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华诞,唱响百年”征文作品选(58)丨县城的变迁

 2021-05-20 15:3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我生活多年的大关县城,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滇东北一个似若人间仙境的地方。

山城、仙境、袖珍、和美,就是大关县城的代名词。这座仙境般的县城经历了从微小杂乱到干净美丽的“蝶变”。

大关因关口、关寨多而得名,大关因瀑布壮观而有“瀑布之乡”的美称。大关县城有个美名“翠华”,因地处翠屏山腰、景色华丽而得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在这个美如仙境的地方生活、工作已有40余年的时间。在这些日子里,我与之相依相偎,见证了她的发展,感受了她的变迁,体验了她的温情 。

大关县城可谓中国最小的县城,在这里生活的居民不到两万人,建成时间仅有300余年历史。据《大关县志》记载,清雍正六年至宣统三年,设大关厅,属云南昭通府。民国二年,直属云南省,设大关县。设大关厅时,厅城设在翠华镇雄魁垴,次年迁至翠华山腰。雍正九年,因翠华山缺水,迁至翠屏山下、笔架山前的武营养马坝,也就是如今的大关县城。在300年的历史长河中,星移斗转,历经几代人的精雕细琢,数百年的文化沉淀,使县城颇具特色。

今日之大关县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关县地处昭通市腹心地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城面貌开始变化。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关县城像一个小村庄,仅有几百户人家。城中为辕门街、北边为北门街,中间有条凹腰街,一条顺城路穿城而过。街道两旁花草树木稀少,街上泥土飞扬,雨雪天满街稀泥。机关单位大多坐落在这些街道上,单位楼房多为两三层的木架瓦房,居民房还有土墙瓦房。大关有名的学校大关一中校园内,有两棵银杏树,每到金秋时节,金黄的银杏叶飘落,满地金黄。很久以前,学校的围墙处还有棵桂花树,每到金秋十月,桂花飘香,满城均可闻到,秋天的知了会在桂花树上鸣叫,它就是大关十景之一的“翠华蝉桂”。如今,这一风景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我亲眼目睹她的几次蝶变。县城由原来的小村庄变成如今街道纵横交错的宽大城镇,由土坯瓦房的小镇变成高楼林立的美丽城镇,由一个封闭落后集镇变成开放文明的旅游城镇。走在龙洞路、环城路、辕门街、北门街的街道上,那一排排绿油油的桂花树树枝繁茂,充满生机。走在其他街道上,仍然可以享受清新空气,观赏碧绿树木。城里的高楼错落有致,矗立山中。县城大街小巷没有一点尘埃,那是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果,更彰显了县城人的文明素质。我所工作的单位大关县公安局,坐落在县城东北面。近40年,县公安局也随时代变迁发生变化。今天的公安局有行政大楼、市民办事大厅、专门的休闲区等,我们这代公安民警真幸运,工作环境真好。我们得继续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服务人民的水平,不然,我们怎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期盼与厚望呢。

今日之大关县城,就是挂在乌蒙山间的一幅水墨山水画,就是一个人间仙境。她四面被翠屏山、笔架山包围,无论春夏秋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是一幅如仙境般美丽的水墨画。只因构图色彩不同,画面的意境也会各不相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总能感受她不同的艺术魅力。这幅由山水、房屋、绿树、薄雾镶嵌成的美丽山水画像是挂在乌蒙山中。

这幅画有多美?让我们走进她,欣赏她的美丽。县城西面的笔架山因山似笔架而得名,生长在笔架山前的一代代文人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大关县城四周山峦起伏,碧绿耀眼。城下有一条河,名叫大关河,这条河将笔架山和翠屏山分开,两山处处深藏着幽静之美。站在县城的每个角度观看笔架山、翠屏山,只见天空湛蓝,云朵飘过,雾气从大关河里慢慢升起,飘过笔架山,跨过大关河,来到翠屏山腰的县城;笔架山山峰凸起,山脉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一条瀑布悬挂在黄连河旁,给县城南面碧绿的大山增添画面的质感;翠屏山腰的县城,高楼在雾中时隐时现,错落有致。这一幅幅美景,美了人们的眼,撩了人们的心,荡了人们的神,它是大关人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县城的变迁,我是见证者、参与者和享受者;县城的变迁,展示了时代性、拼搏力和发展力。我和祖国一同成长,我与县城一起进步。

 (陈晓艳/文    周元江/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田朝艳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田朝艳
标签 >> 百年路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