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鹏:做群众的“贴心人”

 2021-03-22 15:07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5年10月初,巧家县委组织部选派余鹏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到白鹤滩镇北门社区开展扶贫工作。以村为家、扎根扶贫一线的他,这一干就是5年。

脱贫攻坚要实现“真帮扶、求实效”,需要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与村民“心贴近、情融入、共甘苦”,才能打开新局面。多年的当兵经历练就了一身吃苦耐劳的过硬本领,加上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为余鹏开展好扶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用真情与群众交心

从驻村扶贫的第一天开始,按照“六清”的要求,余鹏就带着工作队员,拿上村里的基本情况简介,住在村上、蹲在户上,挨家走访、登记户情,全面了解摸清村情民意。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走遍了社区3个自然村落13个居民小组,摸清社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摸清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脱贫摘帽任重道远,余鹏协同社区党总支书记罗金国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社区干部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认真对照“户脱贫”5条标准和“村出列”7条标准,坚持精准攻坚,下足“绣花功夫”,从严从实做好各项驻村帮扶工作,沉入一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为贫困群众办了一件件好事实事,解决了一批批急事难事。

北门社区西门三组有一户特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颜家伟因车祸导致下肢残疾,无法直立行走,加之早年离异,无亲人在身边照顾,起居十分不便。为此,余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迅速召集社区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召开研讨会,讨论解决方案。考虑到该户位于白鹤滩水电站淹没搬迁区,移民安置房还在建设中,无劳力的他难以解决临时住房等生活问题,余鹏常常彻夜难眠,每天天刚亮就去颜家伟家中做思想疏导,积极协调和联系白鹤滩镇相关部门。在多方努力下,余鹏为颜家伟申请到了一套廉租房,带头并组织志愿服务队帮助颜家伟搬迁入住,实现了“温情救助” 。

在驻村扶贫的日子里,余鹏把村委会当作自己的家,主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把困难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在驻村扶贫工作中,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真情给群众办事,给北门社区包保干部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干实事赢得群众赞誉

驻村的5年间,余鹏在工作和生活上碰过不少“钉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单一、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社区人员配备不强等是阻碍北门社区发展的几颗“大钉子”。只有将“钉子”拔除,才能真正实现脱贫。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余鹏压力重大,他决心攻坚克难拿下这块阵地,奋力写好“谋当前”与“虑长远”的结合文章。

刘庭珍家是余鹏包保的贫困户,没有固定生活来源,很难实现“真脱贫”。了解到刘庭珍有制作面条的手艺后,余鹏竭力劝说她在家自己当老板,制作面条卖。为此,余鹏还为刘庭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翻阅有关书籍,研究如何才能制作优质面条,怎样才能在市场上获得大众的青睐。反复钻研后他发现,用土碱面制作面条,成本虽高,但口感更佳,回头客也会更多。在余鹏的建议下,刘庭珍走上了制作面条的新发展之路。

现在,走进刘庭珍家院子里,到处挂满了沉甸甸的面条,传统的工艺、健康的食品,让刘庭珍家有了不错的收益。余鹏也十分欣慰,每次来到刘庭珍家都要预定几十包面条,并向亲戚朋友、同事推介宣传刘庭珍的面条。

刘庭珍一家实现了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的双赢,真正实现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此外,余鹏还引导和帮助15户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帮助群众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要改变北门社区的贫困面貌,余鹏认为首先得将基础设施建设抓起来。驻村以来,他多方跑项目,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了活动室、活动场地、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群众致富的底气更足了,他也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通讯员 字荣丽 杨光富 文/图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巧家 扶贫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