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阻隔和人性的复杂

 2020-11-19 09:4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吕翼的中篇小说《主动失踪》发表于《边疆文学》2020年第4期“边疆开篇”头条,后被《小说月报》2020年第6期转载。该小说描写云南乌蒙山区脱贫攻坚的真实图景,塑造扶贫干部霍家冲的人物形象。作品不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艺术的深刻性。透过扶贫题材这个现实,可以挖掘到更为深刻的思想。

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我首先被文中的这段内容深深吸引住了:“纪委一直在查资金,一直在追相关领导的一岗双责。但在霍家冲看来,大桥没有如期完工,不是资金上的问题,而是人心的问题。人心!他脑海里突然跳出这样一个问题。是的,刘仁贵不想当村主任,就是人心的问题;龙叔不愿意修桥,是人心的问题;工程中出现的腐败,是人心的问题;自己的工作推不走,是人心的问题;那些人想尽千方百计,要靠近他,要拉拢他,要给他送钱,送不了活人用的钱就送死人用的钱,就是人心的问题;高国书记批评自己,自己又难以接受,难以领会,同样是人心的问题。”

“人心问题”这个短语,在这段文字中,一共出现了七八次,可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词,甚至是解读文本的一把关键钥匙。我的这种判断,在吕翼的创作谈《我们需要一座桥》中,得到了有力的佐证:“山与山之间、壑与壑之间、天与地之间、人与物之间,都有着无数的阻碍,隔断了相互的交往。外界已经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花天锦地,但这些地方仍旧原始落后,信息堵塞,一如万古洪荒。但是,我要说的是,这算不了什么,这些不是最大的障碍。人心之间,才是最大的阻隔。所以这些年,我的作品里,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在写到乌蒙大山封闭的同时,更多着墨于人心的阻隔和人性的复杂。它们比起以上来说,有更多的难以想象。”

如果我们只看到作品中着力描写云南乌蒙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只看到要致富先修路,只看到扶贫要扶智,只是以社会热点、现实情怀来解读文本,而没有以艺术欣赏者的身份,从艺术作品的象征意义去深挖掘作品的深刻性,就容易止步于表象。作家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乌蒙山区的大山大峡谷,不仅仅是为了突出当地自然条件恶劣,也具有象征意义——在落后、封闭的大环境里,阻隔的不仅是交通,还有看不见的人心。人心相隔,不但难于交流、难于理解,而且难于有为。人与人之间的沟壑,似乎比眼前的大峡谷还要深不可测,甚至还要凶险万分。为了修桥,霍家冲千辛万苦下乡拜访龙叔,想做通龙叔的工作,但龙叔死活不松口,不理解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不支持脱贫攻坚的工作。这是看得见的人心问题,而那些看不见的人心问题,更可怕。比如:无处不在的行贿者、怀疑者,甚至普通民众、自己的亲人,似乎都戴着有色眼镜,似乎都在怀疑,都想等着出大问题、看笑话。霍家冲下乡调研,直接关了机,大家联系不上他,就认为他失踪了,出大问题了。似乎大家都习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似乎都变得愤世嫉俗,变成“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的人。在这道人心的沟壑里,我们随时都可能掉进去,好比从溜索上坠入江中,死无葬身之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坠入江中,还会溅起一朵水花;而掉在人心沟壑里,不着痕迹,却是万劫不复。

读吕翼的《主动失踪》,我不禁想到顾城的诗歌《我和你》:“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虽然我们彼此靠得很近,但相隔甚远。”顾城形象地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天上的云还要远。我们的心不敢坦露于人,只能偷偷地与遥远的云朵交流。可见,人心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读了《主动失踪》,让我们开始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的事业上,如果不重视人心问题,可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不但会让人性之恶(猜疑等)滋生,而且会阻碍社会生产、影响脱贫攻坚。比如:龙叔不愿意修桥,工作推不走,工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行贿者想尽千方百计行贿,大桥无法如期完工,刘仁贵不想当村主任、人心不古等,都是人心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有效开展。行贿者总是以为,只有通过行贿、事情才好办,于是想尽办法、变着花样行贿,让领导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掉进漩涡。行贿不成功,就送冥币,以此来威胁、陷害。试想,人心都变得公正、公平、公开,一切都按照制度规矩来,少了这些手段,领导干部就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工作开展就会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阻力,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作品写大河两岸修桥,表面上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促进商贸交流,脱贫致富;更深的寓意是架一座 “连心桥”。吕翼在创作谈中所说的“我们需要一座桥”,主要是需要一座搭建在人与人之间的心桥。作家为什么在作品中要设置“修桥”这个主要情节,而不是修一般的路,或者是修学校、修工厂,偏偏是修桥,其实是有深刻寓意的。“桥”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使人得以“从此岸到达彼岸”,是冲突欲望之间的过渡地带,象征解决冲突的出路,必须跨越这个地带,才能解决问题。作家在创作谈中直接指出,修的是“连心桥”,其寓意就显而易见了——只有大家心连在一起,脱贫致富、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我们才会走得更顺。

作家除了在行文中花了一大段落,直接强调“人心问题”,点明主旨,还在多处不经意间点明人心复杂的现实问题。“霍家冲理解高国书记,一个主要领导,在这样高寒冷凉、自然条件差、欠账大、人心却异常复杂的地方工作的艰难。”正是人心问题没有解决,大家才觉得脱贫工作不但身累,而且“心累”,觉得快被工作压死人了。作家在行文中讲述柳宗元写的故事:“从前,有一种叫作公式蝂的小虫,善于负重。爬行中每遇到东西,就抓放在背上。一路走来,背负的东西日益沉重,再劳累也不停止,最终被压倒在地,无法爬起。有人可怜它,替它拿掉背上的东西。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又会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再继续行走,直至用尽全身力气,直至跌落到地上压死。”

这个故事,给人印象深刻、浮想联翩。公式蝂背的是什么东西?作家没有说明白,但我们可以想象,主要是人心问题所产生的负面信心,比如:自私、猜疑、嘲笑、落井下石、见不得人好等。这些东西,可能比石头、铁块都还要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压得人失去斗志。

纪检部门督查、基层不信任、下属不作为慢作为、不法商人围猎,让霍家冲内忧外患、郁郁寡欢。在主动失踪的过程中,他与龙叔、初恋情人交心长谈,明白人心问题,才是横亘在困难面前的拦路虎。只有建起“连心桥”,沟通交流畅通无阻,即使是像弥天大雾一样裹搅着的误会、隔阂、防范,都会慢慢得到理解包容,看到阳光穿透云层,照射在群山之中。

虽然人心相隔甚远,难以跨越;人心复杂,难以揣测;但作家最后让那修了停、停了修的连心桥,通过一番纠缠不休、痛苦不堪之后,还是建完通车。那不仅是脱贫攻坚的胜利,更是人心相通的象征。作家虽然只是一个预设,但表达出美好向往之情。作为领导干部,他们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他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凝结人心,脱贫才有希望”。

作者:尹宗义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寿英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寿英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