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华诞,唱响百年”征文作品选(48)丨住房纪事

 2021-05-12 16:54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带给昭通乌蒙大地每一个家庭的“红利”有目共睹。

岁月跟家里老房子的记忆是死死捆绑在一起的。以1987年这一条明显的时空分水岭为界线,我家在住房问题上创造和改写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我家在住房上的故事虽说只是建党百年昭通农村发展变化中的一个微小缩影,可这个微小缩影舞动出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

祖父留下来的家当除了3间牛棚般低矮破败的瓦房外,就是一些不值几文钱的破家什。那三间破烂的瓦房,地势特别低,周围的房屋高高地把所有的阳光都挡住,我们一家像窝在一个暗无天日的深井,外边热得要死,家里还是凉飕飕、黑洞洞的,大白天进屋找东西还得打电筒。如果大人不在家,打死我也不敢待在家里。由于房屋地势低,天阴下雨,房后厕所被雨水灌满后粪水就会见缝插针地顺着老鼠洞往我家屋里灌。黑洞洞的家一下子变得臭气熏天,父亲只得无奈地忙着把粪水一瓢一瓢地舀出去。寒冷的冬天,北风像是引了线的针,顺着瓦缝钻进屋里,冷得一家人上牙下牙一个劲地打架。在我3岁时,父亲跟两个叔叔分了家,3间瓦房我家分得一间,姐弟四个只得跟父亲母亲同居一室。


家里姊妹多,口粮老不够,随着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父亲母亲种田种地的积极性提高,这个老大难问题在我家得以解决。父亲和母亲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的种子结出了甜蜜的果实,干瘪瘪的钱包有了“内容”,手头一下子宽裕了。1987年,住怕了黑屋子的父亲在村后半山腰盖了五间高高的大瓦房,一家6口人才有了各自的房间。可这山头上的房子也不好住,吃水要到村前几百米远的水井里挑,出门骑单车只能用肩膀扛上扛下。

改革春风吹进村,时任村民小组长的父亲邀约了几个血气方刚的汉子在村头建了一个瓦窑厂,把村里闲着的青年男女吸收进厂打工。瓦窑厂的兴起,让村里的麻将扑克摊子不见了,墙跟脚下整天烤太阳的人也烤不住了;瓦窑厂的兴起,让村里的经济走出了窘境,焕发出生机,村子也脱去了“贫困村”的帽子。1997年,过怕了爬坡上坎日子的父亲把山上的房子卖了,到村尾盖了3间砖混结构的房子,在院子里打了水井,还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吃水方便了,再也不用去洗冷水澡了,父亲被视为村里的能人。

住的问题解决了,吃的用的也改善了许多。最先,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个“红灯”牌半导体收音机。只记得父亲特别爱惜它,生怕磨花外壳,在收音机下垫了一块茸茸的布,还在上边盖了一块崭新的洗脸毛巾。父亲不在家,那半导体谁也不敢动,父亲一回来,那半导体叫得可欢了,大半个村的人都能听到。收音机是在从省城工作的姑妈家淘汰来的。后来家里买了一台“金星”牌黑白电视机,再后来换了一台14寸“熊猫”牌彩色电视机。彩电买来的当天,父亲在家里摆了几桌,请了好多亲戚朋友来庆贺,当晚我家院里被围得水泄不通,看电视的乡亲把我家大门都要挤倒了,院墙上也趴满了人。再后来家里又买了一台55寸薄薄的“长虹”彩电,现在为满足家中各人的口味——避免争抢频道,家庭每个成员的卧室都拥有一台彩电,那又笨又重的“熊猫”白送人都没人要。

5年前,父亲邀约村里的一伙人到北京耍了几天,大饱了眼福口福心福,“乡巴佬”进京,为村史添上了光彩的一笔。

电扇、冰箱、电视机、电磁炉、抽油烟机,如今,家里除琳琅满目的家电外,家人睡的床也成了实木的席梦思大床了。酒柜、衣柜、矮柜,家里样样齐全。

5年前,父亲的脑壳突然开了窍,资助弟弟在昭通市里买了房。在市里买房,是祖上几代人从不敢有的梦,可终归在我们家变成了现实。

我们家在住房上的“三级跳”不过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无数精彩故事的九牛一毛,整个乌蒙大地群众生活的巨变才让人更加欢欣鼓舞。

 (钱海/文  图/网络)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田朝艳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田朝艳
标签 >> 百年路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