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科学家的Vlog】关羽张飞李逵……我们这样给野生菌命名

 2021-08-19 17:13  来源:昭通新闻网

金秋十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将在春城昆明拉开帷幕。逢此盛会,云南这座“生物多样性宝库”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新华网特别推出【围观科学家的Vlog】系列报道,邀您跟随科学家的视角打开“宝库”一隅,探寻生物多样性之美。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

第一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刚将带大家认识几种名字十分特殊的野生菌,一起来围观吧!

左图为张飞网柄牛肝菌(杨祝良 摄);右图为关羽美柄牛肝菌(曾念开 摄)

“张飞”“关羽”,你没听错,它们的确是两种野生菌的名字,西双版纳就能找到这“兄弟俩”。前者通体漆黑,像极了张益德的黑脸得名“张飞网柄牛肝菌”,后者菌盖下面一片通红,很像关云长的红脸,得名“关羽美柄牛肝菌”。

除此之外,“李逵”“兰茂”等历史人物也都被用来给野生菌命名。

吴刚在林中寻找野生菌。新华网 赵普凡 摄

这些野生菌看似“随意”的命名,其实有着严格的规则。简单而言,真菌物种采用“双名法”命名,物种学名由“属名+种加词”构成,用拉丁文表述,词源可以是其形态特征,也可以是地名、人名等。科学家在发表新种时,有时会用历史人物来命名,一方面是因为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传播相关的历史和文化。

吴刚在林中发现野生菌。

给野生菌命名听起来挺酷,实际上,为大型真菌“绘族谱”“认亲戚”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工作。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里,保存有10多万份真菌标本,这些标本,凝聚着三代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吴刚在林中采集标本。新华网 赵普凡 摄

从著名真菌学家臧穆,到“蘑菇先生”杨祝良,再到年轻一辈的研究人员,近半个世纪以来,科研工作者坚守祖国西南边陲,致力于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研究。

截至目前,已命名发表了400多个真菌新分类单元,丰富了西南地区真菌物种的多样性和特有性,也为当地野生菌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吴刚提醒食菌爱好者吃野生菌谨记“避毒大法”

时下正值“食菌季”,在这里也提醒广大野生菌爱好者,不要随意采摘、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菌子,尤其是“头戴帽”“腰系裙”“脚穿靴”的菌子,千万不要食用。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生物多样性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