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徐俐:日落即黄昏

 2021-05-07 09:08  来源:昭通作家



刚从外面上完美术课回来,拖着一个本是很轻巧却显得沉重的画夹和一大袋外表乌漆麻黑的上色工具,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靠在电梯门口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梯旁边闪烁着的红色数字。今天的电梯格外的不拥挤,空荡荡的,几乎只用了平时三分之一的时间就抵达了十四楼,习惯性地从裤兜里掏出钥匙开门,此时已经近六点了,除去我刚刚随手关门的声音,宿舍里一片寂静。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隔着阳台窗玻璃直射到我桌子上的那束亮得耀眼的阳光。

随手把手上的东西凌乱地放置在桌子上,本想着直接洗漱,然后照常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开始呼呼大睡,却发现还是想去田径场跑两圈。索性就换上了宽松且舒适的衣服,当我再次看向窗外时,已经看不见太阳了。我向阳台踱步而去,日落的方向别提有多么“豪华”。把半个身子够向窗外还能勉强地看见小半边赤红的太阳在天与山的交接处徘徊。同时,隔壁的小伙伴也凑着小脑袋挤在窗沿上夸赞着晚霞的美,何止一个斑斓。

只在我扭头和隔壁的伙伴打了个招呼的那一瞬间,那一小半边太阳已经完全沉下山的那一边去了。我锁好了门向田径场出发,当走到宿舍楼下的时候天边的晚霞仍然还在,颜色越发的鲜亮诱人,我掏出手机将此刻的浪漫私藏了一点在我的相册里,然后径直向田径场走去了。当我再次抬起头来时,天空只剩下一片昏暗,无论远近都是模糊。熟练地把手机“keep”计时器打开,匀速地跑完五公里,再做个简单的拉伸也就回来了。

回来洗漱完坐在椅子上,脑子里浮现的还是出门时的天空,绚丽而又烂漫,我便打开便签写道:“别一提到天空,脑子里浮现的就是白天的蓝夜里的黑,日出时有雾气是朦胧的,日落时有晚霞是斑斓的,我想说的是出现在不同时刻的人所看到的风景都是有所异同的,挪一挪脚步和视野,你收获的光线或许会更明亮。”

当我躺在床上才把拍了存在相册里的照片一张一张翻出来欣赏时,我想起了两年前朋友和她的朋友早上起来去爬山看日出时拍给我的照片。太阳的升起总是伴随着非浓即重的雾气以及大朵大朵的并不很纯的云,当太阳冒出头时云和雾气就被上好了颜色,眼球迎来的风景就变得“富裕”起来。相比起来,日出并不比日落稍输半分姿色,只是人不同,时间不同,感受亦不同罢了。

当美好聚集在一起发生时,这将是人间一切疲劳无声的治愈,日落即黄昏,晚也 美。


                                                                       面   具              

在这个比幼孩高一级,比大人低一个层次的年纪里,不能像幼孩一样表现得稚嫩无知,更不能站在大人之前去优先表达话语权却被赋予了用双眼观世界人情世故的权利,去发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大大小小的事。

在平时的交际之中,人与人的会面里,总能看见各式的微笑和随声的附和,这是公认的出于礼貌。但你永远不知道那精致的五官和爽朗的话语背后,没有加以修饰和抑制的面孔是怎样的。一副印上笑唇和善良的“面具”,左右各一股自以为可以栓住所有丑陋不外泄的绳子,足以让他在不知情的人面前活得光鲜亮丽,从他口中得知他从头到尾皆是善良。

但是,那些舍弃道德来包装的光鲜亮丽和处心积虑打造的善良,也只能灌入不知情人之耳 ,就像冰块见了阳光就会渐现本质一样,见不得知情人。而那些丑陋的,摸不到良心的事,总有人是想方设法的隐瞒,像出行时锁门关窗一样,再三检查,处处留意。

每一次下大雨的时候,我都留意到了从屋檐上滴落的水滴,那本是很温柔的坠落,却溅起了很大的水花,并且在地上打出了一个唯美的水窝。之后,每逢下雨屋檐上有水滴坠落时,那水滴总是能准确地滴在之前形成的那个水窝里。冥冥之中,我好像明白了什么,人之初 ,最离不开的是教育,最重要的也是教育,古有“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说法,这个屋檐滴水现象似乎就诠释了这个道理,父母或是长辈的所作所为对小辈的影响是极大的,在起初的成长中,小辈的收获都来自对身边行为的模仿。梁是,水滴也是。

脸上各种表情,在平时的对话中总能听出那种劣质的腔调,上翘的嘴型也掩盖不了他本质的忤逆,“面具”戴久了也避免不了磨损,也会有裂缝的时候,当那两股绳所能承受的重量超标的时候,丑陋与邪恶终将从头到尾掉得满地都是。

在平时正在经历着那些根本没有道德可言的事,面对当事人又无法用语言去沟通的时候,有时甚至在怀疑自己的人道观念,是否在对于这一类人,我们从一开始就误会了他,本来他就生了一副豺狼性格,但我们却奢求他用温柔善良之心来做事对人。冷静分析,这并非本意,而是在面对那些荒唐之事的无奈之举,而不是硬摘下他的“面具”对他进行最强劲的讽刺。

师者说:“学习,即模仿、操练”当事情已经开花、结果、成熟,不可逆转的时候,总是不奢求他会有什么出奇的改变,只是希望,他会收获到他曾对别人的态度,折射到他的身上,他付出的东西(丢弃道德的丑陋)得到模仿,操练,并且运用于实际。让他自己成为当事人的时候体验是否能在接受这些东西时没有绞心的痛楚。

善良美观的“面具”永远无法掩盖他原有的嘴脸,真正的善良源于道德的认可和骨子里的气息。对于丢弃了道德而虚造的善良和包装的风光,现实会告诉你,风水轮流转,屋檐水滴出檐窝。一报还一报是最有说服力的感同身受。

作者:徐俐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寿英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寿英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