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发展新变化 追逐梦想新征程——大关县“十三五”成就综述

 2020-12-24 09:37  来源:昭通新闻网

乌蒙山片区、笔架山下、关河之滨,勤劳智慧的大关人正以奋发的姿态、不断创新的精神,让这片土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在“十三五”收官之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家是寿山小河村蛟子湾的,家里很贫困,房屋也破烂。通过搬迁,我家现在住的是漂亮坚固的安置房,弟弟在集镇上学,我还可以就近在扶贫车间上班,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这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实在是太幸福了!”日前,大关县寿山镇颐寿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脱贫户杨忠林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

杨忠林只是众多脱贫户中的一员,颐寿园安置点也只是全县50个安置点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大关,昔日贫穷的小村庄,变成了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走进大关县翠华镇金海村,曾经的荒山种满了桃树李树,每到春天,随处可见花开满园春意闹的美景。漫步在木杆镇漂坝村,昔日的穷山村已是面貌一新,竹产业蓬勃发展、生机盎然。置身于天星镇祥云村,青砖黛瓦,田园诗意,宛若世外桃源……

美丽乡村,如诗如画。不是身临此境,谁能想到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村庄曾经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5年前,住在这些村庄的人家还零星分布在山坡上,山陡路弯,村民出行难。“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天上下雨沟里留,村民用水贵如油”是这些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关县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发展起点低、基础差、底子薄。全县辖9个乡(镇)84个村(社区),国土面积1721平方公里,居住着苗、彝、回等22个少数民族,总人口29万人。是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经济总量小、地方财政弱。

2014年末,大关人均生产总值全省排名122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排名110位。通过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全县有82个贫困村(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6023户114137人,综合贫困发生率达46.5%;有深度贫困村48个,占贫困村的一半以上;失去基本生存条件贫困人口2.93万人,占贫困人口的25%,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大关县委政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严格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确保2019年如期脱贫摘帽,到2020年全县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这5年是不平凡的5年,全面小康的梦想,都化作一个又一个笑颜绽放的故事。县四套班子领导、82支驻村扶贫工作队、3300多名结对帮扶干部职工,走村串寨、进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上下功夫,定向“喷灌”、定点“滴灌”,确保扶贫资源真正向贫困村倾斜、向贫困户聚集,保障高质量脱贫,提升全面小康成色。

5年来,累计完成投资23.12亿元,建成县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0个,加上外迁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实现8729户37601人喜迁新居,搬迁群众从贫困村民到城镇居民,从缺教少医到全面配套,正甜蜜地融入新生活。

在多方发力之下,全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群众收入逐年提高。通过特色种养、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夯实了脱贫基础。全县82个贫困村(社区)全部实现出列指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今年5月16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大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大关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正是因为大关县紧紧扭住脱贫攻坚工作不松劲,一件接着一件做,一年接着一年干,补了短板,强了动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缓解,让大关实现了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格局的重塑和蝶变,来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亲身感受到了大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变化,翠华镇永康村海子村民小组村民曾居香笑容满面告诉笔者:“现在我们已经不愁吃、不愁穿了,住房和饮水都安全了,上学看病也方便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各级干部的帮助。没有他们努力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说起现在的生活,村民们个个喜上眉梢。

展望“十四五”,大关县将坚持“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原则,按照“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出路在搬迁、优势在资源、根本在人才”的发展要求,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打造大关特色亮点“名片”,推动大关走出发展困境、实现赶超跨越。

通讯员 杨华奇/文  图片由大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大关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