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看昭通日报2020丨③ 聚焦民生 以笔为盾讲好昭通故事

 2020-12-31 11:49  来源:昭通新闻网

日月如梭,时间稍纵即逝。2020年的不平凡,报社的全体采编人员共同见证,乘风破浪,并肩前行这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在爱与艰辛中砥砺前行,无数的奉献、坚守历历在目,温暖人心。

这是紧张忙碌又收获颇多的一年。这一年,在报社的正确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社会部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履职尽责,交办的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一年来,社会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增强宣传报道的针对性、提高可读性、巩固服务性上狠下功夫,有力的配合了报社宣传工作的开展。深入整合新闻资源,突出自身特点,与新媒体加强融合,形成宣传强大合力。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了深入挖掘,推出有影响力和轰动效应的报道,特别是注重对基层先进模范和基层员工代表的塑造和宣传,策划大量有影响力的报道。

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选题,制定宣传方案,特别是围绕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脱贫攻坚发生的巨大变化,加大了宣传力度,特别是经济发展、基础建设、资源优势、东西部扶贫协作等进行了多角度的充分报道,既有大篇幅的文字,又有直观的图片,既有专题又有综述,策划《情暖回家路》《百名好支书》《家风建设》《爱国卫生运动》《亮剑乌蒙》等栏目,异彩纷呈,精品连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收到了良好宣传效果。

社会部负责编辑党建版、故事版、法治版、纪检监察版,注重挖崛同类稿件和背景新闻,做到对新闻素材进行创造性运用,加强稿件的深度报道和可读性,通过一系列稿件的综合表现形式和报道的连续性,使受众更广泛深入地了解事物发展的全貌。特别是今年9月份,三版开设专栏《感恩红色 走进赤水》赤水河流域系列报道,记者实地走访,见证了赤水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再到汇入长江的浩浩荡荡;见证了在峥嵘岁月里留下的红色文化、红色记忆;见证了赤水河从源头到下游,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坚定走“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守护着这一方好山水。编辑通过稿件整合编辑组稿,从不同层面展示赤水河流域的红色基因传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经验,全方位呈现赤水河流域各县(市、区)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巨大变化。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作为社会部新闻记者,聚焦主责主业,责无旁贷冲在最前面,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去记录疫情防控一线感人的瞬间,向全社会弘扬正能量,记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的真善美,诠释了一名媒体记者的责任和担当。2月10日,莫娟作为云南昭通赴湖北武汉物资捐献队随行记者,昼夜兼程把昭通人民的爱心送到武汉,深入武汉疫情防控一线采访报道。采写的稿件《不住宾馆不进饭店直奔武汉,云南昭通物资车队已到达湖南临湘》刊发后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引来了上千点赞,有人在朋友圈下评论:在这个非常时期,记者辛苦了,我们看到了媒体的担当。现场采访的照片和稿件《向昭通人民报告:支援武汉的爱心物资已开始分发》《48小时1480公里,昭通捐赠物资到达武汉》《携手抗“疫” 与子同袍—昭通赴湖北武汉捐献爱心物资工作纪实》得到大量的网友转发了朋友圈,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日报、半月谈等等平台纷纷转载。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被定为我市发热就诊定点医院,全院的医护人员放弃休假投入救治工作,大年初三,社会部第一时间与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联系,采访相关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来到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对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采访,写出了近两万字的稿件,陆续刊发在《昭通日报》、昭通日报微信公众号、北纬29度、昭通新闻网,大量稿件被学习强国、云南网、微昭通、中国网等平台转载。其中《昭通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核酸检测转阴性》《这座城市的“冷”与“热”》(新冠肺炎确诊小区采访—2月3日)《“疫”往无前的生命卫士》《最美逆行,用生命守护生命》《曾忠萍:你们守护患者,我守护你们》等稿件在朋友圈大量转发。在采访时,一些医护人员也表示:在这关键时刻,你们冒着生命危险来采访我们,非常感谢,让我们知道全社会都在支持我们,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

社会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深度整合报道资源,在这次疫情中,社会部涌现出现了许多优秀报道,通过综述、访谈、特写、纪实、侧记等方式,写出了一大批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作品,有的讲述了生活在确诊区域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有的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解答了公众对疫情的疑惑……

2020年5月18日,巧家发生5.0级小河地震,在灾难发生的时刻,无惧艰险,敢于担当,社会部记者莫娟连夜赶到灾区,采写了《震后第一夜》《垭口村救援记》《心系家乡的小河镇青年志愿者》《巧家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等稿件,详细报了道灾情、救援情况、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等,及时、准确、多角度地向读者传递和报道最新信息。

关注百姓生活,注重加强社会新闻、民生新闻的报道。将笔尖对准了普通群众,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社会部记者在采写这些稿件时,写出了他们的酸甜苦辣,写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写出了人世间最朴实无华的纯真与大爱。2020年5月26日下午5时,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4岁男孩小军和姐姐割草回家,因为好奇把青草放到青饲料粉碎机上,不料右手臂连同青草一起被绞进了机器。后来送至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被确诊为右前臂完全离断伤实施了切除手术。社会部得到线索后第一时间迅速赶往医院进行采访,写出了《贵州毕节4岁男童痛失右臂 云南昭通全城爱心接力》独家报道之后又跟踪采访,相继写出了《病房里温馨的“六一”儿童节》《小军出院了》等系列报道。这组报道在昭通日报各媒体平台推出后,引发了昭通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众多好心人纷纷以不同方式向小军捐款捐物达到16万余元。与此同时,昭通日报又与小军所在地毗邻的贵州省毕节日报、威宁县新闻中心取得联系,请对方媒体介入小军事件的报道,做到了昭通、毕节两地媒体一起联动,共同发力,为报道小军事件尽到了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

社会部采写的这组报道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小军的不幸遭遇和解决小军的“困境”上,而是从更深层面就如何使用青饲料粉碎机、避免事故发生,采访了医生、农机具生产和销售人员等,采写了《“猪草机”伤人,如何让悲剧不再发生》,通过报道提醒广大家长,要从小军受伤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在使用危险机器时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正确操作,同时让孩子远离机器,避免发生意外。稿件在昭通日报各平台刊发和推送后,先后被人民网、腾讯、网易、云南网、澎湃新闻等主流网络媒体转载,引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社会部非常注重发扬“传帮带”精神,总结技能薄弱点,通过“刘建忠名家工作室”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昭通学院实习生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社会部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新学员,并定期对实习生发表成果进行讲评。

扶贫在路上,展爱同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社会部全体工作人员走访贫困群众、弱势群体,提供帮助,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社会部全体采编人员勠力同心,砥砺奋进,李云飞老师,笔耕不缀,在即将退休的年纪,没有懈怠,依然保持着创作的激情,孜孜不倦追求新闻理想,他用手中的笔记录时代前进的步伐,在国内发表新闻、论文、文学等作品420余篇,其中,评论《样板好看还须看好》获第36届云南新闻作品三等奖,评论《你若为官莫“死”于捧杀》获第22届云南报业作品三等奖,评论《农家乐应突出“本土”特色》获云南(全省)“彩云杯”网络评论优秀作品奖。此外,深入基层采访,做好传帮带,以实训、座谈、个别交流等形式培训通讯员52人次,并担任社科、新闻、文学等系列评委,积极参加评选工作,成为社科人才库入库专家,获得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表彰,并获一枚勋章,被昭通日报社党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刘国里老师,在4月份接受社会部工作以来,编辑法治版和纪检监察版面,努力学习采编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编辑记者学习,从一名门外汉很快转型成为一名编辑,在编辑的版面策划了纪检监察《廉政文化》《纪检监察2019年亮点报道》,法治版面策划了《守护平安》《乌蒙铁军擂台赛》,其中《守护平安》栏目稿件被收录到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亮剑乌蒙—昭通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践与探索》社会反响强烈。

一年来,社会部从刚组建,面临压力大、任务重、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及时有效地讲好昭通故事,传递昭通好声音。虽然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版面创新少,稿源少、差错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措施,持续不懈地把新闻宣传工作推向深入,为和谐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环境。

昭通日报社社会部2020年工作综述莫娟/文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昭通日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