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81】李开斌:“要让种田人吃饱饭“的稻田守望者

 2021-10-15 10:10  来源:云南信息报

【人物简介】

李开斌

生于1958年

云南牟定人

1977年

农校毕业后分配到

楚雄州农科所

从事水稻育种工作

后任中共楚雄州农科所

党总支委员

水稻育种栽培站站长、研究员

至2015年,他选育的“楚粳系列”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选育成果惠及我省及川黔毗邻地区,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被人们亲切赞誉为云南的“袁隆平”。

【人物事迹】

1977年,刚走出校门的李开斌为了尽快熟悉育种工作,刻苦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每天不管刮风下雨,他都要在试验田里工作十多个小时。

为了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李开斌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育种技术和前人经验,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利用温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育种方法。

一茬又一茬精心选培的种子、收获的累累硕果,不负他的心血和智慧:

27个“楚粳”系列水稻品种

经云南省审定合格

其中,

“楚粳27号”“楚粳28号”

更是云南仅有的

两个超级稻品种

迄今

他选育的“楚粳系列”

水稻新品种

累计推广种植

6200多万亩

增产稻谷

近40亿公斤

“楚粳28号”

百亩示范田

平均亩产1002.1公斤

创粳稻百亩平均亩产

世界纪录

李开斌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到育种工作中。

在做杂交的1个多月时间里,李开斌每天要在大约40摄氏度的高温、高湿的温室内呆6-7个小时,常常汗流如雨。

大田选种,每年近10亩选种田,几千份育种材料,要一个多月才能选完,每天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可李开斌淡淡地说:“习惯就好了”。

他,对水稻呵护有加。为了水稻,他甚至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2010年5月,对于水稻育种工作而言,正是温室做杂交黄金期,李开斌和同事忙得连轴转。

这时,他的视力突然下降,双眼模糊,经常头痛得冒虚汗。他仍然扎进温室,心无旁骛配制水稻杂交组合。

这年6月,李开斌第一次请了病假上昆明看病,医生确诊他患了脑膜瘤,手术风险很大,可能出现失明、瘫痪甚至生命危险。

李开斌坦然接受了开颅手术。在住院等待手术的日子里,李开斌念念不忘的还是水稻,他详细地向团队成员交代水稻育种的注意事项,直到做完手术后,他才得以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休息。

出院不久

身体还未痊愈

水稻选种的时间到了

他不顾医生要求静养

3个月以上的叮嘱

也不顾家人和同事劝阻

顶着9月骄阳

以超人的毅力

在妻子的搀扶下

到试验田选种

同事们看到

头部还缠着绷带

走路颤颤悠悠的李老师

都忍不住哭了

距离开颅手术五年之后,时间来到了2015年,李开斌的身体状况再次急转直下。正值水稻选种的关键期,他忍着身上的剧痛,硬抗了10多天,直到把选种做完后才去医院检查。

医生告知李开斌,他的颈椎上长了一个蚕豆大的瘤压迫神经,风险远高于5年前的开颅手术。

再次从死神手中

被捞回来的李开斌

首先询问的还是

“杂交做完没有?”

“秧苗长势怎么样?”

这些年,饱受病魔煎熬的李开斌仍带领团队不断优化楚粳系列品种。

超级稻后备品种楚粳37号试验示范表现突出;云南首个粳型软米品种“楚粳39号”稻米开发产品供不应求;楚粳41号、42号已通过云南省初步审定……

在长期的水稻育种工作中,李开斌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李开斌共获科技成果奖32项

曾11次被中共云南省委

楚雄州委、楚雄州农业局机关党委

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如今,两鬓略显斑白的他

面对着接踵而来的

荣誉和成绩

显得很淡定

他不计较个人得失

淡薄名利

依然坚守在

育种科研第一线

用汗水和智慧

攀登更高的目标

有人将李开斌比作云南的袁隆平,但李开斌却说,自己只是一个“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普通党员,一个从小立志“要让种田人吃饱饭“的稻田守望者。

来源:云南信息报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云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