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1-14 13:03
家
□李文灵
我加入民盟后第一次参加的公益活动,是2020年1月19日举办的“民盟昭通市委春联送祝福”活动。这个活动是提前一个月就筹划、准备的。考虑到现场书写的时间、人手、场地等因素,民盟昭通市委事先就买来了墨和鲜红的春联瓦当宣纸,请民盟内字写得比较好的几位书法家先在家写了近五百副春联,到靖安新区现场送给乡亲。这是诚心诚意做实事,不是到现场去摆造型、拍照片、走过场。然后,再到现场书写两百余副送给靖安易地扶贫搬迁的乡亲。
“贴福字,迎新春”,是中华传统习俗,不仅为新年增添了喜庆气氛,还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活动现场参加书写的书法家有刘邦坤、王毓树、陈学萍等,他们提前把浓浓的新春祝福送到群众手中,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民盟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关心和温暖。
靖安新区是一座崭新的为贫困山区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户专门建设的城市,按照现今城市最新理念设计建造。
街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各种彩旗迎风招展,还有各式各样的彩球和标语。满街走动着脸上洋溢幸福、快乐神情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我们的条桌上红纸、笔墨一应俱全,书法家们凝神静气,或伏案挥笔,或悬腕疾书,特别是刘邦坤书写的“福”字,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温暖。盟员们的作品或行云流水,或清秀雅致,或厚重雄浑,每一个“福”字都各具特色,别有一番风味。一对对寓意吉祥的春联纷纷出炉,供搬迁群众挑选。围观的新区搬迁群众很兴奋,十分期盼把春联领回家,给自己家中增添年味和文化气息。
“哇,这字有功夫!”“老师悬腕写字,太厉害了!”“老师您写得太好了!”“这字真好!”赞不绝口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位七八十岁的搬迁群众走到我的面前,很大声地说:“老师,请你给我写一副对联!”
“写什么内容?我给你选还是你在这上面找?”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春联小册子递给他。
“不要这个,我要写的内容,你肯定没有!”这位搬迁群众十分肯定地说。
“好的好的,那么你说我写!”
“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习主席!这是要贴在香火跟前的。”他郑重其事地把对联又说了一遍。他说“翻身”这两个字的时候,好像真的是从地上翻爬起来,语气特别凝重。
“那么横联呢?”我问。
“就是‘幸福之家’!你想嘛,老师,有人给你修洋房,有人给你送大米,坐在家里喝着茶,还有人给你钱花,哎!是每个月啊!过年了,人家对联都给你写‘巴适’,你说该不该贴‘幸福之家?’”
“该!该!该!必须的!必须的!但是……但是……”我怕扫了他的兴,我愚蠢地想提醒他:“上下联同一位置都是‘不忘’,按照对联格式,显得有点不妥啊。”我怯生生地提醒他。
“老师,就这样了,就这样,上下都‘不能忘’!没有共产党,哪有今天的新中国?没有他,我哪有今天的家?哪有今天这般安逸的日子。”他果断地说,不容商量。
“做人,不能忘本!不能忘本!”他继续补充。
在旁边发春联搞后勤的雷贤惠和王文和也说:“好的好的。李老师,就按照他说的写,这是他的真实感情和想法。”
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大娘在我旁边的杨老师桌子跟前说:“这辈子值了!从老高山的茅草房搬进漂亮的小区高楼,有了现在的新家。我们的家像花园一样漂亮,是共产党给我们修的,这大红的‘福’字和对联是你们给我写的,真的太感谢了,真是辞旧迎新啊!活在这个社会太幸福了!”她接过民盟机关工作人员孙德清递过去的对联,简直笑得合不拢嘴。
尽管寒风凛冽,但活动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暖意融融,人声鼎沸。
这时,一位穿着时髦的女士走了过来,气质显得与众不同,估计是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她并没有急着排队领取春联,而是站在一旁欣赏书法家们现场书写。她说她家的春联爸爸妈妈已经买了,没想到共产党给了高房大屋,连春联这么细小的事情都能想得那么周到。然后走到我的桌子前驻足看了一会儿,决定请我给她写一个字:“我还年轻,不求‘福’,不求‘寿’,只求一个‘家’字。”
我一听,这口味与众不同,自从爱上书法,我写“春”、写“福”、写“富”、写“禧”、写“寿”,数不胜数,还从没人请写过“家”字。
我握笔抬头,凝望着她,再放下笔,把刚才用隶书写的“家”字双手递给她。她笑盈盈地说:“你写这个‘家’字写得太漂亮了,我好喜欢,他完美地体现了我们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心情。”她还说,她要将这个“家”张贴在家里客厅最显眼的位置,让家里的两个小宝宝知道 “家”的内涵。“家”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场所,知道我们和谐、安宁的“家”是谁给的,知道珍惜,懂得感恩。
我吃惊地看着她,佩服她。一个不爱家的人,怎么会懂得爱国呢?
她开了头,后面排队的纷纷要求:“老师,我也要一个‘家’。”
现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手写的传统春联越来越少。传统的春联,均被机器批量印刷,规模生产,除了一大股香蕉水的气味,哪还有传统的味道。民盟昭通市委别开生面,由民盟书法家书写对联,不但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还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将祝福和“家”送到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心坎上,消除了搬迁到靖安后的陌生感。
靖安新区就是一个家,其乐融融、暖人暖心,和谐幸福。
一个小小的“家”字,既传递了民盟书法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怀,也寄托着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党和政府深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