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便民利商激发更大发展活力

 2021-03-30 21:5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同志,我们公司几天前从市场监管系统里面填写了营业执照变更的信息,今天前来领取新的营业执照。”3月12日,在昭通市民之家一楼大厅昭通市市场监管局窗口,昭通新西部电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潘先生领取了自己公司的新营业执照。这,也是昭通市市场监管局发出的全市首张通过“企业变更登记全程电子化”方式办理的公司营业执照。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服务是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昭通抓住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发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强大活力。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八大行动”,多措并举抓实“放管服”改革,共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1308项;“市民之家”建成投用,“一部手机办事通”广泛应用,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全面实现“32证合一”,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3.6万户,是“十二五”时期的1.7倍;出台招商引资“六办法一细则”,充分发挥招商联络处的作用,累计到位市外资金3628亿元,年均增长11%。

昭通,正在从优化营商环境中实现利商便民,激发市场更大活力,拉动昭通快速发展。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我一直想把学校的形象标志申请成商标,以前找过外地的代办机构,手续多、费用贵,还要跑去北京办。今天听说昭通窗口运行,我们太高兴了。我来咨询了政策和需要的证明材料,先在网上申报,备齐材料再来窗口现场注册。真是方便、快捷、省钱!”2021年2月3日上午,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昭通受理窗口刚刚在昭通“市民之家”揭牌,昭通市中山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邓成平就前来办理业务。

“昭通市的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商标注册申请,书审通过受理即为商标局受理之日,较过去缩短了受理周期,且除缴纳国家规定费用外,无需其他费用,为企业的商标确权和保护赢得宝贵时间。”昭通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剑竹对记者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昭通受理窗口的设立和“企业变更登记全程电子化”方式办理的开通,只是昭通优化营商环境千百项措施之一。

“过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还要到窗口提交。现在自己在家从系统里面填写信息,进行电子签名提交市场监管局审核通过后,直接将原领取的执照交回窗口就能领取变更登记通知书和新的营业执照,真是太方便了!”3月12日,办理完变更登记后,昭通新西部电子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潘先生兴奋地说。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两位主要领导分别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全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部署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帮扶企业,全市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协同推进,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印发《昭通市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昭通市营商环境提升八大行动》《昭通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文件20余个,政策“工具”不断完善,着力疏堵点、解难点、破痛点,切实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各级各部门立足实际,确保营商设施保障到位。紧盯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要求和“三集中三到位”安排部署,完成2328家单位电子政务外网光纤接入和终端设备安装,扩容建设政务云,初步完成市、县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IPv6(支持互联网协议第六版)部署规划,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目前,建成市级政务服务中心1个、县级政务服务中心11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146个、村级便民服务站1343个。2.6万平方米市(区)合一的昭通“市民之家”入驻部门87个524人,可为群众和企业办理服务事项2234项,其中,最多跑一次事项1932项,占比86.5%,基本实现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简政放权打通“最后一公里”

3月14日(农历二月初二),昭阳区靖安安置区广场上的“早点点晚点点”小吃店正式开业,主营广东肠粉、米线、面条等。


“我们租下店面后,到靖安就业服务中心登记,再把相关材料交到靖安便民服务中心,当天就办理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不但方便快捷,还为我们节约了成本。”店主欧康旭对记者说。欧康旭夫妻是从永善县墨翰乡大寨村搬迁到靖安安置区的,他们之前在广东打工,学会了制作广东肠粉等技艺,今年自主创业,开起了小吃店。

2019年11月,靖安便民服务中心设立,设有户籍、市场监管、劳动就业等9个窗口,还设有大关、彝良、永善三县工作站,采取“一站受理、分县办理”的方式,方便从各县搬迁入住的4万多群众,实现了“群众少跑路、干部代办理”的目的。

靖安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立,就是简政放权,紧盯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堵点和痛点,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通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的最好例证。

“十三五”期间,昭通调整行政职权事项1308项,梳理公布1202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规范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市、县两级梳理公布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15980项,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减并营业执照、税务、刻章、社保等企业开办环节,优化压缩水、电、气报装流程时限,惠及企业10598户。

线上线下设立“跨省通办”专区专窗,主动与广东东莞、浙江台州对接“跨省通办”事项,市、县两级与广东东莞和邻省县(市、区)签订“跨省通办”和省内“异地通办”协议18份,昭通上线东莞事项183项,东莞上线昭通事项502项。自2020年11月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全市“跨省通办”、省内“异地通办”事项办件量突破1万件,达1.26万件。

疏堵解困,“五减”工作高效落实。2020年全市减流程事项694项、审批流程平均压缩43.25%;减材料事项732项、审批材料平均减少33.27%;减时限事项1609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47.99%;减跑动次数事项1388项、跑动次数平均压缩58.09%;着力从减税降费和降低人工成本、用地用能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六个方面减轻企业负担。以车辆通行费为例,“十三五”期间累计减免10余亿元,其中2020年减免4.45亿元。

“金融活水”成经济“加速器”

“真心感谢昭信担保公司,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以较高的服务水平为我担保融资,帮助我顺利获得15万元贷款,解决了公司的困难。”昭阳区精康眼镜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马关俄和记者谈起贷款的事情,由衷感叹道。

2020年,昭阳区精康眼镜有限责任公司欲贷款重新装修店面,在无任何抵押的情况下,昭信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其提供担保贷款15万元,在店面经过装修升级后,该企业经营成效得到显著提升。

2017年12月,昭通市委、市政府筹建的昭通市昭信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营运,成为全市首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三年多来,公司支持和帮助企业用好“金融活水”和利好金融政策,助力全市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发展,担保业务规模逐年扩大,累计担保1716户,担保金额12.62亿元,成为昭通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坚强后盾。

金融供给是经济活动的“加速器”,是亲商利商的重要措施。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中心支行切实贯彻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市重大项目、“三农”、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各项存贷款余额持续创历史新高。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74.33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665.04亿元,增长54.99%;各项贷款余额1305.44亿元,比“十二五”末增加688.71亿元,增长111.67%。特别是2020年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72%,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4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年位列全省首位。同时,2020年全力投入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组织及参与全市政银企对接活动12场,对接15个项目、288家企业,现场签约金额123.96亿元。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加大信用贷款投放,按照“应延尽延”的原则,及时办理延期还本付息,各金融机构累计对1423户普惠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操作。截至2020年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119.13亿元,同比增长22.11%。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72%,较上年末下降0.7个百分点。全市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效。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普惠金融有实效。稳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为方便群众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增加征信查询有效供给,全市设置查询点24个,累计布放自助查询机27台,达到让群众少跑路的便民效果。在农村地区,全市累计评定信用乡镇83个、信用村465个、信用户29.17万户。目前全市建成惠农支付站(点)1791个,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十三五”期间,昭通市惠农支付业务累计交易笔数459.68万笔、交易金额49.34亿元、查询笔数402.42万笔,各项指标均排名全省首位。

提升服务才能“筑巢引凤”

推动网上政务服务提优。按照“受审分离”原则,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目前,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事项13689项,网上可办率达97.85%;通过减、转、并、调,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由“串联审批”向“分阶段并联审批”“一窗受理、全程网办”转变,项目审批时间最长90个工作日,最短40个工作日。大力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宣传推广和运用,目前上线20个办事主题、736个事项,注册用户累计65.57万个、业务办理量累计672.63万件,居全省前列。

注重公共资源交易效能提升。全面推进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和远程异地开评标,上线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保证金电子保险系统和“政采云”电子卖场,抓实全市行政监督电子化建设,建设工程项目远程异地开评标率达100%。五年来,全市共完成各类交易项目7934个,交易金额1049.95亿元,工程建设招标和政府采购节约资金24.97亿元,产权交易增值67.37亿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荣获“2020年度全国创新创优服务先进单位”“公共资源交易‘互联网+’数字监管通道平台”科技创新荣获全国“优秀奖”。目前“政采云”入驻供应商915家,上架商品62040件,全市完成采购交易3602笔,交易额7589.69万元。

致力营商环境优化提档。完成全市“十四五”优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常态组织政务服务“好差评”,开展营商环境“红黑榜”季度评价和年度评价,聘请营商环境建设社会监督员监督,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全市开办企业平均耗时压缩75.38%,获得用水、用气以及登记财产平均耗时压缩80%以上,办理建筑许可平均耗时压缩至46.84个工作日,中小企业账款清偿全面完成,政务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8.24%。

强化信用建设。推行重要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制度,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信用中国反馈全市黑名单2844条、列入经营异常企业2135户、严重违法企业名单257户、履行义务后撤销583条,形成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强力震慑。

建设法治环境。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设立“昭通仲裁委员会民营企业经济合同纠纷调解中心”,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五年来,全市公共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案件2661件,受援3851人,挽回经济损失4250.3万元,提供咨询14595人次、签订无偿法律顾问协议997份。

提升监管效能。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常态化开展服务满意度测评、工作纪律作风监督、群众投诉、日常巡查“四位一体”监督管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国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真抓实干地方经济交流会”在昭通召开。目前,“互联网+监管”事项清单录入完成率98.76%,构建了市、县两级跨部门联合抽查监管系统,建立检查对象库59240户、市场主体库237521户,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线上线下全类别、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全市主动评价率79.06%,好评率99.99%,实名差评回访率100%,按期整改率及整改完成率均为100%。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昭通将聚焦“滇东北开发提速和崛起”,对标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紧扣“滇川黔接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定位,科学谋划实施好昭通“十四五”规划,凝心聚力、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营商环境再优化,不断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昭通日报全媒体 记者 陈忠华 文/图)



审核:秦勇   责任编辑:陈忠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秦勇
责任编辑:陈忠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