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红色·走进赤水⑱丨“红色”威信的“绿色”脱贫法

 2020-08-18 09:4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威信县地处滇、川、黔三省接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曾集老、少、边、穷、山为一体。威信是革命老区县,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径威信,在威信集结11天,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威信县曾经又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3年末,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5个、贫困村32个、贫困人口15078户55494人,贫困发生率14.92%。2017年动态调整,贫困村增加到80个,其中55个是深度贫困村。

2014年至2019年,在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倾力支持下,在全县乃至省市派驻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县共脱贫退出17789户74501人,未脱贫9户48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80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2019年4月30日,省政府宣布威信退出贫困县序列。

“红色”威信,缘何在全市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并以“滇东北绿宝石”的美誉,深刻践行了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树树林果稳成效

在麟凤镇金鸡村,随着山势的起伏,标准化种植的猕猴桃长满了山山岭岭,显得格外壮观。藤蔓在支架上绿意盎然,虽然是试挂果,大部分果实已被疏剪,但少量留在枝蔓上的猕猴桃还是带给人无数致富希望,它们探头探脑地在枝蔓间亮出毛茸茸的脸孔,昭示着这个产业的生机和活力。

为强化产业扶贫,确保群众稳定脱贫,金鸡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采取公司+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由县农投公司全额投资,村党总支组织实施,农户承担有偿劳务,实行统一栽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目前建成2400亩猕猴桃园,为全村群众短期脱贫、长远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发展过程中,群众通过流转金、劳务收入获取收益,以400元每亩,逐年递增30元的方式流转土地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动力务工按每天100元的标准领取劳务费。目前,农投公司已向群众兑现土地流转费120余万元、发放劳务费390余万元。

王家勇是县农投公司金鸡猕猴桃站负责人,也是金鸡村致富带头人,他说,金鸡村从2018年12月开始发展贵长猕猴桃以来,前三年每亩投资了13000元,从明年挂果以后,可为群众带来可观的收益,特别是后年进入丰产以后,亩产量能达到2000公斤,以每公斤10元计算,每亩年产值可达20000元,可实现利润15000——17000元,到时候,预计可实现4800万元总产值。为保证高效管理和产品销路,猕猴桃基地制定了“返租倒包”、旅游采摘、鲜果外运、产品深加工等多种运营、销售模式,进一步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致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在金鸡村,像这样的希望产业不止一项,该村还建成了存栏生猪2000头、年出栏4000头的生猪代养场1个,目前已出栏第一批生猪。代养的模式不仅解决了群众增收的难题,还解决了单家独户饲养生猪的面源污染的问题。

威信县位居赤水河上游,如何实现群众收入与生态环保的有机结合?该县抓住了特色林产业发展这一“牛鼻子”。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要求,该县确定了以竹产业为主导培育产业,适地发展猕猴桃、果桑、中药材及其他经济林果的思路。2014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1.68亿元,完成退耕还林16万余亩,水土流失治理2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7年的41.3%提高到47.36%。

在林业产业扶贫过程中,群众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通过务工就业获取薪金,通过股份合作分得股金,特别是产业建成后,为群众长期稳定增加收入来源,巩固脱贫成效。以林业产业目前覆盖的贫困户计算,预计该县3年以后每年能为贫困群众创收2000万元以上,户均实现增收5000元左右。

户户安居稳民心

在麟凤镇金鸡村集中安置点,由长安镇长安社区梅子沟自然村搬迁来的唐正敏正在老板潘艳梅的“凤乡”酱菜厂扶贫车间忙活,她和其他几位工人一起,正在把做黄粑用的斑竹叶刷洗干净,准备做黄粑。唐正敏家庭负担重,和老公生养了5个孩子,老人又老了,不能像前几年那样和老公一起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她们一家人从2018年10月搬到集中安置点以后,不但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彻底改善了居住条件,而且孩子们读书、老人看病也都方便多了,老公出去打工挣钱,她到扶贫车间上班,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不但挣了一份工资,也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据麟凤镇武装部长陈科阳介绍,东凤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县内三桃乡、长安镇、麟凤镇生存条件较差的345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金鸡村安置点,像“凤乡”酱菜厂这样的扶贫车间共有两个。群众搬入安置点的近两年时间里,镇党委政府通过鼓励群众自主就业,有序组织有就业需求的群众到对口帮扶的东莞市就业,组织到扶贫车间务工,设立公益岗等形式,解决了群众的务工需求。除此以外,群众还以流转、合作、参股等方式盘活了老家的“三块地”以实现收益。

在威信县,涉及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对象共有3727户,2018年底已全部搬迁入住,应拆旧房3699套已全部拆除,宅基地复垦复绿工作全部完成。2019年,完成4类重点对象农危改9806户、非4类对象2510户。2020年抗震安居房改造任务共有1830户,已开工1598户,未启动232户,竣工435户。

路路通达好致富

带我们到村采访的是威信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王旭东,跟他搭车一路聊天,听到他对于威信县的脱贫攻坚工作非常熟悉,谈起来头头是道,甚至是小到一个具体的数据,他也能信手拈来。但他说,这根本不算什么,几乎威信县所有扶贫干部都能做到,为了压实责任,实现全员尽锐出战,威信县实行县处级领导全覆盖包村负责,任务最重的时候,县处级领导每月至少到挂包的乡镇或村(社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10天,挂包干部每月入户走访至少6天,与结对帮扶对象同吃饭、同劳动、同学习有关扶贫方针政策。统筹省、市、县挂包力量脱贫攻坚,并层层签订“政治生命承诺书”“履职尽责承诺书”,真正做到了压力全覆盖、任务全分解、责任全落实。

王旭东不但对工作情况门儿清,对走村串户的每一条道路也不陌生。回城的时候,为了让我们感受威信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成果,他带我们沿着一条又一条的通村、通组道路,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在威信县山山岭岭间穿梭,回到县城跟采访组其他同志会和。

一路上,我感觉虽然走的都是通村、通组道路,但是通行条件都很好,路面条件也很好,一条一条玉带似的道路,在山间时隐时现,把一个个村组,甚至一户户靓丽的农家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副村容整洁、交通便利、生态良好的美丽农村画卷。

王旭东向我们介绍,近年来,威信县全面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成功组织实施了2条67公里高速公路新建工程、1条107公里省道提级改造工程、4条55.4公里重要县乡道改造工程、70条591.8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工程、4座227延米溜索改桥工程、147条257.2公里村组公路通达工程、1583公里村组公路硬化工程、500多公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56座农村公路桥梁建设工程。在通组公路硬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优先硬化偏远地区村组的道路,为偏远地区群众危房改造切实降低了运输成本。

如今,威信县道路交通网络逐步改善,同时,全县机动车总数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极为方便。这些便捷的路网,不仅为贫困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也切实解决了农村“出行难”问题,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静涛 文/图)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赤水源 环保督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