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的家国情怀

 2020-04-27 10:05  来源:昭通新闻网

 

《边疆文学》2020年第4期刊登的脱贫题材小说《主动失踪》在主旋律中塑造了扶贫干部霍家冲的形象。小说以云南高寒山区乌蒙山为背景,描绘了霍家冲、刘仁贵、蓝焰为核心的云南乌蒙山区脱贫攻坚的真实图景,小说充满了轰轰烈烈的时代气息和淳朴浓郁的民族风味。《主动失踪》铸造了霍家冲的家国情怀和实干精神,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了霍家冲搭架金沙江两岸的大桥过程中的“困难重重”“艰难困苦”和“如履薄冰”,从霍家冲等人的性格和心态的塑造中,凸现了他们坚守和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霍家冲的家乡在高寒的乌蒙山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作者自年轻时代就生长在云南乌蒙山区,因为热爱、理解而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尊重和悲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基层干部,一般都身负沉重的历史重任在当下前行,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改变乌蒙山区的思想和面貌,“历史”和“当下”转型构成了双重的“艰难性”。作者生动地描写出了背负着历史重荷的农村基层干部在跨入新时代门槛时的精神状态,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

作者生动地展现了霍家冲“主动失踪”两天里的行踪,潜在中为霍家冲的形象塑造埋下了伏笔。县委会议上,霍家冲迟到了,受到了县委书记高国的批评,书记希望霍家冲汇报金沙江希望大桥一直没有合龙的问题,霍家冲觉得时机不成熟,没有汇报……会议一结束,霍家冲就准备去马腹村深入调查搭架大桥的实际情况。因为突然外出,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备出车,霍家冲申请不到专用车,只能自己买客车票乘坐前往。在路上,因电话、短信太多,霍家冲恶作剧地关闭了手机。上上下下因联系不到霍家冲,引发他“失踪”的一系列闹剧,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闲人”里,有每一个人的影子,作者笔下的这些闲人,一百年以后,充当了鲁迅笔下的“看客”的角色,“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的戏剧的看客”。演绎和导演霍家冲失踪闹剧的这些人正是一些无聊的看客、闲人,他们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却十分愿意欣赏霍家冲的难处与尴尬,以此排遣自己内心的空虚与无聊。从另外一方面,也揭示了霍家冲是孤独的、寂寞的,没有更多人能理解和支持他的举动。红谷县脱贫工作的艰难性、漫长性和曲折性由此延伸了出来。《主动失踪》揭示了乌蒙山区的社会现象、精神状态和农民的命运历程,乌蒙山区农民物质生活没有进步,精神追求依然没有进步。闲人们创造出霍家冲的“动人的经历”,成为丰富闲人们精神世界的“可讲的东西”。“动人的经历”与“可讲的东西”互相参照,更加鲜明地揭示霍家冲是为中国的“脱贫攻坚”而“奔驰的猛士”,他在寂寞中奋战。作者作为一位有良知有责任心的作家,有责任为他们呐喊,给予哪怕是微弱的慰藉。从小说的情感和心理方面来看,作者对霍家冲“个体生命”进行了深情的凝视,对霍家冲的“个体”生存困境进行了无情揭示。

《主动失踪》的困境还来自乌蒙山的深度贫困,深度贫困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方面的贫困,更是思想方面的贫困,是思维的滞后、保守、愚昧和狭隘。云南农村的农民,“祖祖辈辈的农民,贫困、愚笨、憨厚老实,知天命,有积极进取,有改变自己不幸命运的强烈愿望,但与国家、时代的变化,对政策法规的接受和实施方面是被动的、稍稍隔绝的、慢半拍的,被时代和社会拖着往前走的,精神能量是被动地一点点、一丝丝挤压出来的,从上往下挤压的。”霍家冲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农民。他们甘于付出高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忍受超人的苦难去挣得少有的欢乐,很少幻想,也最务实。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现代启蒙思想的缺失构成了霍家冲扶贫工作的“两座大山”。作者的用意是在乌蒙山历史发展的纵向上,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的命运历程作系列剖析。作者的社会经验和观察,对中国云南农民性格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塑造出富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形象。

霍家冲工作生活的背景,由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组成。时间的纵向上,是“历史重负”与“当下”相交错的“转型”的困境;地点的横向上,乌蒙山区环境的恶劣和凶险,由纵向和横向组成的特定点而衍生人们的思想意识,主观和客观共同织成了密不可破的网,在“网”里坚守和行走的霍家冲,角色、身份自然而然具有多重的尴尬和艰难。

霍家冲的身份最具有代表性。霍家冲由于工作能力强、群众基层好、成绩斐然,由基层干部提拔为红谷县委常委和主管脱贫的副县长。作者的笔墨没有停留在官场的争斗上,官场的复杂和凶险只是作为一种慢慢冲淡的环境渲染,为霍家冲后面展开的扶贫工作项目“搭架大桥”进行环境渲染和铺垫,预示着霍家冲以后的每一步都将如履薄冰。基层干部都是困难重重的,成长路程上将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霍家冲“下村”见到了同学刘仁贵,刘仁贵是最基层的干部典型,是马腹村委会主任,是村干部真实而鲜明的写照。作为一位村干部,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在思想方面,需要学习和领会巨大的文件精神,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写各种各样的思想心得和汇报总结;在行动方面,必须完成庞大而琐碎的工作,因为点点滴滴、琐碎的日常覆盖了村民生活的一切:森林着火、牛马遇盗、山体滑坡等意外事件,其中包含了教育、卫生、住房、民政、交通、产业……这些事情,要“上墙”、要上网、要公开、要有痕迹、要守规矩。刘仁贵清廉、自律,有能力、慷慨大方、成绩斐然,刘仁贵想干出一番成绩,但他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过了痛苦的思考和艰难的蜕变,最后选择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前行,预示了在脱贫攻坚战役里,千千万万个刘仁贵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是决定脱贫攻坚最后胜利的最大力量。

《主动失踪》里,透过霍家冲的眼睛,看到了另外一位乡村干部蓝焰的常态。蓝焰是霍家冲的初恋情人,通过霍家冲和蓝焰的对话,展示了蓝焰的性格和心理世界。蓝焰在疼痛和艰难中成长,她是千千万万女性乡村干部的写照。作者没有忽略蓝焰作为女性个体生存的困境,作者把蓝焰作为一个女性来塑造,当女性的特质与乡长的职能发生矛盾冲突的纠结和痛苦,抒发了她对家庭、对孩子、对爱情的大无畏的牺牲和奉献。她的女性特质被湮没、被剥夺了,在她“小我”与“大我”的舍取之间,凸现了她识大体、明事理,她身体力行,作者真实而真诚地用疼痛抒写着蓝焰的家国情怀。她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抓种植、抓教育、抓产业,还得抓班子、抓队伍、抓规矩、抓思想建设,甚至要考虑贫困村民娶媳妇的事情。她的理想很简单,只希望村民早日脱贫,自己可以回城与儿子团聚,但是这个最起码的希望也落空了。

霍家冲的思想意识里,强调的是大男子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的理解和付出,而忽视女性的温柔和娇媚。霍家冲的妻子肖玲知道丈夫失踪后的失声痛哭,失踪两天后霍家冲回到家,妻子电话里告诉霍家冲“你别走,你就呆在家里”的嘱咐,没有一句怨言,关心、牵挂和焦急的情感跃然于纸上。首尾呼应出现的妻子,隐忍和尊重构成了脱贫攻坚干部家属的核心力量。

《主动失踪》作者用男性视角的刚毅、理性、深邃和博大,浇灌着作者对贫困的切肤之痛和切身的体会,对扶贫工作有强烈的认同感,形成了文笔细微、温婉、温暖、安静、真切,真实而不夸张,平平常常带来的温馨、简单、明了、细小、真实和日常,自然而然从悲伤无奈中体会同情与宽容,从残酷的生命里写出悲悯与温柔,让人们感同身受:脱贫攻坚的基层干部是需要“大心脏”的,霍家冲等基层干部拥有“巨大”的心脏。小说真实地记录了霍家冲等人怎样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寄托在金沙江两岸架大桥的点点滴滴上,拯救深度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上,怎样用点点滴滴的爱去浇灌乌蒙山又回报了博大的爱的无限循环中,怎样征服虚无、狭隘、愚昧、贫穷、落后和个人生存困境来收获丰富、充实、快乐和美好的人生。小说在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主动失踪”故事里,凝聚了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社会生活变动的诸多信息。作者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乌蒙山区,真切地感受生活中朴素、深沉的美,记录了现实生活中美好的诗意的内容,充满了正能量和真能量,给人鼓舞和力量。小说是在乌蒙山滋生出来的,很接地气,小说叙事朴素、深沉、厚重,人物形象元气充沛。作者浓郁的忧患意识也随着霍家冲、刘仁贵和蓝焰脚踏实地的努力而转化为正面因素。正如鲁迅所说:“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光,不必等候炬火。”

(作者:周文英


审核:殷国庆   责任编辑:崔鹏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殷国庆
责任编辑:崔鹏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