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2020-02-05 18:45 来源:北纬29度
在短短数日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人数不断上升,一根弦紧绷于全国人民心中。出于医务工作者骨子里的担当和责任,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走向疫情最前线,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逆行”姿态,用职责和担当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他们24小时连轴转的背后有着各自的小故事。
400余个红手印摁满请战书
“我先上!”
“我报名!”
“人手不够,让我来!”
“需要我们随时准备上!”……
这热血的场景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发生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感人一幕。
作为门急诊预检分诊部,首当其冲在抗“疫”最前沿,最开始接触发热、咳嗽患者,他们的任务是对发热患者进行先期诊断,根据症状判断再按照诊疗流程将患者进行分流,送至其他相关科室进行下一步医治。除此之外,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还承担着全市“120”紧急救援任务。
连续48小时的急救班已经很累了,医师陈宣孟感到双腿一阵酸软乏力,他推推鼻梁上下垂的眼镜,再次深呼吸,试图驱散一下全身泛滥起来的疲惫。早在1月25日,作为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的他,向医院党委呈上请战书,党支部13名党员及科室其他医护人员纷纷署名按上红手印,愿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奉献自己的全部。
“我们是党员,没有退路,都得上!”这是陈宣孟心里燃烧的熊熊烈火。
此前他已将妻儿送至老家,让自己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去。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的转送过程中,他一直冲锋在前,小身板在标准的防护服里,更凸显一份瘦弱,寒风呼啸的夜色里,他的眼睛还闪着光。
有战场就有战士,主动请缨到最辛苦、最劳累、最危险前线的,不仅仅只有陈宣孟。该院31个党支部的651个党员和干部职工纷纷摁下红手印,呈上请战书,踊跃报名,第一时间全身心冲锋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回不去的家 隔不断的爱
“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加油!”1月27日,在该院感染病科铿锵有力地声音响彻医院上空。感染病科,这个非常时期是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医护人员们却面带笑容、信心满满。
疫情开始以后,感染病科就再没停下忙碌的脚步。全科41名医护主动放弃假期,全部到岗上班,内五党支部18名党员主动承担最重的救治任务,还在住院疗养的员工也匆忙出院回到科室。
他们深知抗击疫情,责任,远在泰山之上。
自此医院是家,家就是医院。
他们按照诊疗规范认真谨慎地完成工作,一丝不苟查看疑似患者病历。时间匆匆而过,不停歇的人们依然还在熬夜奋战。
当昭阳区确诊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核酸检测阳性后,全体医护人员就再也没出过科室大门。只能从电话里知道他们工作的点滴,知道患者被医治的情况,而他们身后为人母、人父、人夫、人妻最纯粹的感情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感染病科外围是警戒线,远远值守工作人员会提醒行人赶紧远离本区域,送餐的工作人员将饭食送至外围摆放后就赶紧离开。在这个封闭的小世界里,有这样一群人正用默默的付出述说大爱无言的故事。
其他科室下班的工作人员路过外围时,眼睛都会深深地锁住这栋楼,心里默念着“加油!”“加油!”有的哽咽着朝里面呼喊。
“你们还好吗?保重啊!”
“好!你们也要保重啊!”
短暂的分别为了更好的相聚
当全院抗疫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时。深夜的市“120”急救中心值班室里,医师杨俊正在悄悄和妻子视频。
“你一定要小心,做好防护”。妻子急切地说道。
“好,我知道,我会的,你也是。”杨俊轻声回答。
“嗯,一定小心。”
杨俊的妻子马艳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鲁甸县第一人民医院内二科,也奋战在抗疫前沿。他们夫妻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尽管昭通到鲁甸也就40公里,也就40分钟的车程,但是于他们来说,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疫情发生后,杨俊是在回家的路上被急召回来的,他还没把精致的玩具放在孩子怀里,还没给妻子一个深情的拥抱,还没有尝尝满含家的味道的饭菜。疫情就是命令!他深知没有大家何有小家。放下电话,他义无反顾回来工作岗位,逆行的背影在凛冬的夜色里迅速被掩盖。
他们一家人已经很久没有相聚了,连吃最后一桌团圆饭都忘记了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也许如今你呆得百无聊赖的家,却是他最想回去的地方。
深夜里,杨俊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科室,他总是把妻儿的照片翻了一遍又一遍。
穿上白大褂我们注定不一样
刚给孩子采集完咽拭纸标本的团员马苑,回过头来就嗔怒质问拍照的同事:“不许你把我照丑了!”
正值花样年华的她,是医院门诊部护士,也是一名积极向上的共青团员。在医院党委部署全院抗疫工作的时候,院团委听从号召,积极行动,团员在党员的带领下冲锋一线,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处于一线的年轻护士团员们巾帼不让须眉,争先恐后承担艰苦的工作任务。
“你们先休息吧,我们年轻,还可以再坚持下!”
“我不累,你看我一天活蹦乱跳的,我精力旺盛!”
“嗯,让我来吧,我熟悉流程。”
“你们先回去吧,我收拾完后面的就来。”
如花一样的年纪,年轻的医护工作着她们不爱红妆爱素颜,她们选择了挥汗如雨,她们也如此热爱生活,手机相簿里满满的都是自己的美照,但是需要她们奉献的时候,所有的漂亮女孩们责无旁贷,急流勇进,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凛冬已逝,大地回春。苦寒的季节终于在和煦春风里消弭殆尽,清晨呼吸着春天的味道,想起那些仍坚守战线的人们,心里不觉一暖,是你们逆向而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温暖了滇东北的冬天。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娟 通讯员 陈镐)
联系电话:0870-2158276
登报作废:0870-3191969
联系邮箱:ztnews@163.com
主办: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承办:昭通日报社;Copyright © 2017-2028 昭通报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闻爆料、涉未成年人举报、涉毒及有害信息举报:0870-3191933 举报邮箱:ztnews@163.com,涉毒举报,疫情求助
登报作废:0870-3191969,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举报电话:0870-2159980
昭通市“打假治敲”举报电话:0870-2132590,举报邮箱:305906736@qq.com,举报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公园路45号市委宣传部(市委大院内)
滇ICP备19003243号-3 ;云南省公安厅备案号:53060203202019;互联网信息新闻许可证编号:53120180014;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云)字第002号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意衡律师事务所 赵文律师,未经昭通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