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昭通巨变(26)丨梧高凤必至 花香蝶自来——大关县人才引进工作侧记

 2021-09-29 09:58  来源:昭通新闻网

蒙世清 摄

近年来,大关县紧扣人才兴县战略,牢固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立足县区实际,以党支部为引领,采取资源引才、政策引才、项目引才的策略,全力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开展跟班深学、内外促学、基地示范等方式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县形成了“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的人才建设氛围,为乡村振兴“万名人才兴万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大关县林业和草原局竹产业发展中心,“董文渊专家工作站”“昭通市重点人才项目支持单位”的牌匾并排悬挂在墙壁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教授”是对董文渊为大关竹产业所作贡献的最大肯定。

周永宣 摄

在大关县林业和草原局竹产业办公室,3名年轻人正在电脑前交流着筇竹产业方面各自学习的知识。浦婵,一位清秀灵动的姑娘,2015年9月考入西南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后,一直跟随董文渊教授学习,主要研究筇竹、方竹的培育。2020年2月,浦婵考入大关县林业和草原局后,主要从事竹阔混交、竹花混交、退化林业生态系统恢复等工作。她说,感谢大关人才工作站给科研人员提供的平台和董老师的谆谆教诲,让她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她的工作能力提升很有帮助。

董文渊,国家二级教授、森林培育学博士、林学博士后,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昭通市第三批“凤凰计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现任西南林业大学筇竹研究院院长、大关县竹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竹林高效培育科研教学与科技扶贫工作,主持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1993年至今的近30年时间里,他坚守大关边远山区,对珍稀濒危筇竹的生物学、生态学、退化天然竹林恢复技术、人工筇竹生态高效培育技术与产业化开发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完成了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大关筇竹资源高效培育、可持续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他先后为大关举办培训班80余期,培训竹农7000余人次,促进全县3.66万人依托筇竹资源稳定脱贫,15.9万人受益,为大关“一县一品”竹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晏清琴 摄

专家工作站的成功实践,给大关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与活力。在县委、县政府“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思路指导下,充分利用人才引进政策,“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在筇竹、硅砂、页岩气、黄牛等优势资源方面精准引进高端人才,着力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快大关经济发展突围崛起。目前,以聘请产业发展顾问方式引进国家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张大伟,帮助指导木杆镇区块实施的“云大页1井”参数井顺利通过了含气性测试,首次实现云南省页岩气“空白区”调查重大突破;引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主任苏华维,在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设立苏华维专家工作站,对昭通小黄牛进行肉质改良,打造生态绿色高品质肉牛产品,助力大关县高原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大关探索建立了“跟班深学、内外促学”“基地示范”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提升县域人才培养质量。在竹、畜牧、花椒、教育、卫生等领域已成立19个跟学团队152人;在中央党校、广东省中山市、大关县举办党政人才培训班9期,培训1460人次;实行县级“农林专家团队+基地+致富带头人”模式,让示范基地成为人才培养基地,选派63人组建9个农林专家团深入9个乡镇调研指导产业发展。为乡土人才培育搭建了重要平台,为乡村振兴“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充实了技术人才队伍。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利涛 陈忠华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