由此,架设了连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的“空中走廊”;永善民用运输机场、镇雄通用机场已经编制完成选址场址论证报告。一条条天之路的开通,意味着昭通正在插上冲天欲飞的翅膀。写到此处,笔者心潮澎湃,不由得想起藏族歌手亚东唱的歌曲《向往神鹰》:“祖先们一生也没有走完的路啊,神鹰啊,转眼就改变了大地的模样啊……迷迷茫茫的山喔,遥遥远远的路哦……神鹰啊,你使我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梦想,与生俱来。梦想就是希望,就是目标,就是动力,就是激情。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采风团在豆沙关看到“古今六通道,一目三千年”的奇观:豆沙关有“五尺道”,豆沙关下是“213”国道,国道之下是关河水道,关河右岸是内昆铁路,豆沙关上是昆渝高速公路,豆沙关上空是昭通飞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空中航道。大梦人方觉,举目跨时空。江河东去,逝者如斯,这个大梦,恍然追逐了3000年。

采风团在鲁甸县江底古镇看到“六桥”的奇观:古时当地乡绅和民众自建的“福德桥”,后被清朝将领吴永安建的“永安桥”取代;1947年,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下令修建了鱼腹式钢梁桥;新中国成立后,昭通先后建设了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江底第四桥、高等级公路第五桥、高速公路特大桥。不同时代横跨牛栏江的6座桥梁,洞穿了由古至今的无尽岁月。

采风团在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看到“鹦哥溜”与“鹦哥桥”并立的奇观:1999年,巧家县茂租镇金沙江畔的鹦哥村村民蒋世学联合10户村民,建起一条距江面260米、长400多米的溜索,上面悬挂一个“溜厢”,可一次送10余人过江,建成之初靠人力拉动,后改为电机驱动。这道连接金沙江两岸、横跨滇川两省的溜索,得名“鹦哥溜”,号称“亚洲第一高溜”,让鹦哥村的村民进县城少走90多公里,但只能供人过往,车辆依然要绕行130多公里的险要盘山公路。“出行难”依然还在困扰鹦哥村的村民。随着国家“溜索改桥”项目的启动,2016年底,云南省投资1.6亿元,一座宽9米、长385米、距江面200多米高的“鹦哥桥”建成;2017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上播出了“鹦哥桥”通车的壮观场面。“鹦哥溜”从此体面“停业”,70余岁的蒋世学从此愉快“退休”。横跨金沙江的“鹦哥溜”和“鹦哥桥”相距不远,成为反映昭通交通发展的时代地标。

这些交通奇观,在昭通境内不胜枚举,是乌蒙儿女世世代代追逐梦想的历史见证。

采访团一行身临其境,抚今追昔,为昭通在交通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而感慨:谁承想到,昔日偏远闭塞、困顿落后的乌蒙腹地,在如此之短的时间,交通建设竟然如此迅猛,一个现代化的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快速成形。昭通,已经打破了大山、大水、大峡谷的阻隔与桎梏,创造了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的交通奇迹!磅礴乌蒙的昭通儿女,正昂首阔步迈向崭新的未来。采风团所到之处,当地的干部群众都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心声: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没有做到的事情,今天做到了。感谢党、感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让我们实现了这个梦想。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充满激情地指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今天,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未来无限广大。”

大道昭通,梦想成真。

看着眼前用无尽的辛劳和汗水铸就的交通奇迹,采访团一行由衷钦佩,铭心纪念那些为实现祖祖辈辈通达之梦的谋划者、实干家、建设者以及千千万万的昭通百姓。他们从交通项目的设想、踏勘、规划、设计、引资、谈判、移民、搬迁、施工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一丝不苟,踏遍千山万水、理清千头万绪,历尽千辛万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拼搏和努力,每一条穿山跨水的大道,一尺一寸,都是他们默默用心血在铺就;每一条伸向远方的大道,如歌如诗,无言地抒发着他们对这方山水的深情。笔者想起现代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杨红昆说得好:“我们作家就是要用自身的行动,将昭通人民艰苦卓绝的生动实践展示给全国人民。”

笔者深以为然。

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中,虽然近10年来成就斐然,但昭通并未固步自封、踟蹰不前,正在展望和规划“十四五”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交通建设的愿景和蓝图,打开了昭通未来发展大交通的恢宏之卷。

昭通的党政领导和交通建设者认为,今后一段时期,是昭通的交通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加速成网的关键期;是综合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的关键期;是各种运输方式加快融合、构建体系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想做的是:围绕打造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这一目标,落地2460亿元项目,完成2100亿元投资,奋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县县双高速、县县通高铁、县县有机场、水运通江海,实现在大的基础上向强迈进一大步,在有的基础上向好迈进一大步,在“基本适应”的基础上向“适度超前”迈进一大步。

在他们谋划的蓝图中,明确提出5大任务:

构建“一沿两纵两横”对外大通道;

构建“一核两极四中心”运输枢纽;

构建公铁水航管融合发展的大物流;

构建新基建引领的智慧交通;

构建“交通+X”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

到“十四五”末,昭通境内高速公路将达1600公里,基本实现每个县(市、区)有2条以上高速公路连通,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公路总里程达到3.5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40公里以上,建设衔接昆明、成都、重庆、贵阳等周边中心城市的“2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金沙江及其支流便捷通畅,航道总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昭通新机场建成运营,旅客吞吐量超过45万人次。

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规划和蓝图无疑是宏大的、超前的、令人振奋的,一旦达成目标,昭通将会沧桑巨变,改天换地,后来居上,站在引领交通发展的潮头,真正做到“饮马长江、挥师两洋,通江达海、八面来风”。

他们“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气魄和胆略也是空前的。昭通,曾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级市,刚摆脱贫困,又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面对未来2000多亿元的交通投资,即便主要资金是向国家争取和招商引资,但需地方自筹的部分,也是天文数字。可以看出,昭通市委、市政府在未来交通建设上没有给自己留下稍微宽松的余地,将自己逼得没有退路。笔者担任过地州党政主要领导,也从事过多年财经工作,看到昭通下一步在交通建设上的庞大投资,心中暗自惊讶:这张蓝图、这个规划,实施起来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为浩繁、更为艰巨!不由得钦佩他们为这方山水、这方人民所自我加码的压力、所付出的勇气!

笔者在认真解读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主要内容后,对昭通未来交通建设上的设想和蓝图感到释然和理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新的一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宏观经济大盘和社会大局“双重稳定”,有必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中央的大政方针,是昭通抓住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政策持续发力的良好契机,为昭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仰望星空,则志当存高远,向更高的目标攀登;脚踏实地,则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一步一步地将每一件事情做好。昭通这份交通未来发展的恢宏之卷,既是蓝图,也是考卷。

笔者由衷而殷切地希望,这份恢宏之卷能够徐徐铺开,为了新时代的新梦想,尽情展示昭通儿女的智慧,泼墨挥毫,写意春秋。

乌蒙山水幸甚,昭通百姓幸甚。

作者:辰 良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