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通建设为路径 ——奋力促进滇东北崛起系列评论③

 2020-06-02 16:04  来源:昭通新闻网

交通不通,万事皆空;交通畅通,万事亨通。交通是地球的血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昭通曾因交通发达而领先,也曾因交通闭塞而落后。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让古代的昭通占据“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交通要道,被称为“小昆明”;近现代因为交通发展未与时俱进,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昭通从“车水马龙”变得“门可罗雀”。

清朝鄂尔泰在完成改土归流后把“乌蒙”改为“昭通”,就寄有“昭明通达”的寓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昭通都因交通不畅被边缘化。就是到了21世纪的初期,从昭通城出发驱车到大部分县城、大多数县城驱车到边远乡(镇)正常情况都要花七八个小时,遇上堵车有时得花十多个小时。“昭通不通”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难点”。虽然一代又一代昭通人想尽千方百计修桥筑路,追赶时代列车,但是总掉队一大截。

最近几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提出“能通全通”发展战略,着力打通“大动脉”和“毛细血管”,为促进“滇东北崛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积极开拓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昭通路径”。

交通兴则昭通兴。昭通处在滇、川、黔、渝交汇的“关节”上,决定着昭通的交通建设不能小打小闹搞“内循环”,而要建设立体式枢纽型内外畅通的“大循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对交通的依赖越来越强,人们对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可以说交通建设是任重而道远的基础性工程,需要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毅力和斗志,让交通畅通再畅通、快捷再快捷、方便再方便。

站在历史纵深的视角来看,从“磅礴乌蒙”到“昭明通达”,这条路我们走的时间太久,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补短板、强弱项”的“补课”阶段。而在“十三五”期间,昭通的交通建设似乎满足了“荷花定律”,短短几年间竞相开放。目前,昭通11个县(市、区)中,有9个实现了通高速公路,格巧、昭乐、宜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区域性大通道增加到8个,镇雄至贵州毕节七星关、沿金沙江两条高速公路正加快建设,规划新建的13条高速公路全部落地……高速公路在建里程、完成投资、建设速度领跑全省,“四好农村路”正创建示范。

站在“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上,昭通仍然应该把交通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浓墨重彩的一笔,进一步创新思维、开阔视野、放大格局、抢抓“窗口”机遇,做好“大交通”的顶层设计。尤其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一区一兵一中心”的定位,精准把握国家重大政策走向和支持方向;紧扣省委书记陈豪对昭通奋力促进“滇东北崛起”的最新定位,用足用活省级各项支持政策,让中央和省委的精神在昭通大地扎下深根、开出鲜花、结成硕果。

随着成昆高铁的开通、渝昆高铁的开工、国内航线的不断增多、水富港口的扩容升级、新机场的迁建……以昭通为节点的航空网、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越织越密,以昭通为起点的长江黄金水道将更加顺畅。未来,昭通“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必将形成,为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打通“关节”、活络“筋骨”,为促进“滇东北崛起”拓宽路径。

昭通日报评论员:申正勇

海报设计:董超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周燕 实习编辑:孙瑜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周燕 实习编辑:孙瑜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